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1953—1956年和1979—1992年,在国内经济史学研究中都被称为“过渡时期”。关于两个“过渡时期”的相同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并存B.外资企业从无到有
C.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D.都实行单一公有制
3 .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近代化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   1840年到1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的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

材料四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为反抗外敌入侵进行了哪些抗争?(要求:每个社会阶层举一例)。
(3)材料三内容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它有何重要历史意义?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
(4)针对材料四“它(新中国)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024-01-1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实验中学、一百中学、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中学、同仁市第一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民族班)
4 . 根据设问,请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
民主与法治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
(1)在中国奴隶社会周王朝统治时期形成的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2)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最核心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3)古代希腊与古代罗马留给人类社会最宝贵的遗产是什么?
(4)近代西方社会最典型的民主政治体制有哪些?
(5)新中国成立后初期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
5 . 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率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这反映出“一五”计划
A.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经济工作存在严重保守倾向
2019-11-12更新 | 129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前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年,用四年零三个月提前完成)和我国的第 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其目标都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
A.粮食生产B.国防工业C.轻工业D.重工业
7 .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先生,因病于2005年10月在北京逝世。荣氏家族基业的变化,折射出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材料二  1922年,荣氏家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荣氏兄弟被迫将申新一厂、申新二厂抵押给日商,以极苛刻的条件借出高息款项350万日元用于周转。抗战胜利后,荣氏家族企业连遭国民政府两次敲诈,损失100多万美元。

材料三  解放前夕,荣德生坚决反对家人对申新三厂迁往台湾的主张,并协同工人一道制止搬迁行动。荣氏家族企业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1)根据材料一,荣氏家族企业在此期间获得发展的最主要的条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抗战胜利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56年,荣氏家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促成变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政策?
(4)联系中国近代历程,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中国近代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8 . “一五”期间的建设项目,配置在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106个民用工业企业,东北50个、中部32个;44个国防企业,中西部地区35个。由此可见,该布局
A.突出了东北工业中心地位B.兼顾了资源分布与国防要求
C.照搬了苏联的工业化模式D.强调了国防建设的核心作用
9 . 1957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完成原计划101%,比1952年增长25%,平均每年增长4.5%。粮食产量1957年达到3900亿斤,比1952年增长19%;棉花产量为3280万担,比1952年增长25.8%。粮食和棉花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7%和4.7%。以上现象表明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国民经济结构趋向合理
C.苏联技术援助的成效巨大
D.生产关系调整意义重大
10 . 经济结构的变动通常表现为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等的调整。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

材料二   1952- 1956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表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导致这种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建国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出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所有制结构又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一变化有何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