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是1952~1956年我国农民人均消费构成(按当年价格计算)。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我国
年份农民消费水平自给性消费金额(元)商品性消费金额(元)文化生活服务及住房消费金额(元)
金额(元)占比(%)金额(元)占比(%)金额(元)占比(%)金额(元)占比
(%)
195262.410041.566.520.032.10.91.4
195368.710043.363.024.335.41.11.6
195470.010042.360.426.537.91.21.7
195576.310046.560.928.537.41.31.7
195677.510046.159.529.938.61.51.9

A.消费增长助推国民经济恢复B.农业合作化程度得到提升
C.社会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D.国家工业化发展存在障碍
2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是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大跃进运动迅速展开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8年,柳州机械厂成立,先后更名为广西机械厂、航空机械厂、广西航空学校机械厂、航空委员会第九修理厂等。

1952年,恢复柳州机械厂的本名。

1953年,研制出11014马力汽油机,是我国第一代汽油机,填补了国内汽油机生产的空白。

1958年,为加快机械工业的发展,广西政府将其扩建为柳州动力机械厂,主要生产船用大型柴油机。

1961年,柳州动力机械厂开始转向生产拖拉机。

1965年,研制生产的丰收牌拖拉机通过专家鉴定被列为国家定型产品。

1966年,厂名更为柳州拖拉机厂,至70年代成为中国八大拖拉机厂之一,年产量达5000台。

1980年,积压拖拉机1713台,工厂提出“以杂养专,不赔不赚”等口号,开始生产缝纫机和棉织机,并自行引进一辆日本微型车研究。

1982年,研制的第一台微型货车LZ110试制成功,被国家计委和机械工业部指定为中国四大微车定点生产厂家之一。

1986年,柳州拖拉机厂正式改名柳州微型汽车厂。

1996年,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2002年,五菱汽车与上汽集团、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达成合作,成立了三方合资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摘编自《五菱汽车的发展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柳州机械厂的发展”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23更新 | 44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依法治国的方略
2016-09-13更新 | 430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5-2016学年青海西宁十四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认真观察下图,该图可直接用于研究新中国(        

A.经济结构的特点B.巩固政权的举措C.体制创新的历程D.生产关系的变革
7 . 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其中不包括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8 . 从1951年至1956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增长:1951年1.4万吨,1952年1.4万吨,1953年1.6万吨,1954年1.69万吨,1955年1.83万吨,1956年1.92万吨。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是
A.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身做主人B.大跃进以及人民公社化运动
C.镇压反革命以及一五计划完成D.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2020-06-07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统一考试复习检测(一)文综历史试题
9 . “五四宪法”的制定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宪法草案(初稿)的提出与讨论,先后举行了七次正式会议进行讨论;第二阶段是宪法草案的公布与全民讨论,历时近三个月,全国人民关于宪法草案的意见有52万多条。这说明,“五四宪法”的制定
A.具有开放性与民主性
B.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特征
C.表现出程序繁琐复杂
D.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10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夫近百年来,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一中心问题,为如何求自强以御外侮。此一自强运动,实始于咸丰末年英法联军之役以后,而甲午一战,则为此初期三十年自强运动失败之总结也。

——石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材料三:这些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安排,是以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政治构想为基础,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丰富发展,留下每代人智慧烙印的中国政治发展模式,为世界政治文明提供了一个新样本。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摘编自《民主与民生:党的十六大以来经验与启示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简述中国近代“自强运动”初期的主要表现。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中国“自强运动”的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3)材料三中所说的“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实现的?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哪些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