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古今中外无论何时,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都关系着国计民生,历来政府都重视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二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

—摘自《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

材料三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长47%。……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

—摘自《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震林)

材料四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有计划地发展重工业,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1930年,斯大林又一次教导俄国农民,使他们明白共产主义制度是什么。他正式使俄国的农庄集体化,成立了农业合作社。

—人民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所制定的目标未能达到的原因。

(4)在过渡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借鉴了材料四中苏联的哪些做法?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2 . 下表反映的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相关数据。据表格内容可知,当时中国
项目工业增值农业增值钢(万吨)粮食(亿吨)
计划值14.7%4.3%4121.9
完成值18%4.5%5351.95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B.倾向于优先发展重工业
C.已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所定目标较为稳妥可靠
3 . 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是
A.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千年专制
B.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百年国耻得以洗血
C.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2020-01-1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4 . 1956年,在遭受严重水灾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仍达到582.9亿元,比上年增长4.9%。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比5年前增长19%;棉花总产量达到3280万担,比5年前增长26%。这两年中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贯彻落实了中共八大的路线
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了高潮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1952年到1957年,农业产值增长了12.8%,工业产值增长为128.6%。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左右,农副产品和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约占90%左右,在出口总额中约占75%左右。上述材料反映了
A.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
B.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C.土地革命取得了一定成效
D.外贸出口额大幅度增长
2016-11-27更新 | 174次组卷 | 19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青海湟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18-19高一·全国·假期作业
名校
6 .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推动民主与法制建设最重要的保障。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多党合作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19-12-17更新 | 61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7 .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由此可见
A.生产资料完全实现公有制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
8 .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共支付了33.5亿元人民币,就基本买下了整个国家(台湾除外)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这一举措
A.大大损伤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尝试
C.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和平道路
D.反映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局限性
9 . 以下那一事件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
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019-08-0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和1957年我国部分产业数据变化情况表

年份

GDP

1952年总(产)量

679.1亿元

1.64亿吨

130.4亿吨

135亿吨

0.65亿吨

1957年总(产)量

1071.4亿元

1.95亿吨

164亿吨

535亿吨

1.3亿吨

比1952年约增长

58%

19%

26%

296%

100%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的发展变化,并指出1980年代以来影响第三产业发展变化的政策性因素。
2024-03-1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