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为外国记者举行电影招待会,放映纪录片《1952年国庆节》。国外记者普遍反响良好,仅有个别怀有偏见的人提出,片中有国庆阅兵的镜头,说明“中国在搞军国主义”。周恩来听到议论后说:即便是个别看法,也值得注意,再请他们看一部越剧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正式放映之前,代表团在旅馆里先行放映,但放映不久很多观众便鱼贯而出。工作人员觉得让外国人看这部电影,简直是“对牛弹琴”。不得已,他们将剧情和唱段写成了一本十多页的说明书,准备译成外文,发给外国记者。不料,这一做法却被周恩来批评,他说:“十几页的说明书,谁看?我要是记者,我就不看。”随后,周恩来提议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你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放映前用英语作三分钟的说明,概括地介绍一下剧情,用词要有点诗意,带点悲剧气氛,把观众的思路引入电影,不再作其他解释。放映结束后,观众纷纷发表观感,普遍认为:太美了,比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更感人。一位印度记者说:中国在朝鲜战争和土地革命中拍出这样的片子,说明中国的稳定,这一点比电影本身更有意义。一位美国记者突然悟出一个道理:中国现在不要战争,要工业化。一位美国教授不请自来,看后要求购买拷贝,并说应当把电影拿到好莱坞去放映。

——摘编自姚遥《新中国对外宣传史——建构现代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取得的外交成就及所体现的外交智慧。
2024-06-0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历史B卷
2 . 【中国梦】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材料一:1932年11月1日,创刊近三十年、久负盛名的《东方杂志》向全国各界知名人物发出约四百多封征稿信,征求关于“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答案,由此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规模空前的“新年的梦想”。征“梦”活动激起热烈回响,截止到12月5日,共收到160多封答案,以下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梦”:

“中国梦”人物
对于未来的中国,也可说二十年后的中国,我以为只有三种可能局面。一是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二是沿海各地变成属地或共管区域,而内地却还能独立,不受帝国主义支配;三是中国完全能独立,印度、朝鲜也独立,帝国主义因此寿终正寝。但我只希望第三种局面快快成功。陈翰笙(社会科学研究所主任)
未来的中国,既非苏俄式的一党专政,亦非美国式的两党更替,为民治的国家,法治的国家。......
(八)未来的中国,有特创的选举法。详言之:人民皆有选举权,被选举权,惟按中国敬老尊贤的文明习俗,各县人民推本地老成人为代议士,而任用青年二三人有专门学识者为秘书。......
马相伯(政治活动家、教育家)
未来的中国没有国学,国医,国术……国耻,国难等名辞。徐调孚(《东方杂志》文艺栏编辑)

——以上材料摘编自《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

材料二:毛泽东有一个20年完成工业化时间概念,他计划在党执政后用3年时间作准备,“从一九五三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二十年时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由此推及,毛泽东希望在1973年左右完成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任务。.......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提出“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总任务,指出:“准备在几个五年计划之内,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这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伟大国家的思绪集中在工业化和现代文化上。

——齐卫平《论毛泽东建设新中国的愿景与中国梦》

材料三:中国梦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

——习近平语录,节选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不同时期“中国梦”具体内涵变化的基本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
(3)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以“中国梦”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4-05-2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仿真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为解决供需矛盾尖锐的问题,成立了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即后来的供销总社。供销社是农民自我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最基础的单元是农民社员,供销总社和基层供销社共同组成了覆盖全国农村的庞大供销网络。农民的农副产品,由供销社统购统销,凭票供应,连接了农业与工业、城市与农村的生产与消费,与农民建立了水乳交融的亲密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深化改革,探索综合性农业服务新路子,开始涉足生产、加工、储藏、运输技术等领域。2002年,供销社提出了市场化改革方案,将供销社和供销社下属企业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资源整合、资本运作等方式,盘活了存量资产。截至2017年底,全国基层供销社经营网点恢复到30多万个,2018年销售总额5.9万亿元,利润468亿元。

——摘编自黄道新主编《供销合作社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供销社的经营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评述供销社前期及改革后的作用。
2024-05-1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昆明一中高三二模联合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会带来新的岗位和职业。以下是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的马克思关于青年人的职业选择的论述。

青年选择职业除了要考量内心的向往和感受,更要考虑社会的主流和需要。伟大的东西不是因为它的名利伟大而著称于世,而是由于它的价值伟大而彪炳千古。因为一个人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而工作,作为全人类一份子的他才会在工作中完善自我,让自己更加幸福。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倡导青年们在职业选择中要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为了实现人类幸福和自我完善的有效联动谱写绚丽华章。

根据材料信息,选择世界史或中国史的一个阶段,举出该阶段一个能体现“社会主流和需要”的职业,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论证有力、逻辑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

材料   在传统农业文明转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过程中,传统社会所遗留的大量阶级因子,对未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形成三条通向现代社会的政治道路:对封建贵族实行资产阶级革命的英、美、法走上了西方道路;由于上层资产阶级与反动贵族的政治联姻,德、日、意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共产党领导的千百万对资本主义充满义愤的农民则促使俄国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巴林顿·摩尔的论著《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

根据上述观点,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知识,围绕“农业社会阶级结构与现代工业文明道路”自拟论题,加以阐述。
2024-04-20更新 | 16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圆创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月联合测评(一模)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论述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8年,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现代化的军事工业”“装备的现代化”“军队现代化”等说法。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提出。必须“努力于建设新军和发展新的军事工业”,并强调“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等

1949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些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任务。

19499月,《共同纲领》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初步规划,提出发展农、林、牧、渔业和商业、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并提出应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立为重点。

195312月,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19591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讲道:“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

196412月,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关于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肉,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19799月,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摘编自岳从欣《中国共产党关于”四个现代化”提法之历史考察》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8)、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012)两个时期中各选一个实例,阐释中国共产党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4-04-0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河北专用)
7 . 下图是上海发展的缩影,也是时代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粮票到股票

1955年,第一套全国粮票开始发行,自此,粮票与家家户户息息相关。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小到柴米油盐,大到自行车、缝纫机、冰箱、洗衣机,人们的衣食住行全都得靠这些票来换。1993年,随着粮油的敞开供应,粮票终于走进了历史里。

——摘编自江南月《粮票,一个特殊年代的“记录者”》

1984年发行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的“小飞乐”股票,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位于武夷路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由上海电声总厂发起成立,是一家接受个人和集体自愿认购股票并以此筹集资金的新型公司,于198411月正式开业。公司委托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证券部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一万股,每股50元。这是“文革”结束以来中国金融机构第一次发行的股票。对人们的思想产生极大震动。

——摘编自《人民网》

票证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反映,图中票证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结合所学加以阐释。
2024-04-07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绵延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近代之后;中华民族逐渐走向了衰落。1840年开始,中国进入了被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这一时期,为了追赶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人付出很多努力。

——摘编自中宣部《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

材料二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劳动组织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人民民主专政的目的是为了保卫全体人民进行和平劳动,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摘编自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回答现代化问题时明确表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邓小平同志认为:我国要顺利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制定和完善社会主义宪法。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等

材料四未来15年的现代化是大变局下充满变数的现代化,我们应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积极主动应变,打造高效率的创新生态系统,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力度,为提高制造业薪酬创造条件;要构建优质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全方位研判对外开放可能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综合运用各种战略工具保证经济资源安全。

——摘编自《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机遇挑战和应对思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中国近代史实说明中国进入了“被动现代化进程”。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方面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当前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政策重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计划经济体制在建国初期为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1952年间,全民所有制经济成分由26.2%上升到41.5%,集体经济成分由0.5%上升到3.3%,私营经济由48.7%下降到30.6%,个体经济则从23%下降到20.6%。到1976年,工业产值达到3158亿元,比1956年增长172.6%;石油产量达到8716万吨,比1956年增长6.7倍。全国1/3的耕地实现机械耕种,农业载重汽车拥有量增长3.3倍,1976年比1966年粮食产量增长47%,达到2.86亿吨。到1976年,全国兴修了多条运输干线,改变了铁路尤其是南北地区长期交通梗阻的落后状况。……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种经济体制自身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阻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

——摘编自景晓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材料二   毋庸置疑,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市场经济能够形成巨大的生产力,是迄今为止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形式。虽然市场经济会出现市场失灵等现象,但社会主义在运用市场经济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通过制度的优越性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也能够使我们防范和遏制经济危机的发生。这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能够有力地纠正、抑制市场经济中所固有的弊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保证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按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前进。

——摘编自栾文莲《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取得的成就,并指出其存在的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10 . [“五四”纪念与时代发展]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五四运动的纪念和阐释。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将“五四”纪念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五四”纪念话语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内涵主旨。以下是不同阶段《人民日报》“五四”纪念文本的十大高频词汇:

历史阶段高频词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青年   革命   阶级   斗争   社会主义   学习   劳动   运动   思想   人民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青年   中国      社会主义   建设   历史   思想   人民   精神 伟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   中国   时代   青春      奋斗   伟大   人民   中华民族   实现

——摘编自苏继文等《论中国共产党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媒介话语》

根据材料,围绕“‘五四’纪念”主题,选取《人民日报》“五四”纪念文本的一个或多个高频词,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15更新 | 13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七市州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