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车的发展演变

古代
早期
以牲畜拉车代步;显贵者驾以“驷马”(四匹马同架一车)
宋代街市有商户专门出租“长车”,顶上有盖,四周挂幔,可载乘六人,以日计值
1886年前后人类第一辆汽车诞生: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电打火、化油器等独创技术,奠定了汽车设计的基调

续表

20世纪初近代中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图利亚”,因慈禧太后不能容忍司机与她平坐而被尘封于宫中
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援建的“中国一汽”下线生产出第一辆国产卡车,被命名为“解放”;两年后,第一辆国产轿车问世,名为“东风”,又名“红旗”
1985-1995年中国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成立,旗下生产的“桑塔纳”轿车被乡镇企业家、个体工商业老板们誉为“轿车小旋风”
21世
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卫星导航、人车交互、主动安全等多种功能的智能轿车走进千家万户。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相继出现

——摘编自林平《汽车史话》


从材料中提取三条或三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021-06-11更新 | 16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株洲星雅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


材料二   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公司,开工不到一年即获利3.2万元。到1921年,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共有12家。后又创办申新纱厂获得巨额利润,在近代史上有“面粉大王”与“纺织巨子”之称。迄1922年因外国资本卷土重来,荣氏企业开始亏损,向日商借贷350万日元。1927年因不愿认购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公债,被通缉。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及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民族经济备受摧残,荣氏企业负债达4000余万元,宋子文、孔祥熙等官僚资本乘机渗入。

——摘编自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词典》

材料三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摘编自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1)材料一反映出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来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对中国工业化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解放区的面积日益扩大,如何对待现存的外资企业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重要课题。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认为外资企业一方面压制中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一方面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包括侨民、外资企业)在旧中国依据不平等条约而享有的一切特权,另一方面则规定保护外国侨民在华的一切合法财产,允许外资企业在遵守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下继续经营。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国务院宣布管制在美的一切中国公私财产,并禁止在美国登记的船只驶往中国港口。随后中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之美国政府和美国企业的一切财产,应即由当地人民政府加以管制,并进行清查”。对于其他西方国家的在华企业,除了少数企业予以征用外,凡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也予以代管,其他在华企业仍可独立自主经营,并未受到管制。但是由于封锁禁运,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关系基本中断,很多外资企业在华业务难以为继。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仍坚持对中国实行全面禁运的政策。1953年,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帝国主义在华企业”也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人民的企业,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中国对外资企业加速转让改造。

——摘编自孙玉琴《建国初期我国对西方在华企业的政策演变及其效应》


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阐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外资政策的演变。
2022-01-17更新 | 15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统编版一轮复习通史版-突破6新高考“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3年美国第一家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宣告成立,1908年通用汽车公司成立。1913年,美国汽车年产量已达485000辆,超过法国占世界第一位,同年,福特公司开始推行用机械化装置取代手工操作的初期流水线生产,一战后又推行了机械化大量流水线生产。20世纪20年代,为适应汽车产量激增,需要大量的零部件供应的形势,通用汽车公司下属的一批专业生产公司应运而生。1929年美国汽车总产量533万辆,比十年前增长了近五倍,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发展本国的汽车工业成为举国上下备受瞩目的迫切任务。1950年,重工业部出台了《汽车工业建设计划草案》,国家计划四年建成长春汽车制造厂(一汽),1952年9月国家汽车工业管理局成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第二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向党中央汇报称按我部现有力量,四年完成犹有困难,三年完成更无把握但能提前一年建成意义重大。1953年6月,毛泽东亲自签发《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成长春汽车厂的指示》,中央认为有必要通报全国,责成各有关部门对长春汽车厂的建设予以最大的支持,力争三年内完成。一汽建设速度加快,1956年建成投产。

——摘编自《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国汽车工业的早期发展(1920-1978)》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美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一汽建成投产的意义,并指出中美两国汽车工业发展中的不同之处。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荀子·君道》的解释,“治理”即“统治、理顺”,治理思想在中国广博而久远。西周重视宗法礼治,认为“礼崩则乐坏”。孔子生于乱世,推崇克己复礼,孟子突出民本主义,认为维护人民利益才是治理之道。汉帝国则把军事力量与文明教化结合起来,外儒内法,巩固大一统。明清坚守德刑兼济的治理思想,各自延续国祚二百多年。

——摘编自蓝志勇《东西方历史经验中的治理思想》

材料二 在伯里克利看来,治理关心、参与。他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表达了雅典城邦最盛行的治理思想: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他们自己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

——摘编自晏绍祥《任人评说的古代希腊民主治理体系》

材料三1949~1956年,“进京赶考”的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方面向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她建立了亚洲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制度,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并在工业生产领域有了重大建树。七年间中国表现出从未有过的自信与坦然,世界为之侧目,昭示着这片古老土地上新的复苏。

——摘编自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理思想的精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古代雅典的治理思想。
(3)根据材料三,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外治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曰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1-08-22更新 | 2020次组卷 | 55卷引用:重难点专题04列强侵华和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救亡探索-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7 . 中国古代“选举”的本义是选贤任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发生了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随着西方选举概念的输入,“选举”逐渐脱离中文传统涵义,转变成与英文“elect”对应的概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权利,但是却没有规定如何保障人民享有这些权利和自由。后来的选举法又对选民资格作了性别、年龄、财产等种种条件限制,使妇女、贫苦群众和一部分资产阶级丧失了选举权。

——摘编自刘东、曹均学《对辛亥革命是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1953年《选举法》规定:“凡年满十八周岁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和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个地区的民主选举逐步展开。全国进行基层选举的单位共有21.479 8万个,进行基层选举地区的人口共为571 434 511人,全国参加投票选举的选民达2.78亿人,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

——摘编自柳润涛《新中国首次大规模普选始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民国初期选举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民国初年选举相比,新中国首次普选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意义。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1950~1983年部分国家经济数据表(单位:钢万吨;棉布亿米)


——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


请根据表中各国数据的变化,提炼出一个相互关联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5-27更新 | 402次组卷 | 4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12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新变化-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以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从1952年起,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设立国家计划委员会,逐步形成由国家计委、中共各部计划司、各省市自治区和县级计委等组成的自上而下的计划机构体系。财政方面,实行中央、省(市、自治区)县三级财政,由中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但绝大部分资金集中在中央。工业领域,重要物资分为统配和部管两种,分别由国家计委和主管部平衡分配,国营、公私合营企业所需重要物资,均纳入国家物资分配计划。商业流通领域,从1953年起,国家根据不同商品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分别采取了统购统销、派购、议购等不同购销形式,对外贸易,始终实行国家统购政策,进出口业务均由国家所设外贸公司负责。通过上述一系列改革,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基本形成。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系形成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系进行评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19501983年部分国家经济数据表(单位:钢万吨;棉布亿米)

年份项目中国美国苏联日本联邦德国法国
1950棉布产量1491.738.912.911.311.5
钢产量61878527334841212864
1955棉布产量589359.525.215.514.9
钢产量28510617452794121341259
1965棉布产量62.884.170.829.912.412.6
钢产量1223119269102411636821960
1975棉布产量9436.972.421.21010.4
钢产量239010582141341023140412153
1980棉布产量134.736.678229.89.6
钢产量371210080148001114143812317
1983棉布产量148.8//20.810.19.8
钢产量4002754315300969836111762

——摘编自《19491984年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


请根据上表中各国数据的变化,提炼出一个相互关联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4-21更新 | 289次组卷 | 4卷引用:高考必刷卷·单元提升卷历史2024-专题13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单元综合测训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