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对农村人民公社的所有制和分配关系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制业和手工业生产;改进商北政策,农村集市贸易有所恢复,有些大中城市出现农贸市场,对于补充城市供应和促进小商品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19651978年间,自由市场基本绝述。城乡之间是找不到公开经营粮食、蔬菜、禽蛋和水产品的小商贩的。

——摘编自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练摊”指本钱不多下海摆地摊的行为。20世纪80年代初,“练摊”和“个体户”“倒爷”一样都是贬义词。随着下乡知青陆续返城,社会上出现了大批“待业青年”。他们在路边摆摊出售“大碗茶”,内心十分忐忑,只能偷偷摸摸干。一些农民把人民日报文章剪下来贴到扁担上,作为“合法”的依据,挑着农副产品去赶集。在看重“单位”的年代,练摊实在是走投无路之举,和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一帮“闲散人员”组成的练摊族开始倒服装、倒电器,硬是发了,成为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波“万元户”。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尝到了练摊的甜头,纷纷下海。一些城市也开始建立自由市场吸纳摊贩,发展马路经济。

——摘编自任仲平《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的曲折发展历程,并说明20世纪60年代初农村和城市集贸市场得以恢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90年代“个体户”社会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变化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19501983年部分国家经济数据表(单位:钢万吨;棉布亿米)

年份项目中国美国苏联日本联邦德国法国
1950棉布产量1491.738.912.911.311.5
钢产量61878527334841212864
1955棉布产量589359.525.215.514.9
钢产量28510617452794121341259
1965棉布产量62.884.170.829.912.412.6
钢产量1223119269102411636821960
1975棉布产量9436.972.421.21010.4
钢产量239010582141341023140412153
1980棉布产量134.736.678229.89.6
钢产量371210080148001114143812317
1983棉布产量148.8//20.810.19.8
钢产量4002754315300969836111762

——摘编自《19491984年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


请根据上表中各国数据的变化,提炼出一个相互关联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4-21更新 | 289次组卷 | 4卷引用:高考必刷卷·单元提升卷历史2024-专题13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单元综合测训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希腊、近代美国、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近代美国现代中国
希腊城邦公民形成于城邦的政治生活中,即“属于城邦的人”,不包括妇女、侨民及奴隶,“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可以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古希腊、罗马最初都是只有贵族才有公民权,平民经过斗争,公民范围扩大,不再局限于出生而可由授予获得。

——摘编自《西方“公民”概念演变的历史考察》《论述西方当代的选举制度》

美国通过了种种法律,他们将公民权扩大,所有成年男子都拥有了选举权。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中国当代政治从近现代中承接过来。应该说,从“延安道路”时起,中国便形成这样一种“一元”的政治体系。新中国成立后该体系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改革开放后,其成为中国政治的核心架构。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无疑在其中发挥核心的主导作用。

——摘编自刘伟《论当代中国政治的复合性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0-06-27更新 | 1130次组卷 | 17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广东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研究者从落后国家的发展经验中,总结出一组命题

命题一一个国家的经济愈落后,就愈不可能从传统政治体制向现代民主体制直接过渡,而需要通过若干中介阶段。
命题二一个国家的经济愈落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国权问题(民族解放)而不是民权问题(个人解放),是民族的生存权而不是个人的人权。
命题三一个国家工业愈落后,工业化的启动就愈需要强大的国家导向与政治推动。
命题四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农村势力(上层地主阶级、下层农民阶级)在社会变革中就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从以上命题中任意选取一个命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探讨。(说明:可以赞同、修改、反对该命题。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1-03-28更新 | 800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二)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的工业化已经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历程,早在19世纪中叶以后,大工业就已存在。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早年的看法是,中国的工业化起步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为自从与列强接触以来,这是中国第一次遇到机会,趁着列强忙于战事,来发展自己的工业。大多数学者则提出,中国的工业化在1949年以前并未真正起步。

——摘编自刘纪山《中国工业化道路及其选择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就“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予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根据近代以来后发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如下一组命题

1.一个国家的经济愈落后,就愈不可能从传统政治体制向现代民主体制直接过渡,而需要通过若干中介阶段;

2.一个国家经济愈落后,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国权问题(民族解放)而不是民权问题(个人解放),是民族的生存权而不是个人的人权;

3.一个国家愈落后就愈需要强调权力集中,实行高度集权的政治运作,建立威权主义政府;

4.一个国家工业愈落后,工业化的启动就愈需要强大的国家导向与政治推动。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评析材料中的命题(就任意一点表示赞同或反对,也可以另有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