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据统计,1951一1957 年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发展情况如下表所示。此表可用于研究当时(     
时间 \年1951195219531954195519561957
初级社社数30040001500011400063300021600035000
每社农户数12.315.718.120264844.5
高级社社数110150200500540000753000
每社农户数30184137.358.675.8198.9158.6
A.农业经济的恢复状况B.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就
C.人民政权的迅速巩固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2023-07-14更新 | 39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表为1952—1956年全国各种经济成分(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的变化。其中,①和④分别代表的是(     
经济成分
1952年1.50.719.171.86.9
1956年53.47.332.27.10
A.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B.国营经济、公私合营经济
C.国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D.国营经济、个体经济
2023-10-1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中学等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是1952年-1955年农村供销合作社供应业务发展情况表。据此,农村供销社的建立(     
1952-1955年农村供销合作社供应业务发展情况
单位:亿元
年份1952195319541955
供销社零售总额36.9063.52112.26108.96
占农村市场零售(%)20.529.750.444.5
生产资料零售额6.4510.1116.2119.90
占供销社零售总额(%)17.515.914.418.3
生活资料零售额30.4553.4196.0589.07
占供销社零售总额(%)82.584.185.681.7
A.满足了民众物质生产需要B.推动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
C.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D.背离了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
2023-10-10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菁师联盟)榆林市靖边中学、绥德中学、府谷中学2024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据统计,1951—1957年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发展情况如下表所示。此表可用于研究当时(     
时间/年1951195219531954195519561957
初级社社数300400015000114000633000 21600036000
每社农户数12.315.718.120.026.048.044.5
高级社社数110150200500540000753000
每社农户数30.0184.0137.358.675.8198.9158.6
A.农业经济的恢复状况B.农村集体化运动的进展
C.人民政权的迅速巩固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2023-06-03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5月压轴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下表所示为1950~1956年中国科普协会相关工作数据。这些数据反映出这一时期的中国(       

时间

科学演讲/场

科学展览/次

宣传品种类/种

宣传品数量

1950年8月~1953年2月

15000

450

120

40余万

1953年3月~1954年12月

21000

1450

1051

600余万

1955年1月~1956年2月

12000

1200

1849

700余万


A.“科教兴国”战略已启动B.工业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C.综合国力得到全面提升D.科技落后局面初步改变
2023-05-2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高中2023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作为展现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舞台,《人民日报》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报道中国正在发生的变革。下面是1949年—2021年《人民日报》部分元旦头版头条文章。见下表

1949年至2021年人民日报部分元旦头版文章目录   

年份文章
1949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
1950社论《完成胜利,巩固胜利》
1953社论《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
1954社论《一起为了实现国家的总路线》
1956社论《为全面的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
1961社论《团结一致,依靠群众,争取世界和平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
1967社论《把无产阶级大革命进行到底》
1978社论《光明的中国》
1979《告台湾同胞书》和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1981社论《在安定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调整的巨大任务》
1986万里发表《总结经验坚持改革》
1998元旦致辞《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
2001江泽民致辞《共同创造美好的新世纪》
2004胡锦涛发表新年致辞《创造世界和平繁荣的美好明天》
2021发表《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21年新年贺词》

——党史党建研究

阅读材料,从《人民日报》元旦头条文章中任选两篇,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清晰,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下表为1953﹣1957年新中国基本建设投资比例,结合所学,可判断这一时期我国(     
工业农业水利运输邮电贸易银行物质储备文化教育卫生城市公用事业建设其他
58.2%7.6%19.2%3%7.2%3.7%1.1%
A.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发展迅速B.优先发展重工业及配套设施
C.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采取鼓励垦荒政策,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数大约为7270万,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口总数增至4亿3千多万,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当时的学者洪亮吉觉察到这些问题,提出了调剂人口的思想,但没有被重视。

民国初期,国事衰败,“人满之患”的弊端日渐暴露。以《东方杂志》为代表,众多报刊积极刊登人口研究文章。这些文章运用西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反对人口增殖的传统人口观,试图通过人口品质提高、优生手段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

下表为《东方杂志》涉及人口研究的文章统计表   

文章篇数 (部分)涉及人口理论9篇,强调生育控制4篇,人口调查15文章作者 (部分)陈长潇、潘光旦、孙本文、乔启明(人口 学者),竺可帧(气象学家)、彭家元(农 业学家)、张荫麟(历史学家)

——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变化。50年代经济建设中“深深感受到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手不足”,彼时“人多力量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加上受苏联鼓励人口增长的影响较深,党和政府对生育行为进行嘉奖。“鼓励”性人口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过快增长与社会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凸显,1957年马寅初著作《新人口论》深入剖析了当时中国的人口问题,60年代国务院首次提出计划生育。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第一次被写进《宪法》,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1世纪后,我国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摘编自马红鸽、贺晓迎《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历史背景,概括民国初期人口研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影响我国人口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3-05-14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为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后7、8两月头条新闻的统计数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分类经济建设文化教育人民生活会议新闻涉外新闻公告性新闻总计
数量3155214461
A.体现新闻适应国内经济建设的需求B.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
C.为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做好舆论准备D.受到了向苏联新闻模式学习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为“一五”计划编制进程。据此可知,“一五”计划(     
时间编制进程
1951年2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思想
1952年7月中财委试编出《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七年计划轮廓(草案)》
1952年9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听取关于“一五”计划轮廓问题同苏联商谈情况的汇报,并讨论“一五”计划的方针和任务
1953年6月国家计委结合苏方意见和援助情况,对《五年计划轮廓(草案)》进行了初步总结和修改
1955年3月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对“一五”计划草案进行了审议,决定原则通过这一草案
1955年7月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并正式通过了“一五”计划
A.采取了计划与执行并行的办法B.照搬了苏联计划经济发展模式
C.始终强调坚持自力更生的立场D.为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