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交成另一种东西。

——选自林肯《家庭纠纷》

材料二 所有敬仰孙中山先生的中华儿女,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等,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把握历史机遇,担当历史责任,把孙中山先生等一切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上的讲话

材料三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矣批准后变通执行。……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材料一反映了林肯的什么主张?为了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他颁布了哪部文献扭转战局?
(2)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中,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是哪次革命?此次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材料二中,我国为推进国家统一,在港澳台问题上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一项基本国策?它最早依据哪一法律文献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而确定下来?
(5)请你谈一谈对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认识。

2 . 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1)指出材料―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并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史实,谈一谈中国在20世纪是如何参与国际事务的。

3 . 制度之演进

政治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一起来探究。

文物中的古代政治制度

(1)2002年,在湖南湘西里耶古城出土了三万多枚简牍,这些简牍多为官方文书档案,如图的“书同文字”木方。与此文物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周代分封制B.秦代中央集权制
C.汉代察举制D.隋唐三省六部制

(2)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城邦雅典的一项政治制度,按该法规定被放逐的对象当是(     

A.伤害主人的奴隶B.所有触犯法律的公民
C.对民主造成威胁的公民D.有盗窃行为的公民

(3)法律文献中的近代政治制度
近代资产阶级通过革命与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请按要求完成表格。
文件相关内容文件名称确立的制度
法律由议会制定,国王无权废止;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和招募常备军……(1689年)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统领一切,议会、内阁、军部互相牵制……(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各州拥有一定自治权利;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1787年)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规定实施责任内阁,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1912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
(4)依据文件相关内容,归纳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5)下图中反映的政治制度实施于(     

A.土地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建设时期

(6)下图绘画中的老妇人拿着一张选民证,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7)结合以上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政治制度演进的认识。
2023-12-14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月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1
4 . 现代中日汽车工业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以全面移植苏联体系的方案,创立了一汽。此后,在被封锁的特殊环境下中国出于备战的目的创立了重庆重型汽车厂、二汽等企业。在二汽等企业的创办过程中,一汽起到了“包建”的作用,所以二汽的发展模式又可以称为“苏式体系本土化模式”。而以上海汽车工业为代表的“本土渐进演化模式”并非直接由苏联大规模转移现代技术而来,而是以民国时代汽车修配业的基础嫁接现代技术而成。所以,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说,该模式体现为渐进演化,而非整体转移。新中国成立后,不少地区都发展成为了汽车生产基地。尤其是大跃进和“三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曾经“遍地开花”,分布于大江南北,形成地理分布上的散布型格局。而这种“遍地开花”也直接造成此后中国汽车工业产业集中度不高的结构性弊病,负面影响至今犹在。

——摘编自关云平《中国汽车工业的早期发展(1920—1978年)》

材料二   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国、欧洲生产的汽车充斥日本市场,大有泛滥之势。面对危机,日本政府为保护民族工业,对进口汽车征收40%的关税,并严格限制外国资本向民族汽车工业渗透。同时,日本汽车公司也积极寻求出路,一些小的公司纷纷与国外公司搞“事业合作”或 “技术合作”,而丰田却依然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研发。战争结束后,日本大量的航空技术人员转为汽车技术人员,为日本汽车产业的恢复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1950 年,美国侵朝战争开始,向日本订购了大量的军用汽车,为日本汽车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刺激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1955年,日本制定《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在资金、税收、外汇等方面支持各汽车公司引进底特律自动生产线,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并提出发展国民车的大胆构想,鼓励企业生产供日本老百姓使用的微型汽车。50 年代末,日本汽车工业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徐 充 姜 威《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状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战后日本汽车工业体系形成的原因,谈谈其对中国现代汽车工业发展的启示。
2024-04-1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7年美国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为美国制定了第一个治国方案——1787年宪法。宪法确立了联邦体制,联邦政府为各州的中央政府,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


(1)最高立法机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2)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对宪法负责,对国会的立法有否决权。
(3)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1940 3 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府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材料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国家政权,对生产资料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制定颁布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架构,经济基础、法律原则、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并不断发展,中国的民主大厦巍然耸立起来。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的民主》白皮书(2021 年 12 月 4 日)


(1)根据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在国家结构上体现了何种原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抗日政权建设有何创新。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通过哪些政治制度来保障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的认识。
2023-11-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中共成立初期,陈独秀认为中国农民要走出各种生存上的困境,需引导其加入国民合作运动,组织农民加入各种合作组织。瞿秋白在剖析俄国的新经济政策后,认为大规模的合作劳动更有利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1943年,毛泽东在论及根据地的生产问题时指出,根据地内要实行劳动互助,发展为群众服务的合作社。他认为,不把合作社看作为群众服务的团体,而当作为少数工作人员赚钱牟利或政府公营商店的观点,是错误的。是否为群众服务,是对合作社认识上是否正确的标志。

针对新中国初期的合作化运动,邓小平认为,合作化需要稳步推进。宣传典型时,一定要讲清楚他们是在什么条件下,怎样根据自己的情况搞起来的,不能要求别的地方不顾自己的条件生搬硬套。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面临巨大竞争压力,让农民独自面对,只能“呛水淹死”。政府指出,要帮助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流通组织,要建立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组织。

——摘编自陈炎生、程泽时《中国共产党百年合作社思想的理论基础、历史演进及启示》


(1)据材料概括中共成立初期,党对农村合作社组织作用的认识。
(2)据材料,指出毛泽东认为合作社成立的宗旨是什么?
(3)据材料指出邓小平对推进合作化有何具体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推进合作化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作用。
(4)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合作社建设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801-1850年这五十年内,英国城市人口所占的比例由20%上升到50.2%,提高了30个百分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据统计,自1801年到1850年间,共有327.6万移民进入英国,其中有近200万人是爱尔兰人。

——摘编自牟元军《论英国近代城市化进程》

材料二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以156个重点项目为中心,由649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化建设,这一时期平均每年进入城市的农民有165万。1952-1957年之间,西部城市非农人口比例快速增长,城市空间布局逐渐由东向西转移。在此期间,我国设立城市由135个增加至176个,其中东部地区的城市由69个增至72个,仅增长了4.3%;西部地区的城市由13个增至31个,增长了138.5%。城市空间布局的东、西部地区城市的比重由1949年的51.5%、9.6%转变为1957年的40.9%、17.6%,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速度高于东部地区。

——摘编自张涵冰《建国初期我国城市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01-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快速增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时期城市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中英两国城市化进程中得到的启示。
2023-05-1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1936年提倡并推行了农业合作达动、1934年,国民政府颁布以西方各国合作法令为蓝本的《合作社法》。其中规定,“凡年满二十岁”“有正当职业”的“中华民国人民”均可入社,但“破产”者不得加入。同时,入社必须缴纳定额股金且必须对合作社的财产损失负连带责任。对于农村的合作事业,国民党人曾寄予厚望,希望通过合作来解决农村土地问题,“救济弱者”“复兴乡村”“避免土地革命之惨祸”。然而,国民党政府发起的农业合作运动最后却出现了“非特无益于农民反造成剥削农民之新式工具”“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难局。

——伍福莲《试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等

材料二   新中国建国后,广大个体农户被迅速动员起来积极加入各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组织,我国农村进入农业集体化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办成了个体农户许多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像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依赖的农田基础设施基本都是依靠公社的整合力量和规模效益修建的。1954年起,全国逐渐建立起供销社。供销社一方面要及时保质保量地向农民供应各种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以有益于农民的价格收购和销售农副产品,“从商业上去剪除农民所受的中间剥削”。更具深远意义的是,供销合作社还通过与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作,增加了农副产品购销的统筹性,以服务于国家工业化战略。

——摘编自吴淑丽《农业集体化时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效用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农村合作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历史意义和出现的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前形势下乡村振兴的启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苏区合作社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还是一个战斗组织。合作社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解决红军家属在生产生活上的因难从而保证"扩红"运动的顺利开展;二是生产和收集粮食、筹集物资以满足前线需要。合作社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查处和清除混入合作社的阶级异己分子和腐败分子,维护贫困农民在合作社中的地位,保证合作社的纯洁性。

——摘编自易棉阳《中央苏区合作运动与相关革命运动的关系研究》

材料二   19507月,中华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草案)》等重要文件,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合作社。经过最初几年的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已有社员1.5亿,供销社在全国形成了一个上下连接、纵横交错的全国性流通网络。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快速推进,1951年成立互助组,1953年开始大规模推进初级合作社和高级合作社建设,1957年后,人民公社在广大农村逐步建立。

——摘编自彭远国《中国供销合作社历史变迁与制度创新研究》

材料三   1984年,供销合作社在恢复“三性”(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了以“全民”变“集体”,“官办”改“民办”为核心的改革,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多种经营方式,发展农村商业网点。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了供销合作社的性质、宗旨、地位和作用,并决定恢复成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我国的供销合作社进入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摘编自张希深《中国供销社发展研究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合作社发展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发展的认识。
2023-06-20更新 | 314次组卷 | 8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劳动者的生活在圈地(运动)之后发生了巨大变化,贫困和失业问题日益突出。有产者惊恐万状地注视着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和英国工人阶级组织的诞生。济贫制度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减轻·了因为贫困问题而引发的社会危害。否则,英国工业革命的后果会更加恶劣。从社会发展的形势来看,随着贫困问题的加剧,政府应该加大济贫力度,以缓和人民的不满情绪,但是在自由放任思想的指导下,济贫法越来越受到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指责。当时反对济贫法的人甚至包括不少劳动者。因为作为济贫法实施基础的济贫税是按照教区人头来征收的。

——摘编自郭家宏《富裕中的贫困:19世纪英国贫困与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肯定孙中山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认为现代中国人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也渗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之中。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便宣告中央政府“将领导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改革开放的动因,实际上也来源于改善民生的需要。人民的温饱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动力和压力,也正是基于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才有21世纪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中共十七大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党的宗旨的体现,也是对孙中山民生主义重视民生、关注民生这一旨趣的认同与继承。

——摘编自齐肖云《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济贫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在当时遭到反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贫困(民生)问题的态度,并列举史实说明这一态度对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中英两国历史上工业化与贫困问题中得到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