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变迁的中国:(1949年-2021年)人民日报元旦头版纪录(部分)

1949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新年贺词
1953《迎接1953年的伟大任务》
1956《为全面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
1961《团结一致,依靠群众,争取世界和平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
1964《巩固伟大成绩,争取新的胜利》
1978《光明的中国》
1979《告台湾同胞书》《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198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
1992《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发展》
2004《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
2005《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步伐》
2010《共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未来》
2013《携手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2014《让今天的改革为明天铺路》
2019《创造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新辉煌》《致敬新时代的奋斗者》
2021《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整理自《人民日报》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关联的信息,拟订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12-04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选择考)
2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是中国之国民,今日实未能行民权之第一步也。(孙中山1917年《建国方略之三:民权初步》)

材料二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地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8年通过、2010年修订)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2020年,全国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囊括了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领域的1260条法条,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1)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史实,概述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20年的状况。(抓住某一方面概述即可)
(2)结合1949~1956年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果,驳斥材料二中“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错误观点。
(3)阅读材料三,归纳“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
(4)阅读材料四,结合前三则材料,谈谈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历程的某一方面认识。
2021-01-15更新 | 251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疫情警报拉响,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如其来。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并再次高度肯定中方的防控举措。从2020年1月23日10时起,武汉全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停运,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武汉封城之后,钟南山接受采访,忽然就哽咽了,眼中含泪:“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到2020年4月8日零时起,武汉“解封”。这个曾因疫情重灾区而举世瞩目的城市终于打开城门,这浓缩了一个国家的战疫轨迹,标志着中国战疫取得阶段性的重大胜利。


阅读上面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论述为什么说武汉是一个英雄的城市?(要求:必须结合史实加以论述,至少回答三个以上史实。)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20世纪50到60年代,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建设。1954年,全国人大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60年代中期又提出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心在“中国式”,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道路自信,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是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追随者,而是已经实现了超越,成为并列式的存在。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4-03-3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大题04 原因、背景类-【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本质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信、化工、国防等诸多领域……在铁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明显的进展……在毛泽东生前,中国不仅已经能够自行设计和批量生产汽车、飞机、坦克、拖拉机等,而且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这些进展,使全世界为之震惊。同时,我们还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引进市场机制阶段。这一阶段的改革最先在农村展开,拉开了整个中国改革的序幕。第二阶段: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阶段,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第三阶段: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以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第四阶段: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阶段。第五阶段: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我国进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阶段。

——摘编自白永秀《新中国70年经济改革发展的历史回顾、成就、问题与展望》

材料三   下表是根据《中外历史纲要》教材等整理的“新时代十年”大事件(部分)

时间进程
2012中共十八大,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013习近平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17中共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021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
2022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

(1)根据材料一、用一句话概括这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并结合所学简述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在“第三阶段”“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过程。
(3)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根据材料三概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
2024-02-0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一五”计划,以苏联帮助中国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在东北建成鞍钢等重工业企业,在上海重点发展机器制造业和轻工业,西北和西南地区成为国防工业建设要地。中国许多尖端科技项目,如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喷气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等开始起步。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

材料二   中美科技合作的三个阶段简况

时间阶段特征特点总结
1972至1989年起步与发展美方主导,以对华科技支援和代培人才为主的不对称合作关系。
1989至1999年波折学术界与企业界联系愈加紧密,中方力量大为改观,成为平等的合作者。
2000至2015年深入发展中方无论在学术、产业、人才还是资金层面,都具有了足够的实力,在两国科技合作中形成“以我为主,平等互利”的新导向。

——摘编整理自陈强,刘园珍《中美科技合作历程回顾、动机比较与分歧分析》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确定了巩固国家安全和国防事业的科技战略,并坚持高度集中、全面规划的举国体制。1958年中苏关系破裂使得中国科技战略转向“自力更生”的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2018年以来以贸易战为代表的大国对抗态势愈演愈烈,表明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要改变只有用行政资源配置办大事的理念,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摘编自曹原、田中修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体制演变的历程与启示》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我国尖端科技项目开始起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60—70年代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美科技合作的主要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科技战略所经历的变化。指出新时代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怎样的变革。
2024-01-2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有机结合、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有机结合、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有机结合的产物。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摘编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71日)

(1)根据材料一、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并简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试举两例说明。
2023-12-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起,德国铁路建设的投资占全部生产投资的1/5,成为工业化的先导部门。铁路建设推动了冶金和采矿工业的发展,垄断组织实现了横向联合,保证了德国钢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有机化学工业和合成材料方面确立优势甚至垄断地位,电气工业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53年起,中国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1954年,我国建成了飞机和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等新工业部门。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任务

——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等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细化了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路线图,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2012年,并将小康社会的内涵深化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后期德国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特点,并指出当时两国现代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新中国初期至今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出的历史意义。
2023-08-31更新 | 214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日报》(People’s Daily)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作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作为展现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舞台,《人民日报》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报道中国正在发生的变革。下面是1949年—2021年《人民日报》部分元旦头版头条文章。见下表

1949年至2021年人民日报部分元旦头版文章目录   

年份文章
1949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
1950社论《完成胜利,巩固胜利》
1953社论《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
1954社论《一起为了实现国家的总路线》
1956社论《为全面的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
1961社论《团结一致,依靠群众,争取世界和平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
1967社论《把无产阶级大革命进行到底》
1978社论《光明的中国》
1979《告台湾同胞书》和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1981社论《在安定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调整的巨大任务》
1986万里发表《总结经验坚持改革》
1998元旦致辞《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胜利前进》
2001江泽民致辞《共同创造美好的新世纪》
2004胡锦涛发表新年致辞《创造世界和平繁荣的美好明天》
2021发表《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21年新年贺词》

——党史党建研究


阅读材料,从《人民日报》元旦头条文章中任选两篇,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清晰,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起,德国铁路建设的投资占全部生产投资的1/5,成为工业化的先导部门。铁路建设推动了冶金和采矿工业的发展,技术变化和投资的增加带来了钢铁生产中卡特尔垄断组织的广泛出现,垄断组织实现了横向联合,保证了德国钢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化学工业与电气工业迅速发展,在有机化学工业和合成材料方面确立优势甚至垄断地位,电气工业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从1953年起,中国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目标。1957年,我国建成了飞机和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等新工业部门。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任务,并确定了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

     ——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等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细化了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路线图,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将小康社会的内涵深化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其目标是实现物质、政治、精神、社会与生态五大文明体系协调发展。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后期德国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特点,并指出当时两国现代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新中国初期至今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出的历史意义。
2023-03-14更新 | 39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桂林、河池、防城港三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