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二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
(3)新中国“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在农业方面开展了哪些运动?
(4)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
2009-12-31更新 | 11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广东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基于对国内主要矛盾和国共内战局势的系统性认知和整体性研判,党对这一时期的农地政策进行了策略性调整,即在具体政策实践中支持农民的土地诉求,但并不公开宣传这种“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实践。这一策略性表达的主要目的在于,既保持同农民阶级的密切联系,又避免过早刺激反动派的警惕性。而内战形势的逆转使得决策者的整体认知再次发生转变,领导集体认为彻底解决土地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随后出台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提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材料二   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变所需要的原始积累主要来源于农业剩余。然而,小而分散的小农经济无法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提供农业剩余。决策者由此而形成的基本认知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上的小农经济难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将农民和土地有效地组织起来,可以解决传统小农经济的分散化劣势,而农业合作化正是对小农经济进行组织化改造的重要方式。通过制度化的“以农补工”,农业合作化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大量的农业剩余。当然,这是只是农业合作化的一个面向,其另一个现实考量是消除农业经济两极分化。

——以上均摘自万方亮《认知视角下中国农地政策的百年演进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农地政策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时期我党调整农地政策的背景,并说明其意义。
3 . 【华侨植物引种】

材料一   远在唐朝以前,我国侨胞的足迹已到达东南亚,其中绝大部分是福建籍同胞,他们由闰南泉州港乘帆船抵达。公元六世纪的文献上已有泉州与海外交往的记载。宋元时代,泉州港与东南亚、伊朗、阿拉伯、东非和日本等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友好往来。侨胞身居异城,但心向祖国,关心家乡人民的生活,经常把他们认为最重要的经济植物的种苗和栽培技术带回国内。

——摘编自李芳洲《华侨在植物引种方面的贡献》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华侨引种是过去华侨引种文化传统的自然延续,同时新中国的成立也极大鼓舞了海外华侨的爱国热情,广大侨胞传承引种文化的心情更加迫切。在朝鲜战争爆发以及冷战禁运背景下,为中国引进优质战略、经济作物以及种植技术成为20世纪50年代华侨引种工作的重中之重。1951831日,政务院第100次政务会议做出《关于扩大培植橡胶树的决定》,指出:“为保证国防及工业建设的需要,必须争取橡胶自给”。11月,华南垦殖局成立,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叶剑英担任局长并主抓橡胶引种和种植工作,种源除了征集自之前华侨在海南创办的橡胶园外,还广泛联系东南亚华侨引进最新的橡胶良种和技术。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被誉为“华侨橡胶王”的雷贤钟冒着生命危险把100多斤优质胶籽、300多株芽接桩和200多米芽条带回国并试种成功,周恩来称赞其“比带金子回国更宝贵”。

——摘编自张行明艳林《新中国华侨植物引种历史的考察》

材料三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世界各地大多数物种都能在我国生存,且找到合适的栖息地,所以中国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几率非常高。在中国,外来入侵生物分布范围极其广泛,除了青藏高原等少数人迹罕至的偏远保护区外,全国34个省市区都有外来入侵物种。在我国,从森林、水城、湿地、草地荒漠、戈壁等自然生态区域到农业区域、城市居民区等随处可见到入侵生物,其中以水生生态系统最为严重。

——摘编自范秀琴《中国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对策及新的研究方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华侨植物引种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相关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华侨橡胶引种的背景及其意义。
2024-04-0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试卷(三)历史试题
4 . 我们能造什么?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洋务新政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这种努力最终失败。

材料一   毛泽东在19546月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中国历史》第4册

(1)毛泽东此段感慨表达了什么愿望?为什么会有此感慨?

材料二   前苏联20世纪50年代援建的156个重大项目分布

省份项目数省份项目数省份项目数省份项目数省份项目数
辽宁24陕西24黑龙江22山西15吉林10
河南10甘肃8四川6河北5内蒙古5
北京4云南4江西4湖南4湖北3
新疆1安徽1





156个项目以重工业为主,涵盖煤炭开采、钢铁冶金、化学工业、机器制造、航空工业、电子工业、船舶工业等各方面。

——选编自董志凯、吴江《新中国工业的奠基石——156项建设研究》

(2)材料二中156个援建项目实施的时代背景什么?

材料三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将波音飞机引入中国市场,中国民航首次订购10架波音707客机。截至201811月,波音公司向中国交付第2000架波音飞机。

1979年邓小平副总理参观波音的伦顿和埃弗雷特总装厂。上海飞机工业公司开始生产MD-80主起落架舱门。1980年西安飞机工业公司与波音签订合同,加入波音供货商行列。

1987年美国联邦航空局向上海飞机工业公司颁发生产许可证。截至1999年,世界范围有3100架波音现役飞机装备有在中国生产的重要部件和组件。

(3)中美在飞机制造业合作方式上有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国际国内背景是什么?

材料四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国货潮牌广受欢迎,国产新手机一机难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

——习近平2024新年贺词

(4)结合近现代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中国制造业发展历史的认识。
2024-04-1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产业选择方面,用于帮助煤矿业、棉纺业恢复生产的工业投资占比较大,投资布局也以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居多。而仅过去大半年,投资政策明显向国防工业以及与之相关的重工业倾斜,进一步强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意识。该变化的直接背景是(       

A.国内经济恢复形势严峻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C.民主革命任务尚待完成D.东亚局势骤然紧张
2024-03-30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同盛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五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6 .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涌现出无数典型和英雄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在收集到的下列两件历史资料(图1和图2)中,哪一件更能印证活动主题,请说明理由。

(2)为更深入的进行探究,搜集到如下三份资料,请对其史料价值进行评估与说明。
序号类别内容
日记王进喜在日记中写道: “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上只能记差距。”
书籍《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湖北人民出版社,1972年。
电影《创业》(以劳动模范王进喜为原型),长春电影制片厂,1974年。


(3)根据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时代精神的形成背景。

王进喜大事记

1923108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家庭
童年时期6岁拉着双目失明的父亲出去讨饭:10岁就进山给地主放牛
1949年一1950玉门解放后,他通过考试在玉门老君庙钻探大队当上了钻工,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19564王进喜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10王进喜赴京参加全国群英会,看到国没油烧而背着“煤气包”的公共汽车,感慨道: “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
19603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他主动请缨,带领1205钻井队从玉门到达大庆,之后与工友们日夜奋战,甚至跳入泥装池控制井喷,被誊为“铁人”
1969419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长篇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从此, “铁人王进喜”随着“大庆油田”的名字传遍中国和世界
19701115因胃癌在北京逝世,享年47岁
2024-03-2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2年,中国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26.7%,人均钢产量2.37公斤,发电量人均2.76度。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一五”计划,以苏联帮助中国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围绕能源、原材料、机器制造等工业部门开展建设。在东北建成鞍钢等重工业企业,在上海重点发展机器制造业和轻工业,西北和西南地区成为国防工业建设要地。通过公私合营企业,用和平的方式,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造。在这一时期,中国许多尖端科技项目,如:原子能、喷气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等开始起步。“一五”计划完成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在五年内提高1/3,工资制代替供给制,劳动保险,公费医疗等福利费用大幅度提高,国家掌握了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工业经济。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卷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一五”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化的特点和意义。
2024-03-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东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经济发展战略的变迁】

材料一:经济建设的总任务就是要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逐步变为强大的工业国,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首先着重发展冶金、燃料、电力、机械制造、化学等项重工业,……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利益而积极奋斗。我国的工业化的速度需要大大超过任何资本主义国家所经历的速度,而采取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在工业化和工业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那种高速度。这种速度之所以成为可能,是由于我国是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我们的国家建设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利益完全一致。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材料二:中国“十二五规划”时期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及其属性(部分)

指标2010年2015年指标属性
经济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40.155.8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百分点)4347预期性
城镇化率(百分点)50.051.5预期性
资源环境耕地保有率(亿亩)18.1818.18约束性
森立覆盖率(百分点;20.3621.66约束性
科技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百分点)89.793约束性
研究与实验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百分点)1.82.2预期性

——摘编自郑有贵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元旦社论》发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从“一五计划”到“十二五规划”经济战略的变化及其意义。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合测评(三模)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接收的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破坏、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基础设施薄弱的烂摊子。通过执行国家的财政工作决定,1950年财政收支相抵后仍然结余10.6亿元,到1951年全国财政收入达124.96亿元,到1952年年底的时候,我国经受住了朝鲜战争和帝国主义禁运的压力,在经济领域站稳了脚跟。19512月,周恩来在主持中央军委会议时指出:“现在看来,朝鲜战争会拖下去,不是一两个战役即可结束的,我们只能一面作战,一面建设国防力量,一面恢复经济,把作战与建设结合起来,边打边建设。”随着朝鲜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和停战谈判的开始,边打、边建、边稳政策中建设的任务更加突出了,这样发展国内经济就成为新中国的当务之急。

——摘编自景红霞《苏联与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材料二   中共中央决定于1953年转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不仅是发展的计划,而且是体制变革的计划。它是我国过渡时期的战略步骤之一、指导方针就是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重点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一五”(19531957年)计划是一个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计划,不但包括经济建设划,还包括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方面包括工业、农业、运输和邮电、商业以及提高经济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社会建设方面包括培养建设干部,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一五”计划的宏伟蓝图基本上得到了实现,它是计划经济时期完成情况最好的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率高达84%,大部分指标都超额完成。

——摘编自鄢小龙、胡鞍钢《中国十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情况回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制定“一五”计划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完成的历史影响。
2024-04-2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取代“一边倒”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向也向全方位转变。“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建设所需大量物资因西方一些国家的“经济封锁”很难获得,急需寻找扩大对外贸易的渠道。此外,由于国内生产关系的变化,新兴国营进出口企业面临建立海外业务联系的新课题。1957年4月,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广交会第一年即成交8686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首届广交会成功创办,迅速成为中国出口创汇的主渠道。同时,也向世界表明新中国在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贸易关系的愿望。

——摘编自孟红《追溯广交会二三事》等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全面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的广东迈出较大的步子。谷牧回忆道:广东省委和省政府根据本省邻近港澳、商品经济比较活跃、对外经济交往历史悠久、祖居于粤的海外的华侨和华人为数众多等特点,对举办出口加工区的可行性进行了反复讨论和论证,并在领导层中形成了一致意见。一九七九年四月,在中央召开的专门讨论经济建设的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向小平同志汇报时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对外经济活动中有较多的自主权和机动余地。小平同志十分赞同这一设想,并向中央倡议批准广东的这一要求。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广交会创办的背景及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广东在对外开放中首先“迈出较大步子”的有利条件。
2024-02-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