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在人类历史上,近代文明的演讲过程异彩纷呈,特点鲜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能持续的,……英国这个地外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指出英国“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入口处”的具体表现,并分别说明其对促进英国近代化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明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命运》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文明转型艰难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大跨越,中国现代化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现代化进入新纪元”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应该如何看待中西近代化的不同发展道路?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摘编自龚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状况如何?为此,新中国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变化

年份项目
1952年总产量1.64亿吨130.4亿吨135亿吨0.65亿吨
比1949年增长36%193%754%105%
1957年总产量1.95亿吨164亿吨535亿吨1.3亿吨
比1952年增长19%26%296%100%

——摘编自龚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2)上表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怎样的状况?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 .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任务: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了;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了.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部分指标增长情况(单位:%)

年份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
GDP增长12.714.29.69.210.3
财政收入22.532.419.511.721.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12.28.49.87.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49.58.08.510.9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取得的成就;并指出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空前发展,工业生产平均增长率50年代为4.0%,60年代为5.0%.1970年与1950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增加了1.24倍。究其原因,首先是世界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深刻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大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第二,二战期间的资本积累;第三,政府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调节经济和实行一些社会经济改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及其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二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增长情况图(单位:亿美元)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进入70年代后,为什么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对西欧发号施令。
(4)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不同国家在二战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性.
2019-08-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间手工业在官营手工业的压制下,生存空间狭窄。他们为了生活和避免无谓的竞争,彼此之间总是对技术秘密实行封锁,甚至为保守一技之长,传子或传媳而不传女,或有女不嫁。……再加之中国封建社会周期性的社会动荡,不仅使数十年、数百年积累的社会财富毁于一旦,而且使手工业生产的主体——家族不断更换,难以长期和连续发展。还有我国的多子继承制度所造成的折产不断,致使生产资本的积累和生成规模的扩大极为缓慢。

——张九洲《中国经济史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述阻碍古代中国民间手工业发展的因素。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工业发端于19世纪40年代,从1843年上海出现第一家现代企业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虽然经历了100多年,但是现代工业十分薄弱。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工业,主要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榨取廉价劳动力。因此,外国资本的投资集中在采矿业和轻纺工业,而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得不到发展。

——摘自陈向东《毛泽东五十年代在天津调查研究的实践与思想》

材料三   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摘自石建国《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确立“以重工业为中心”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材料四   1979一1981年我国农轻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百分比的变化



(3)根据材料四,概括1979年后国民经济比例发展的趋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趋向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2019-06-23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 第三次统练(必修二第一至四单元)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二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敦是纺纱工兼织工;只有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初步地将科学与技术结合起来。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技术的影响。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分别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的中心是哪些国家?

材料三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代商办官办和官商合办外商企业
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设厂数资本(千元)
1872~1894年534697191619610328000
1895~
1913年
463908018628469136103153

(注:商办企业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10万元以下未做统计)


(3)依据材料三,说明1895~1913年哪一类企业的发展居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主导地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居于主导的原因。

材料四   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

——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4)依据材料四,说明“一五计划”的特点。
2019-08-1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
6 .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较之西周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农业生产上,铁制农具开始出现,牛耕逐渐推广,水利事业发展,这都使农作物产量呈现出上升趋势。技术进步和产量提高增加了公社农民在“私田”上劳动的兴趣,乃至于多开私田并隐匿其收入,与此同时,耕作“公田”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下降,以至公田荒芜不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社会状况较之西周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由此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禾丰造纸厂是我国最早的民族造纸企业之一。1937年11月禾丰造纸厂被日本侵华部队占领,而后又被日本“三岛制纸株式会社”强占。抗战胜利后,禾丰又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过来,但一直不景气,处境奄奄一息。1948年,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8年,禾丰账面资金一度膨胀到480亿元,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居,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中国选择了“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的主要表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估算,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了3万吨白银,日本生产了大约8000吨,总计3.8万吨。如果减去留在美洲以及在转运中流失了的难以确定的一部分,最终流入中国的7000一1万吨的确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时期白银流入中国的原因。

材料二   (建国初期)“机器大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农业和手工业占83%.”而且,“70%以,上的工业偏集于占国土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大部分又聚集于上海,天津、青岛、广州和辽宁中、南部及苏南的少数城市。”

——马崇明《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新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一个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居于绝对统治地位,但是有没有必要使它成为唯一的经济成分?一个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扩大到全部经济生活,市场调节的作用是否还需要发挥,如何发挥?还有一个是国营经济如何发挥中央、地方各级和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3)材料三中作者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得以解决的实践和理论基础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棉布应有产量中机制布与手织布的比重变化(%)


时间项目18601894191319201986
手工织布所占比重其中:农村土布96.8285.8565.1771.4543.16
96.8285.8563.8965.5238.77
机器制布所占比重其中:进口布3.1814.1534.8328.5556.84
3.1813.3632.5724.2011.84

——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1)材料一反映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进口机制布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材料二 1952-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比较表


钢(万吨)煤(亿吨)电力(亿千瓦时)石油(万吨)粮食(亿吨)棉花(万担)
1952年1350.664972.6441.639130.4
1957年5351.3193.41461.95164
增长率396.3%195.5%266.3%331.8%119%125.8%

——许涤新、吴承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2-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对出现这一情况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9 . 城市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编写)


材料二   1949—1957年中国城市化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从长远以及从城市化本质来看,导致中国城市化同工业化脱轨并滞后于工业化,以及后来城乡二元结构的“种子”已于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只不过由于“时滞”的缘故,在“一五”时期尚未充分显示出来。实际上,在这一时期,产业结构、积累方式等左右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经济框架已经形成,后来中国城市化制度安排、政策选择和城市化发展,都是这一框架的补充和延伸。

——付春《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市化分析》

材料三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新型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新型城镇化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消除中国城乡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的根本出路。

——摘自肖金成《实施新型城镇化的四大重要战略意义》


完成下列任务: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5)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现象。结合材料一、三,分析其原因与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1)材料一图示反映了从1801年至1851年的50年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比例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示意图

——《必修2历史图册》


(2)根据材料二图示信息,概括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期间这一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新中国诞生时,旧中国遗留下来不多的工业70%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内地和西部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项目中80%在内地,694项重点工程,中西部占68%。
1956年,中央明确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在此期间,国家投资2000多亿元,兴建2000多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内地和西部。
(3)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建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工业布局的特点。并分析这种布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