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经济结构的变动通常表现为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等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表

类型19521956
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二   下列图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饼状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形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有制结构的新变化及其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7年底,我国有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与此同时,在整个国民收入中,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达到92.9%;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已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手工业者已占全国手工业者总数的90%左右;私营工业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不到千分之一。

——摘编自郭德宏《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数据统计(部分)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单位:元)
1952679.0119
1954859.0144
19581307.0200
19611220.0185
19621149.3173
19783678.7385
199227194.52334
2002121717.49506
2018900309.564644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1952-1958年和1978-2018年两个时段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共同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曾参与武汉长江大桥设计施工的建设者回忆说,当时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召集了当时最代秀的专家。调动了当时全国最先进的设备。各地优秀桥梁专家、技术人员汇聚武汉,他们有的来自铁道部北京桥梁事务所,有的来自茅以升先生的中国桥梁公司,有的来自南方的广州铁路局等。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委员包括梁思成等。建桥所需的钢材等材料和设备,靠全国人民支援、铁道部还请前苏联桥梁专家西林等人组成一个28人专家组,提供技术指导。

19571015日)930分,(武汉长江大桥)落成通车典礼的前奏曲——桥头音乐会开始了、听吧!歌颂长江大桥、歌颂共产党、歌颂毛主席、歌颂建桥的人们和歌颂中苏交谊的嘹亮的歌声,响在长江的上空。10时许,武汉长江大桥落成通车典礼开始、一架飞机出现在桥的上空,散发传单。大型的彩色气球,带引着巨幅标语:“庆祝武汉长江大桥落成通车”“中苏友好合作万岁”这些巨幅标语升上了长江的上空。一时间,鞭炮声、乐曲声和欢呼声再次掀起高潮。

——摘编自王泽坤《龟蛇锁江:武汉长江大桥施工建设》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者们取得的突出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者们取得成就的原因。
2021-03-1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是张謇创办的大生企业的系统构图


材料二1954年,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和公私合营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产值,已分别占整个非国营工业总产值的53%和33%。1955年下半年,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高潮,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迅速发展为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底,实行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已占原有资本主义工业总户数和职工人数的99%,占生产总值的99.6%。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用定息方式,即按照公私合营企业的私股股额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共发10年。定息停付后,企业就完全成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摘编自王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大生企业的经营特点,并对张謇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原因及影响。
5 . 改革开放前后,农业农村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1949一1978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示意图


——据蔡继明、刘澜飙《中国三大阶层的收入分配》

材料二 下表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变化情况表

年份农民收入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其他收入
数额(元)比重(%)数额(元)比重(%)数额(元)比重(%)
198331022873.55818.7247.7
198854540373.911821.7247.7
199392167873.619521.2485.2
19982160146667.957426.61205.6
20032622154158.8918351636.2

——据《2004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特点并分析其基本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的历史现象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前期,由于农村危机加深,令作送动被视为“救治农村”进而振兴国家的一剂方药。国民政府大力推动,乡村建设国体努力倡导,都市商业银行积极参与,这场运动从原来纯粹的社会运动逐渐向政府政策转变。1935年,合作社由20年代末的1612社增至26224社,社员数由49972人增至1004402人。然而,合作社过度膨胀成对每个合作社照不周,每种业务基融不窄,支持机关矛盾冲突不断,商业机构年利目的成为最大障碍,对合作社的放贷在富裕地区竞争激烈,对贫困地区裹足不前。

——摘编自许永峰《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回农村合作运动的新趋向》

材料二 建国初期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949年10月到1953年,主要是以互助组为主,同时试办初级农业合作社,到1952年底全国农业互助组织已达到830余万个,参加农户已达到全国人口的40%。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是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及其巩固阶段。1954年春,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9.5万个、参加农户达170万户,到同年秋,全国新建农业生产合作社13万多个,到1955年7月巩固下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有65万个。

——摘编自吴建新《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农村合作化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快速发展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二   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2)材料二中数据变化反映出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2020-09-0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泰宁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8 . 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学习、研究经济史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清末中国人办的制造业和采矿业,集中于上海、南京和汉阳,多是官方和半官方的采矿、冶炼和纺织企业。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增加。政府在1903年成立商部和1904年颁布“公司法”,各省商绅反帝民族主义情绪也是一个原因。这些企业均有官方资助和支持(如采取部分免税或垄断某些市场等形式)。上海机器织布局和汉冶萍公司就作为官督商办企业由盛宣怀管理,并依靠李鸿章和张之洞支持。即使象张謇的大生纱厂(1899年)和周学熙的启新洋灰公司(1907年)等商办企业,也要归功于官方的关系,大生得到张之洞和刘坤一的支持,启新得到袁世凯的支持。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早期制造业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这些变化的各自原因。
9 . 新中国成立以来,厦门农村的发展见证着时代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同安)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指示,通过举办互助合作训练班和代表会,宣传农户组织起来的优越性,形成互助合作热潮……1954,县委在双圳头召开会议,宣传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至1957年,所有农户全部参加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

——据《同安县志》

材料二改革开放40,同安区汀溪镇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74岁的村民叶老伯告诉记者,“分田到户,他们出工早收工晚,干活的积极性更高了。他记忆最深的是,1984年前后,他们把家里储粮的米缸换成了能盛1000多斤大米的小粮仓。

——摘自台海网,2018126

材料三

厦门市2018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部分)

名称成立时间概况
翔安区嶝旺水产品专业合作2008年12月主要从事紫菜、牡蛎、海带等水产
社组品的经营,形成养殖、收购、加
工、销售一条龙,年销售额达5000
余万元
同安区鑫美园果蔬专业合作
2010年4月主要种植有机果蔬和航天植物,采
用智能大棚、无土栽培等新型农业
技术
海沧区福满农庄生态科技农村专业合作社2012年3月从事果蔬种植和家禽养殖,其产品纳入厦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
台,“一品一码”,全程追溯。

——摘自厦门三农网,2018年12月12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同安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米缸”换“粮仓”的原因。
(3)归纳材料三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性的表现。
2020-08-1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华夷观念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诸夏”与“夷狄”之间在文化层面上的差别,形成了华夷观念。华夷观念使生活在古代社会的人们明确了“诸夏”与夷狄之间的边界。在先秦儒家看来,如果说诸夏与夷狄之间在文化上可以相互影响,那也应该是用华夏文化引导“夷狄”。先秦儒家的这一观念为汉以后历代儒家继承了下来。此后的两千多年里,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文明程度的提高,大多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实现的。与华夏文明认同,是中国古代各民族实现历史进步的基本路径,而周边少数民族与华夏文明认同的结果,便是逐渐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员。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人们更多地看到了华夷之间的差异,但却从来不知道各民族之间在道德价值上是平等的。中国人对于民族平等的认识是从近代晚些时候开始的。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黄兴等人提出了“五族共和”的主张,“登五族于一堂,合四远以为国,泯种族之界,无主属之分”。近代思想家虽然认识到了民族平等的意义,但却因为错综复杂的原因,没有能力把民族平等变为社会生活中的事实。   


(1)依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文化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中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加以说明。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平等观念出现的原因。为什么近代中国未能将民族平等变为现实?
(3)依据所学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实现民族平等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