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毛泽东曾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荣氏企业的百年发展史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破土而出

1896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办广生钱庄。

1902年,在无锡创建保兴面粉厂,开始转向实业。这是无锡历史上第二家近代企业。17亩地皮,60匹马力引擎,四部法国石磨,三道麦筛,两道粉筛,这是面粉厂的所有家当。

材料二 黄金时期

1915年,创办申新纺织厂。

1920年,筹建申新第三分厂,引进美国最新纺纱机25万锭,马达每机一只,发电机3200KW。

1924年,荣宗敬化妆成工人到日商丰田纱厂参观。次年春,申新宣布废除封建工头制。

1931—1932,申新三厂着力试办“劳工自治区”。

1932年,申新纺织系统共有9个分厂,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棉纺织资本集团。

材料三 萎缩重生

1938年,大部分毁于战火和掠夺,部分迁往后方发展。

1948年,陆续外迁海外发展,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经再三斟酌决定留在大陆。

1951—1955年底,在荣毅仁主持下,荣家在大陆的全部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1993年,上海棉纺22厂(原申新九厂)与香港南洋集团(荣宗敬幼子荣鸿庆创办)合资,建成上海申南纺织有限公司,荣鸿庆出任董事长。迄今为止,它是上海棉纺织投资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拥有最先进的设备与技术,产品95%外销。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勋《荣氏兄弟》等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荣氏企业两个时期出现该现象的有利条件。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荣氏企业性质的变化及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荣氏企业在20世纪末以来快速发展的因素。
2019-05-0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有学者认为,近现代中国的和平崛起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寻求自立、解放和现代化;第二阶段,从1949年到1979年,新中国奠定国民经济基础,中国建立国民经济、工业、大学基础体系,制造出“两弹一星”,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第三阶段,1979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问答
(1)在中国和平崛起的第一阶段中,资产阶级在探索政治制度现代化方面做了哪些尝试?出现这些尝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2)在中国和平崛起的第二阶段中。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标志是什么?这一阶段我国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
(3)在中国和平崛起的第三阶段中,中国的发展具备了哪些“天时、地利、人和”?
3 . 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三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据材料二,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一项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
2019-03-16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新疆第二师华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政治文明的演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文明演进的角度来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历史分野(重大变化)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

——-----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

材料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三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建立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创造的“全新政体”是什么?这种政体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哪些基本特点?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建设取得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


2018-11-04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9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引自《近代中国工业资料》

材料二: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夙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由于工业落后,旧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工具还是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极其缺乏。……·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摘编自杨先材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三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引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民国初年促使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

2018-07-2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陕西省华阴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测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2年美国人华地码想在上海设立纺织厂。清政府除了通过外交途径阻止其设厂外,还通过逮捕惩办等方法迫使投资于公司的华商退股,终于使华地码的计划落了空。日本人也想在上海开设织布公司,“经日本钦差与中国官、商议其事,卒不果行。”

——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


材料二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被迫大规模西迁,这一举动被称为中国工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内迁的工矿企业,基本上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它们带去了大批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带动了整个后方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后方近代工业的基础,使大后方第一次建立了带有独立性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刘国武《抗战时期内迁民族工业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夙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由于工业落后,旧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工具还是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极其缺乏。……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四 见表

表 1952年与1957年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引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晚清政府对近代工业的不同态度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必要性。
2018-05-1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材料二1978年18月,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允许“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报酬,实行超产奖励”。1980年4月,邓小平指出:“我赞成政策要放宽……有的可以包产到组,有的可以包给个人。这个不用怕。”随后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会议纪要,指出“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1981年底,全国农村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肯定了土地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包产到户”在全国农村铺开,“大包干”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农村最“热”的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从“文革”结束到1982年农村经济体制经历的变化。与改革前相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经营方式、分配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18-04-0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1928年,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以求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根据新约,国民政府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降低出口税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洋货的倾销,刺激国货的出口,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1929—1933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一定的作用,同年,国民政府还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组织建设一批国营企业,这也或多或少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据统计,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加80%。

材料三:中、美、印三国人均工业产量对比表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指“黄金时代”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那个时代会“转瞬即逝”?

(2)材料二所提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为此,我党领导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2018-05-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影响决策的因素很多,每一次的决策都有历史的烙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9年中国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据材料指出1953年至1957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发展的趋势,并指出影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

有人指出:“1958年的全国工业增长率的数据不可靠。”请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为该观点提供合理依据。据此谈谈对你使用史料有何启示?

2018-04-1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品种1957年产量比1952年增加比历史最高年产量增加
1.95亿吨19%30%
164万吨26%93%
535万吨296%580%
1.3亿吨96%210%
193.4亿千瓦时166%320%
原油146万吨235%

材料二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工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在工业领域出现了什么运动?它产生了什么影响?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你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