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2 道试题
2021·全国·一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斯·韦伯从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伦理观念入手,试图发掘西方近代资本主义产生的精神基础。新教伦理反对骄奢淫逸,主张积极的自我控制,这对养成节俭有序的行为习惯也有帮助。这套伦理教导人如何以合理的方式来赚取利益,培养热爱劳动、节俭、勤奋等品质。

桑巴特在《奢侈与资本主义》一书中向我们证明:14—16世纪,欧洲奢侈之风盛行为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这一时期的奢侈品消费对贸易、农业以及工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市场支撑。

——摘编自杨紫安《韦伯新教伦理观试探》等

材料二   1953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平衡国家预算的紧急指示》,从三个方面提出厉行节约、紧缩开支的要求和方向:一是在建设工作中,必须继续贯彻重点建设的方针,一切部门都要坚决削减那些可以削减的、可以推迟的或可办可不办的事业拨款;二是精简行政机构,节约行政经费,有计划地坚决地精减冗员,节约支出;三是动员党政军民特别是农民注意节约粮食,并使之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斯·韦伯和桑巴特两人的不同观点,并简要分析他们各自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中央发出厉行节约指示的背景及意义。
2021-04-2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Ⅰ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末年的公元11年,黄河在河北省磁县南决口,成灾漫流多年,直到公元70年,东汉明帝任用著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河床疏导。王景采取修堤、分洪、滞洪、放淤的综合措施,修、补堤坝千余里。黄河在之后的800多年间没出大的事故,被学界称为“长期安流”。东汉末以来,少数民族的内迁使耕地减缩、牧场扩展。畜牧相较农耕,对土壤植被的破坏要轻一些,黄河中游土地利用情况的这一变化,使下游的洪水量和泥沙量大为减少。黄河下游的人口在两汉时达到1600余万,西晋时锐减为208万,北魏全盛时也不超过250万。因人烟稀少,黄河决溢以至改道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失。现存魏、晋及隋末史籍中,有关黄河水患的记载多语焉不详,如北魏统一北方后,468年河决,27个州镇皆饥,全国四分之一地区受灾,对这样的大事,史籍中仅廖廖数语。

-一据谭其骧《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等

材料二   三门峡工程是“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华的156个工程之一,于19574月动工,后因中苏关系恶化,在苏联专家带走大量技术资料以及断供核心设备的情况下,仍于19609月建成。三门峡水库的淹没面积这样大,是否必要、合理?三门峡水库是否会很快淤死?是否会危及西安工业基地?为了充分地控制洪水和泥沙,合理利用黄河水力资源,支持下游五省的灌溉事业和有关地区的工业,必须在中游干流上兴建大型水库。水土保持是治黄的基础,中游地区向下输沙占总量的90%.三门峡工程设计方案假定:到1967年减少入库泥沙20%,到1977年减少50%.陕西省估计,到1962年减少39%,到1967年减少75%.预计七八十年或者百年之后,随着三门峡库容的渐淤积,它的防洪和综合利用效用将逐渐转移到千支流其他水库,它将转化成一个梯级电站。实际上到1964年三门峡淤沙问题就迫在眉睫了,后经过多次大大小小的改建,与小浪底等其它工程联合采取“蓄清排浑”的调控方式才有所缓解。每年调水调沙都会排放出大量的高含沙量水体,导致下游河水严重缺氧,黄河藻类、鱼类大量死亡。

--据1958年《水电部党组关于黄河规划和三门峡工程问题的报告》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学界认为东汉后黄河“长期安流”的因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门峡工程建设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府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时需要注意的原则。
2021-12-13更新 | 242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高潮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915日至28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来自全国的1141位人大代表出席大会,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材料三   1949年春,毛泽东与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一起离开西柏坡乘汽车前往北平。毛泽东上车时,风趣地对周恩来说:“我们进京赶考去了!”周恩来笑着点头道:“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充满信心地笑着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会考个好成绩。”


(1)材料一中图(a)会议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其职能在1954年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图(b)所示文献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具有怎样的地位?
(2)材料二中的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的背景是什么?中心内容是什么?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3)中共“进京”在政治制度建设上是否考出了好成绩?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1-08-2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人民日报》在19502002年间关于“英模报道”的数量走势分布。


——摘自周晓瑾《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


(1)请选取上图中英模报道量较大的两个时间段,说明导致高峰段出现的相关社会背景。

材料二   下表是《人民日报》不同时段“英模报道”中英模人物行业数据分析图:


——摘自周晓瑾《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三个不同时段中英模人物分布最多的行业,并据所学知识对此类报道在不同时段所发挥的社会功能分别加以具体说明。
(3)综合以上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影响“英模报道”数量和宣传的重点行业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1-07-1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汉的早期现代化,晚于广东、上海、天津,早于多数内地城市,故就时序言之,在全国处于中上级次。自19世纪60年代开埠,洋商设厂,中经张之洞督鄂18年(18891907年)的洋务兴革,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武汉后来居上,发展成为超过广州、与天津争胜、直追上海的全国最大的现代工商文教中心之一。

——摘编自冯天瑜《武汉早期现代化刍议》

材料二   建国伊始,我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1952年,中国争取了苏联156个工业援建项目,党中央决定将其中一个钢铁项目设在武汉,以实现毛泽东主席的重工业布局。1954年,武汉钢铁公司开始筹建,苏联专家组将厂址选在了武汉市青山区。1958913日武钢建成投产,此后,武钢蓬勃发展,成为共和国的钢铁脊梁,为工业和国防事业输送了源源不断的钢铁洪流。

——摘编自黄旭珂《百年武钢重生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时期武汉早期现代化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兴建武汉钢铁公司的作用。
2021-07-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四)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不久,鉴于统一的政治体制及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工资制度的需要,国家开始在新公私合营企业中实行工资改革。上海新公私合营企业的工资改革开始于19569月,但由于情况复杂,历经准备试点及全面推开等阶段,直到195710月才基本结束。其中工资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工资水平与工资增长指标、新工资等级、变相工资、计件工资、保留工资等问题成为工资改革中最重要的内容。新合营企业工资改革的完成,标志着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统一的企业工资制度开始全面确立,在收入分配环节上,基本完成了对新合营企业从产权到治理结构、再到分配制度的崭新的企业制度安排。

——摘编自张忠民《20世纪50年代上海新公私合营企业的工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上海新公私合营企业的工资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上海新公私合营企业的工资改革的历史意义。
2021-05-0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陕甘宁边区部分年份军费占财政支出比重

年份比重年份比重
1937.101938.1225%194110%
193954.65%194210%
194054.89%194344.2%

——《中国财政通史10:革命根据地卷》

材料二   国家部分年份财政主要支出项目(单位:亿元人民币)

年份国内基本建设支出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
195246.682.69
195484.283.98
1956139.587.70
1958229.389.34
1960354.4533.73
1961110.1831.01
196255.6519.29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1)概括材料一中陕甘宁边区财政支出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财政支出的阶段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对上述变化予以合理解释。
2024-05-16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三模)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的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到1952年,中苏贸易额由1950年的3.38亿美元增长到10.6亿美元。党中央利用香港、澳门千方百计从西方国家进口我国急需的一些物资。1951年到1954年,我国对香港的贸易量分别占我国对外贸易总值的62%53.4%41.5%37.8%;从1957年起,我国每年举办两届广州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到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比1950年增长2.9倍。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从日、荷、英、意、法、联邦德国引进11个成套设备。1973年,从日本、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引进四十三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和单机方案”。

——摘编自王晓峰《社会化大生产理论视野中的新中国开放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2024-04-2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江南出现一个显著的消费群体一商人。他们“精食馔,鲜衣服,丽车栋,婚丧嫁娶下至燕集务以华缛相高。”经济富裕的士绅更是铺张浪费,不仅居室“城中富室之家多高堂广厦杂用诸色植木周围绕以砖墙。”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普通民众“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皆僭拟无涯,逾国家之禁。”

——摘编自欧磊《明代中后期奢侈风气差异特征论》

材料二   中国被迫卷入西方经济体系后,外国商品就开始大量进口,引发了民众抵制外国商品、保护本国经济的国货运动。一战前,各大民间商业行会成立各种推动国货运动的团体,提出“……多一份呢绒,即少用一份国货,少用一份国货即损我国家一份利源。”一战后,国民政府也开始重视国货运动,1928年,孔祥熙提出“征集全国出品,陈列展览。以示奖励而资观摩”的设想,得到商业领导人、学生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国货运动通过区分“国货”与“洋货”,将民族观念与消费文化联系起来,最终塑造了近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孙燕《从国货运动探究消费主义文化发展》

材料三   “一五”计划时期,党中央多次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深入、全面的节约运动。短短5年,全国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55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原定指标的17%以上,平均每年以18%的速度向前发展,积累资金909.2亿元,并把它全部用到生产和建设事业中。而且,节约运动还向人民群众进行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教育,也要求党政军群负责人员视察、休养、旅行时,地方不许接送、宴会和送礼,鼓励各级干部脱鞋下田,参加劳动生产。同时,节约运动要求工业企业订立各种技术规程与操作规程,不仅要完成计划数量指标,还要完成质量指标;企业领导必须把节约的任务摆上重要日程,在学习生产管理的同时,必须学会财务管理。

——摘编自孙钦梅《“勤俭建国”:节约运动与一五计划的实施》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中后期社会消费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期中国国货运动日益高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时期大力开展节约运动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5年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并正式通过了“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建设计划项目。在工业化方面构成基本任务的建设项目有: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项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项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除此以外,加上农林水利、运输邮电、文教卫生等。(二)工农业产值及各主要部门的发展指标。(三)教育和人民生活的计划安排。(四)三大改造的计划安排。(五)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一五”计划基本建设投资额五年合计为427.4亿元,其中,工业部门为248.5亿元,占总投资额的58.2%。轻重工业的投资比例是1:9。

——摘编自赵梦涵《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税收史论纲(1949—1991)》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后,“五年规划(计划)”也在改革创新中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优化。从“六五”计划开始,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更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1990年12月25日至30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三届七中全会。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1995 年9月25日至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摘编自张同乐、陆军恒《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90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主要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