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但是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摘自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策权高度集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适应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形势,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的模式。

——摘自《新中国外交60年:实践特点和理念演变》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共八大确立的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2)材料二中提到中共八大确立的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指出与新时期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外交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2021-04-24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七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62年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大力压缩重工业战线。这一措施意在
1960年1962年
基本建设投资388.69亿元71.26亿元
大中型工业项目1500个1000个
工业总产值950亿880亿
A.改善国民经济结构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发挥政府主导作用D.改变所有制的结构
3 . 如图为1960年创作的宣传画,画中一位妇女驾驶着拖拉机,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该作品旨在
A.说明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B.倡导乐观奋斗的社会风尚
C.表明妇女成为工业建设主力军D.展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2021-03-27更新 | 856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规律提炼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面主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历程】


材料二   【知识结构示意图——系统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知识】


材料三   【分析数据——解释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现象】



(1)根据材料一“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写出“千古巨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获得新生”的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三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①②的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四中图一、图二的数据变化,分别体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的什么政策的尝试?指出图三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直接推动因素有哪些?
5 . 据统计,1955年职工平均工资为637元,到1961年下降为537元,如果去除1958年以来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平均工资为399元,比1957年下降37.4%.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政策失误B.自然灾害严重
C.国际局势紧张D.工业建设减缓
6 . 某一运动建立起的组织“实际上是利用行政权力,在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带有浓厚的平均色彩、军事共产主义色彩和超社会发展阶段的空想色彩的联合体。”这一运动是
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D.大跃进
7 . 下图为中国1955—1965年农业总产值指数变化柱状图。以下解读中,正确的有

①总体:这一时期农业虽然经历曲折但总体仍有发展
②1955—1958年:土地改革陆续完成推动了农业发展
③1958—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④1961—1965年: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取得了成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 1956年,中共八大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1958年开始,“多快好省”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基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保守作风延缓了社会主义改造进程B.当时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
C.中共八大的正确主张没能得到坚持D.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亟需解放
9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振奋人心的口号,如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些口号反映了当时
A.宣传工作的失误B.经济规律受重视
C.国民经济的失调D.艰苦奋斗的精神
10 . 针对1962年以来农村地区出现包产到户的新情况,邓小平表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这说明当时中国农村(       )
A.地方自主权明显扩大B.摆脱“左”倾错误的束缚
C.经济政策有所调整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