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一夜之间变成社会主人的劳苦大众有着一种急欲改变眼前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这一愿望也被“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的民族情结所反映。而“赶英超美”等口号的刺激,进一步激化了这一愿望,批判“反冒进”成为社会的主流。此外,人民公社在苏联的失败和赫鲁晓夫对人民公社的批判,也进一步刺激了人民公社在中国的发展。

——摘编自李银桂《简论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被选择,有其事物发展的客观性。但无数案例也证实了小农经营的模式难以使农户通过私下协商,提供农业生产与农村社区生活所需的公共品。2012年中国病险水库多达4万座,农村“市政设施”建设的滞后也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以家庭作为基本的生产单位,使农地细碎化现象突出,规模经济难以产生,以致歉收时,收入下降,丰收时,却又陷入“卖粮难”的困境。

——摘编自王剑锋邓宏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绩效、影响与变迁机制辨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农业生产制度变革的实质简述你对该变革的认识。
2 .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表明新中国
A.高度重视科技发展B.强调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谋求世界大国地位D.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2022-05-12更新 | 305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建设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到1965年5月,辽宁地区迁往内地和正在迁往内地的企业及技术支援项目共26个(其中军工企业项目5个),调出约5万人左右。据此可知,这一举措意在
A.改变中西部地区落后面貌B.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C.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D.应对国际局势和战争威胁
4 . 下图所示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一幅宣传画。画中情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导B.国民经济出现严重的困难
C.“左”倾错误蔓延到经济领域D.盲目学习苏联的经济模式
5 . 1961年,毛泽东说:“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那么急,十分急搞不成,要波浪式前进,明后年搞几年慢吞吞,搞扎实一些,然后再上去,指标不要那么高,把质量搞上去,不要务虚名而受实祸。”这一指示
A.有利于调整经济克服困难B.推动全党整风运动的开展
C.推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D.为改革开放奠定思想基础
6 . 如图是第三套人民币壹元券,图中人物原型为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全国劳模梁军。这
A.说明了农业机械化在全国已经普及B.反映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
C.体现了崇尚劳动的社会主义新风尚D.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需要
7 . 据统计,自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全国职工减少了1887万人,城镇人口减少了2600万人,吃商品粮人数减少了2800万人。其直接因素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结果B.国民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
C.二五计划建设的需要D.知青上山下乡的结果
8 . 下图为改革开放前某建设计划区域划分示意图。它的实施在当时
A.推动了“一五”计划的完成B.体现了冒进思想的抬头
C.着眼于国防力量的提升D.标志着工业体系的建立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的发展到注重质量
C.中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总是发生变化D.中国适应了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博物馆以组图的形式呈现新中国的发展历史。



请从组图①②中任选一组,为它起一个标题,并配一段说明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