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9 道试题
1 . 歌曲《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的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设立经济特区的历史画卷。中央设立的首批经济特区有(     
A.汕头B.深圳C.珠海D.厦门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2 .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下列关于兴办经济特区表述错误的是(     
A.利于推动经济繁荣发展B.需要发挥广大群众力量
C.便于吸收先进技术经验D.标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年1月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3 . 历史证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与灌溉技术使农业生产力极大提升,既有生产关系成为桎梏,公田抛荒、私田大量开垦的制度性矛盾大量出现。承认土地实际控制、废除使用限制、重新分配土地以及名田制等改革出现,引致土地私有化,支撑稳定的农业生产进而成为增强国家实力和实现军事扩张的基础。土地由封建领主世袭转向新型的封建地主私有。

——摘编自张秀智等《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改革逻辑》

材料二   19927月,邓小平重申:“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也一样,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变革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农业“两个飞跃”的共同目标及各阶段目标。
2024-03-26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舟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2024-03-17更新 | 184次组卷 | 84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16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际合作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世界经济发展进步的方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强国,应当为建设一个自由的国际贸易体而承担责任,并将“建设一个世界贸易多边体系”作为今后美国对外经济的基本目标。

——罗斯福(1933年)

回顾30年代竞相降低汇率,一个接一个的国家……货币贬值,你们完全毁掉了货币,造成了混乱。我们说,世界再也经不起那样折腾了。

——怀特(1944年)

材料二     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1984年)

在新的起点上,文明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共同繁荣。

——习近平(2016)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主张建立“自由的国际贸易体”的主要原因?并指出二战后初期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包括哪些主要机构?
(2)材料二中,“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当今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理念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1984年是如何进一步打破“闭关自守”的?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合作的主要因素。
2024-01-0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6 . 如图是1978年冬小岗村18位村民签下的“分田到各家,包产到户”保证书。这份“生死契约”体现了小岗人(     
A.敢闯敢试、勇于创新B.爱岗敬业、争创一流
C.顽强拼搏、永不言败D.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2024-01-0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一)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1978年和1982年全国农垦系统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农产品1978年1982年年均增长(%)
粮豆648.50682.001.27
棉花7.4213.1515.38
油料8.5415.4515.98
肉类18.4426.119.08
A.农民实现了获得土地的愿望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对外开放扩大农产品的进口
2024-01-0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仪征市精诚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测模拟考试(四)历史试题
8 . 据如图判断,促进我国居民收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执行“一五”计划B.推行“双百”方针C.实施改革开放D.实行“一国两制”
2023-12-3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1983年发表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普遍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里的“新发展”指(     
A.人民公社B.农业生产合作社C.农业生产互助组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3-12-2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79年初,新华社、《人民日报》对安徽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情况作了连续报道,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他们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做法,肯定了他们的经验。这组报道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A.首批经济特区的建立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D.“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