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45 道试题
1 . 2002年,一个真实的笑话开始以各种版本流传起来:很多人出国旅游买回一大堆纪念品和时髦的商品,回到家里后扒开商标一看,都是“MadeinChina”(中国制造)。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笑话背后,却洋溢着一种特别的自豪。这一现象主要是得益于中国(     
A.鼓励发展境外旅游业B.设立多个经济特区
C.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D.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2024-03-17更新 | 184次组卷 | 84卷引用:2011年江西省上饶市第五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3 . 下表为邓小平两次重要“谈话”的部分内容,这两次谈话(       

1978年9月北方谈话

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应当看看人家是怎么搞的,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

1992年1~2月南方谈话

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A.落实了改革开放的政策B.加速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C.促进了国人思想的解放D.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4 . 1982年8月,义乌县委、县政府作出决策: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同年12月,浙江义乌某供销社进行改革,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间,浙江义乌从“鸡毛换糖”的小商品生意起家,逐渐发展到号称“华夏第一市”的规模。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B.改革开放释放社会经济活力
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D.对外开放首先影响东南沿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到八十年代初,高等学校毕业生工作由国家各级政府负责统一分配。2002年3月,国务院明确指出:“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这一变化(     
A.保障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B.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C.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的稳定D.完善了高等教育的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80年,四川第一棉纺印染厂、成都电线厂等5家国有企业实行改革,将原来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征收所得税和固定资产税,由在成本中列支的职工工资改在企业留利中支付,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同企业留利挂钩。这一改革(     
A.表明现代企业制度建立B.受国际经济影响比较大
C.主旨是增强企业的活力D.利于城市经济结构调整
2024-02-08更新 | 37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79年2月,四川省委率先制定了《四川省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快生产建设步伐的试点意见》,放权让利,赋予企业部分经营自主权。到年底,四川 100个试点企业中,有 84 个取得较好成绩。这一做法(     
A.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完全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C.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D.开创了企业管理改革的新方向
2024-02-06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安溪第一中学、养正中学、惠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学科试题
8 . 1981年9月,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在《广州日报》上登载了一份招聘启事,应聘者须有大专院校理工和财经专业背景,并具有初等英语基础。应聘成功者可获得企业管理、外贸业务和商业英语等知识培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C.“经济特区”发展的需要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许小年在谈到中国历史上的两次改革时说,它们一个是高度集权,另一个是最大限度的简政放权;一个是节制管控资本,重农抑商,另一个是搞活资本,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一个是汲汲于富国强君,另一个是改善民生为本。“这两次改革”分别指(     
A.商鞅变法和改革开放B.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
C.孝文帝改革与戊戌变法D.清末新政与三大改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所示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多次变革。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政策

特征

在广大农村中解决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由土地私有基础上的个体经营向土地共有基础上的集体经营过渡

农民生产的产品“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A.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革命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人民公社“三权”分置
D.人民公社农业合作化“三权”分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