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5 道试题
1 .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同时,“商品经济的广泛发展也会产生某种盲目性”,因此,要对其进行“计划的指导、调节和行政的管理”。其意在(     
A.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B.指明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C.探索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道路D.强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紧迫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981年,北京京剧团实行改革,职工工资只发70%,国家不再负担大部分福利;剧团演出费用自行解决,演出盈余留存公积金30%,上交剧院10%,其余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红。经过试验,职工收入明显增加。上述改革反映出(     
A.非公有资本成为文化建设投资主体
B.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整体改制为企业
C.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激发职工积极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2023-06-09更新 | 6768次组卷 | 38卷引用:考点巩固卷10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84年,后来被称为中国科学管理之父的张兴让调任石家庄第一塑料厂厂长。他主持成立了现在看来最简单的供、产、销的联合体却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1985年,他出国考察,看到本企业与外国同行在劳动效率上的巨大差距,深受触动。回国后,提出了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时尽其效”为核心的“满负荷工作法”,取得成功。张兴让的成功(     
A.利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B.得益于“走出去”开放战略的实施
C.是贯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精神的结果D.侧面说明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必要性
2023-06-05更新 | 356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突破卷10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是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其中,甲、乙两处代表的经济成分分别是(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

77.6

22.4

1997

25.5

38.1

17.9

18.5

A.外资企业、集体工业B.集体工业、个体工业
C.外资企业、个体工业D.集体工业、股份制企业
2023-06-01更新 | 157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突破卷10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5 . 1949—1980年,国家在有条件的社、队成立农机站并投资支持群众性农具改革运动;1981—1995年,集体农机站逐渐解体,农机工业重点生产适合当时农村规模经营的小型农具等;1996年,国家有关部门开始组织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服务,联合收割机异军突起。据此可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①工业制造水平的提升②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
③国家经济政策的扶植④世界银行贷款的资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6-01更新 | 129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为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的主要内容。《决议》的通过(     
   
A.指明了农村经济改革的方向途径B.揭开了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C.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的创造精神D.有利于破除传统农村体制的束缚
2023-06-01更新 | 289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突破卷10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98—2002年私营、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工业生产总值比较表,对表格数据解读最准确的是(     
年份私营企业产值(亿元)国有企业产值(亿元)外资企业产值(亿元)
199820833362117750
200055204055423465
2002129514517932459
A.我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C.经济建设在全面探索中前进D.完善经济体制改革
2023-05-30更新 | 419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突破卷10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8 .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下列讲话和谈话,引领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这些言论所涉及的历史进程,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
②“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④“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①④②③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③①④②
2023-05-30更新 | 478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材料反映(     
A.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B.按劳分配方式全面推广
C.经济体制改革得以深化D.城乡工资差异渐趋平衡
2023-05-29更新 | 597次组卷 | 15卷引用:专题突破卷10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卷(新高考通用)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通过“五一”节的纪念活动,“在工界作简易之宣传,俾彼等了解个人之利害与夫世界之趋势”。192551日,在广州纪念“五一”节活动时,适逢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在广东召开,全省农民大会又恰巧在该日成立,故广州工农学三界大联合,巡行人数达20万群众,沿途高呼“劳工神圣”“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声势之盛,前所未有。在纪念活动中,中国共产党多次阐明纪念“五一”节的意义,先是谋求“工人的幸福”,再是谋求“人类的幸福”。

——摘编自曹晓辉《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纪念》

材料二   《人民日报》中有关劳动节的报道较多,其中有关劳动节的评论基本上是以社论形式出现。19492018年带有“劳动节”主题字样的社论文章共计52篇,对全部文章进行词频统计,报道的主题方面,建国初期的报道主题以生产节约(23.6%)、和平战争(22.3%)为主,改革开放初期以工人地位作用(16.9%)、牺牲奉献(7%)为主,市场经济时期(1992年以来)以赞美劳动(19.7%)、工人地位作用(9.4%)、关怀工人(8.7%)为主。

——摘编自周存《礼赞与动员》


(1)根据材料一,简析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期间纪念劳动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对建国后《人民日报》关于劳动节报道主题的变化进行合理解释。
2023-05-28更新 | 287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专题检测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