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2022·北京·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80年党中央首次提出,在解决就业问题上要打破全部由国家包下来的老框框,实行由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鼓励和扶持个体经济适当发展。这反映了
A.开启了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开展新篇章B.国家全部包办劳动力就业被彻底打破
C.明确规定了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D.解决劳动就业问题推动了所有制改革
2022-05-06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为中国共产党两次会议公报的内容节编,可以看出,两次会议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决不允许损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应该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A.开始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公报论述我国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
C.目标是要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均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22-04-02更新 | 399次组卷 | 6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3 . 赋税制度的变迁

材料一   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一种粗绸)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旧唐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康熙帝说:“致治之道,民为最要,凡是与民生有益,即益行之。”于是在1712年,他以康熙五十年丁册为准,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此后“勿增勿减,永为定额”。雍正时,又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到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成为清朝统一的赋税制度。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税在相当长时期内,一直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为我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农业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从1990年起,国家开始抓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2000年,国家决定安徽省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开。2004年,国家决定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并提出五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的目标。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决定自200611日起国家不再针对农业单独征税。一个在中国存在了2600多年的古老税种宣告终结。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中国成就档案:正式取消农业税》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内容,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康熙年间到雍正年间赋税制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简述唐朝到明清时期赋税制度的发展趋势。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要评析中国取消农业税这一历史现象。
2022-02-08更新 | 349次组卷 | 12卷引用: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北京专用】
4 . 制度变革与创新

秦朝彻底废除了周朝的分封制度,全国共设36郡,后来陆续增设至40余郡,郡下设县。

郡、县主要官员均由朝廷任免,他们通过自战国沿用下来的“上计”制度接受中央考核。县以下又有乡、里两级基层管理组织。这样,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最高统治者皇帝手中。这也是秦以下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辛亥革命是秦朝以来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一次历史性转折。中国历史上扳倒皇帝的例子有很多,但每次扳倒后,又有新的皇帝登上那个宝座。辛亥革命则不同,其目的不是拥立新皇帝,而是推倒任何皇帝。皇帝被掀倒了,皇帝宝座被废除了,人民接受了与中国传统政治完全不同的共和观念,成立了共和国,即中华民国。从此以后,中国形成了一个新的观念: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顷刻覆灭,便是天下共击之的例子。

——摘编自张海鹏《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1)依据材料概括秦朝管理地方的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2)分别指出材料①②的史料类型。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3)材料说“辛亥革命是秦朝以来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一次历史性转折”,依据材料和所学,对这一观点进行说明。
序号年份事件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指出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78年小岗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在全国各地推广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从上表②—⑤中任选一件事,参照示例,说明制度变革如何推动了社会进步。
【示例】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2022-01-10更新 | 327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仅在扬州的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二   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变化

年份英国人口(千人)城市人口(千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
17517390165722%
180110755348832%
1851208791119454%

——依据赵煦《英国早期城市化研究》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有怎样的发展?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1751~1851年英国人口有哪些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相关因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图中两座城市发展迅速的共同原因。
2021-07-07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北京专用】
6 . 中华文化从传统步入现代,兼收并蓄。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扼要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达到“仁”的途径是“克己复礼”,即通过对自己的控制和约束以提高道德水平,从而符合“礼”的要求。孔子将“仁”看做道德的最高准期,他希塑统治者“为政以德”,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通过道德感化改善政治,而不是一味使用暴力和刑罚。孔子对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变革、动荡形势感到不满,期望恢复西周的礼乐政治。

——摘编自张机《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概括“仁”的思想内涵,分析孔子提出“仁”的背景。

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服饰呈现出两大特征:

一是汉族服饰吸收了胡服的很多形式,胡服逐渐被全社会所接受,大范围地流行。裤褶(xí)就是其中最具典型特点的一种服装形式。汉末,这种服式传入中原地区,并成为汉族的军旅之服。到了南北朝时期,裤褶广泛地流行于民间,成为文武通用、男女皆穿的日常服用。


二是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也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汉族的服制礼仪。凡帝、后及公卿百官朝、等礼仪之服,一般都沿袭秦汉旧制。这一时期,各民族服饰都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改进,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董哗《论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胡服”风尚》


(2)依据材料概括南北朝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该特点产生的原因。
时间事件主要内容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新式学校,建新式海军
19世纪90年代戊戌维新运动光绪皇帝在单新派支持下推行百日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除旧布新
20世纪前期新文化运动具有新思想的学者主张拥护德先生”“赛先生反对旧伦理、旧政治、旧艺术、旧宗教、旧文学等
(3)概括上表中所列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请任选一个事件说明其意义。

1992326日《深圳特区报》刊载了《东方风来满琴春——邓小平网志在深圳纪实》: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

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在谈话中,小平同志还谈到了: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

在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中,不搞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我们的政策就是允许看,允许看,比强制好得多,等等。


(4)概括材料中邓小平淡话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从“思想解放与深化改革”的角度谈你的认识。
2021-06-24更新 | 266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产业附加值是在产品的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下表是中国各产业附加值年平均增长率。对表中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1952年~1978年1978年~1995年
农业2.1%5.1%
工业11.5%12%
服务业5.5%11.8%

A.农业发展速度长期滞后B.工业高增长致比例失调
C.经济改革激发产业活力D.产业不平衡性持续扩大
2021-05-11更新 | 225次组卷 | 5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8 . 下列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史实与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20世纪80年代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民得以成功脱贫致富
B1980年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新中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C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推动中国开始出现股份制企业
D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

A.AB.BC.CD.D
2021-04-27更新 | 606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9 . “中国精神”主要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下列表中选项内容作为“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与地图中其发源地的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中国精神”地图中发源地的序号
A“西柏坡精神”
B“延安精神”
C“铁人精神”
D“特区精神”
A.AB.BC.CD.D
2021-04-20更新 | 27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10 . 下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在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上着力于
年份文件名称
1998《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200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
2007《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2009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

A.发挥舆论监督作用B.推进医保体系建设
C.探索民主管理机制D.完善相关法制体系
2021-04-12更新 | 268次组卷 | 5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