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台湾地区大陆同乡会在岛内筹建大量会馆,供奉祖先、家乡神灵和乡贤,举办活动,团结乡谊。1987年后,大陆官方、民间团体到台湾交流时大多会前往同乡会馆拜访,向在台乡亲报告家乡的发展变化,送去家乡的问候。据此可知,这些会馆(     
A.承载了两岸历史文化联结B.凸显出不同地域文化差异
C.开启了两岸直接往来局面D.建立起两岸合作交流机制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五)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经济结构指中国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1952年沿海省份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70%左右,内陆省份仅仅占30%左右,而“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约80%项目则落在内陆中西部地区,这是当时新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地缘经济政治环境使然。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际局势和周边环境恶化,三线建设使我国生产力布局进一步西移。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与周边各国的关系趋于缓和,东南沿海地区参与了世界经济分工,促进了内地和边境省份的经济发展。据统计,我国第一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到2007年下降到10.97%,第三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在2018年达到52.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的变化表现在从重生产轻消费的重工业基础建设,转向轻重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合理发展,完成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两步走”目标;经济变迁验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摘编自王志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结构变迁历程与未来方向》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格局演变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
2023-12-2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12月联考(一轮复习调研)历史试题
3 . 面对新冠疫情,澳门特区政府依照宪法和基本法稳健施政,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及时采取“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调整产业政策,加快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复苏向好和高质量发展。材料意在说明(     
A.祖国统一的趋势不可扭转B.产业调整促进区域深度融合
C.“一国两制”助力澳门发展D.国家改革红利惠及广大民众
2023-07-1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诊断(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绿色发展关键要有平台、技术、手段”。企业作为绿色技术创新应用的微观主体,相关主管部门需要丰富物质与精神激励方式,调动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热情、提高创新质量。这表明我国(     
A.重视技术的生态建设作用B.注重加强经济的宏观调控
C.积极践行“科教兴国”战略D.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显现
2023-07-16更新 | 151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诊断(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社会围绕之旋转的太阳”,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1939年2月,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克服困难”的口号,号召各根据地开展生产活动。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展开。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入荒无人烟的南泥湾,经过艰苦劳动将其改造为“陕北的好江南”。1949年,毛泽东在新政协会议开幕词中向全世界豪迈地宣告:“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20世纪60年代,一批志在治沙的林业人进驻地处高寒、极端少雨、沙化严重的塞罕坝,经过近5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2010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指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摘编自《劳动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概括劳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的深刻涵义。
2023-07-10更新 | 1998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3年高考海南历史真题

6 . 习近平曾指出:回归祖国后,香港同胞实现了当家做主,实行了“港人治港”,真正的民主由此开启;同时,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发挥连接祖国内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与窗口作用,在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全面拓展与内地交流合作领域的同时,香港同胞创业建功的舞台也越来越宽广。习近平的这一言论意在强调(     )

A.香港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B.改革开放是实现香港繁荣的前提与保障
C.高度自治有利于香港的民主建设D.中央政府高度关注香港的社会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为2020年深圳新登记企业注册资本大于千万的行业分布概况图(单位:万元)。由此可见,当今深圳(     
A.经济环境优化促进技术创新B.第三产业的创业活力被激发
C.政策优惠吸引更多企业入驻D.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的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属于国家工业化战略1.0版本。这一版本总体上参照苏联工业化模式,由国家发动工业化,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国有企业为主体,辅之集体企业以及后来的农村社队企业,实行重工业优先战略,以追赶超越发达工业化国家(如英国)为目标,力图跨越式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国家工业化直接带动了全国资本存量高速增长,完成了工业化的原始积累,为中国工业化长远发展、经济起飞奠定了重要基础。

——摘编自胡鞍钢《中国工业化道路70年:从落后者到引领者》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的工业改革,尽管受到了西方经济发展范式的启发,但深入观察可以发现,中国的工业改革主要是从中国经济的域观特质出发,实事求是地实行了分域推进的“渐进改革”“梯度推进”“试点推广”的改革路径。中国工业沿着世界工业化的产业核心技术路线极速发展,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但也产生许多问题,甚至付出不小的代价。因此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也成为工业现代化的根本方向。

——摘编自金碚《中国经济70年发展新观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探索和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指出中国工业化发展方向。
9 . 进入21世纪,“台独”活动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要求反对和遏制“台独”活动。为此,大陆方面(     
A.推动汪辜会谈B.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C.提出“九二共识”D.制定《反分裂国家法》
1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受了各种风险和考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在被西方宣布“不战而胜”“历史终结”的压力中,在亚洲金融风暴、国际金融危机等的冲击下,中国都能化险为夷的主要原因是
A.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持续不断增强经济和科技实力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落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