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下表反映出中国(     
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2015年中国出资200亿人民币建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
2016年中国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上推动通过《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
2018年中国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宣布了包括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等多项扩大开放的新举措
A.充分展现大国责任的担当B.构建大国均衡的关系格局
C.积极推动区域合作与发展D.致力于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2 . 1981年1月4日,台湾锦绣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江山万里》丛书,主要包括《长城万里》《大哉黄河》《天府西南》《烟雨江南》《闽海珠江》等;同年2月,台湾《时报周刊》举办座谈会,与会学者提出。“和平统一中国”“为中国人共同的心声”。这反映了(       
A.两岸关系从文化界开始解冻B.台湾同胞浓厚的民族国家意识
C.海峡两岸对祖国统一的期盼D.“一国两制”构想获得广泛认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经济结构指中国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1952年沿海省份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70%左右,内陆省份仅仅占30%左右,而“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约80%项目则落在内陆中西部地区,这是当时新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地缘经济政治环境使然。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际局势和周边环境恶化,三线建设使我国生产力布局进一步西移。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与周边各国的关系趋于缓和,东南沿海地区参与了世界经济分工,促进了内地和边境省份的经济发展。据统计,我国第一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到2007年下降到10.97%,第三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在2018年达到52.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的变化表现在从重生产轻消费的重工业基础建设,转向轻重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合理发展,完成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两步走”目标;经济变迁验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摘编自王志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结构变迁历程与未来方向》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格局演变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
2023-12-2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12月联考(一轮复习调研)历史试题
4 . 某学者以“中国共产党”为主题,对SSCI和AHCI两大数据库1978年以来收录的所有数据进行文献检索,绘出下图中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趋势图。这一趋势的出现反映了(     

A.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B.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拓展
C.中国特色道路日益引发关注D.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发展壮大
2023-11-10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三)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政府在澳门回归问题上采取灵活务实的政策,是对‘□□□□’政策运用于不同历史遗留问题作出的又一具体诠释,”文中“□□□□”应为(     
A.独立自主B.改革开放C.一国两制D.平等互利
6 . 2018年9月初,在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中国提出未来将会继续用600亿美元来支援非洲。2021年底,中国外交部部长在中非合作论坛相关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对非洲17个国家的23笔贷款债务给予免除。这些举措(     
A.体现了新时代“亲、诚、惠、容”的外交新理念
B.形成了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相关共同发展的局面
C.是履行国际义务体现大国责任和担当的重要表现
D.积极践行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2023-09-18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面对新冠疫情,澳门特区政府依照宪法和基本法稳健施政,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及时采取“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调整产业政策,加快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复苏向好和高质量发展。材料意在说明(     
A.祖国统一的趋势不可扭转B.产业调整促进区域深度融合
C.“一国两制”助力澳门发展D.国家改革红利惠及广大民众
2023-07-1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诊断(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绿色发展关键要有平台、技术、手段”。企业作为绿色技术创新应用的微观主体,相关主管部门需要丰富物质与精神激励方式,调动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热情、提高创新质量。这表明我国(     
A.重视技术的生态建设作用B.注重加强经济的宏观调控
C.积极践行“科教兴国”战略D.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显现
2023-07-16更新 | 151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诊断(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社会围绕之旋转的太阳”,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1939年2月,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克服困难”的口号,号召各根据地开展生产活动。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展开。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入荒无人烟的南泥湾,经过艰苦劳动将其改造为“陕北的好江南”。1949年,毛泽东在新政协会议开幕词中向全世界豪迈地宣告:“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20世纪60年代,一批志在治沙的林业人进驻地处高寒、极端少雨、沙化严重的塞罕坝,经过近5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2010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指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摘编自《劳动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概括劳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的深刻涵义。
2023-07-10更新 | 186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3年高考海南历史真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通过实现对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使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需要,取得了“文化立国”的历史成就。至1965年,全国已有县级文化馆2598个,城乡影剧院2943个,县级以上图书馆562个,群众艺术馆62个,乡镇文化站2125个,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出版社等机构遍布全国。在新中国成立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文艺作品,当中许多作品脍炙人口、走向世界,成为世所公认的“红色经典”。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文化建设之路的探索以“文化富国”所体现,文化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文化成为繁荣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文化富国”还表现在文化在提升综合国力、国家软实力与国际竞争力上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明确将“文化强国”上升为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总纲与国家意志。“文化强国”的全面实践,意味着党领导文化建设步入了历史新阶段,与近代仁人志士的“强国梦”形成了历史呼应。

——摘编自韩晗《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演进与实践路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取得“文化立国”历史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文化建设从“文化富国”到“文化强国”的必然性。
2023-06-03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