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主要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本质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资本为中心。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致可划分为两大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5亿多人口,绝大多数生活在农村,86%以上是文盲。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直面时艰,通过制度变革和道路探索,营造了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商国是、共谋发展的良好政治氛围,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为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1978年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定。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要素,都得到空前释放与扩大,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奇迹”。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 WTO,于2013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和“世界工厂”。中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中国走出了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注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从5000多年深厚文明传统中汲取养分,为实现民族复兴熔铸精神之魂。“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

——摘编自马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演进及前瞻》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各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特点。
2023-05-21更新 | 31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3届高三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下·四川南充·开学考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6年,出洋考察宪政大臣戴鸿慈、端方等奏请效仿各国设立“万牲园”,次年该园建成,成为中国第一个动物园——北京动物园的前身、以邀宠慈禧太后。1931年8月,上海市教育局向市政府呈请创办动物园,“希望一方作学校直观教学时之材料,一方供各界业余后之观赏,借资消遣”。1933年,上海动物园对外开放,同年中国动物保护协会建立,后每逢动物节都会举办相关活动,宣传保护动物的意义。1937年10月,上海动物园园中动物除较少部分转移至租界或安全区外,其余均死亡。直至1949年,上海动物园仍无重建消息。

——据朱英《上海动物园:近代中国娱乐与社会教育的新设施》

材料二   1882年日本第一家动物园上野动物园建立,政府希望通过动物展览让民众明白“文明与野蛮”的划分。19世纪90年代后,上野动物园引入大量海外动物,如中国东北的骡子、猫科动物等,从战场退役的军马、军犬也成为展示的重要内容。1943年,东京遭遇美军轰炸,为防止动物外逃,大象、狮子、狗熊等凶猛动物遭到屠杀。上野动物园强调这些动物是“为国家而牺牲”,并为其举行“慰灵祭”,号召民众继续投入战争为国服务。

——据[美]伊恩J·米勒《樱与兽——帝国中心的上野动物园》

材料三   1949年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北京动物园,并陆续从苏联、民主德国、尼泊尔、印度等国接受或换得国外物种进行展览,吸引着市民游客前来观赏。同时,北京动物园从北京农业大学等聘请人员对野生动物的饲料、饲养管理进行初步的科学试验和探索。1972年,为答谢美国将两头麝香牛赠送给中国,北京动物园将大熊猫“玲玲”和“兴兴”作为友谊大使赠送给美国。改革开放后,上海动物园,广州动物园等快速发展。1983年底,全国各地相继建成的动物园共135处。1990年后,以大熊猫繁育研究为代表的跨国动物园科研合作日益频繁。

——据北京动物园《北京动物园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日近代动物园发展的特点,并分析中日两国动物园发展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动物园事业发展的意义。
2024-03-01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江苏专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指出:国际关系尖锐化的根源在于日本和德国,它们推动了军备的扩充和帝国主义战争的准备,法西斯侵略势力是世界人民的主要危险。1934年苏联正式加入国联,1935年签订《苏法互助条约》,1939年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且开始了一系列调整西部疆界的行动,建立“东方战线”。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按照美苏结构性对抗的大战略布局将中国由朋友转变为敌人。这一时期美对华战略观、安全观的核心特征是完全敌视、拒绝接触,中国始终位于美国遏制战略亚洲包围圈核心位置。2010年,美国的战略目标从打击恐怖主义回调至聚焦大国竞争博弈,明确将中国和俄罗斯定义为“战略竞争者”和国际秩序的“修正主义大国”,位列美国三大类别战略挑战之首,而在“战略竞争者”当中,中国又排在俄罗斯之前,这就为美国从根本上调整对华战略提供了理念基础。

——摘编自安刚等《探索中美关系新范式及全球安全治理》


(1)据材料一,分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遭受“威胁”的缘由,并概括苏联为应对“威胁”所采取的外交政策,请举例说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新中国面临的外部“威胁”及采取的外交对策。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今中国应对国际变局问题的认识。
2023-05-26更新 | 27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021·四川·二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30年的战争,欧洲各国于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19世纪建立起来的维也纳体系将国际法的应用范围逐步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地方。一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国际联盟,但因排除美苏而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西斯国家侵略活动使国际法遭到极大破坏。战后,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力量。国际法院也在荷兰海牙成立。同时,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裁军、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国际人权、国际环境、海洋、外层空间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纷纷问世。

——据杨泽伟著《国际法史论》

材料二   新中国自成立到1977年底,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总共不过31个。从1978年到2004年底,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多边条约已多达236个,仅1978年到1988年就签署、生效了122个。1978年以后中国参加的多边条约,超出了外交、人道主义法、海事、航运、少数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章程等狭小范围。据统计,中国至今参加的多边条约既涉及联合国及其所有专门机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一般国际法,还涉及国际刑法、反对恐怖主义行为、毒品管制,以及某些建立国际组织的章程等。这标志着中国全面融入国际法律秩序。

——据饶戈平著《国际法律秩序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以来国际法发展的突出特点,并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对世界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程度有何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