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荒政中,人主的职责有六,宰执的职责有八,监司的职责有十,太守的职责有十六,县令的职责有二十。人主在荒政中,要“一曰恐惧修省;二曰减膳撤乐;三曰降诏求直言;四曰遣使发廪;五曰省奏章而从谏诤;六曰以厚黎元”。宰执在荒政中,要“一曰以燮调为己责……六曰建散财发粟之策……八曰开言路以通下情”。县令要“一曰闻旱则诚心祈祷……六曰由上司觅义仓以赈济……十有一曰听客人之粜籴……十有八曰散施药饵以救民……二十曰除盗贼"。

——摘编自宋·董熠《救荒活民书》

材料二   冬令救济对于贫民是最直接有效的救济方式。如1924年后,在乐山县城,每届年终,慈善团体和少数商家就会筹集钱粮散发贫民,作为冬令救济的款物。19421026日,社会部发布《冬令救济实施办法》,规定各地根据经济情况择要举办以工代赈,小本贷款,平粜粮食,开办半价食堂或粥厂,发售平价衣被,设置庇寒所等。

——摘编自赖静《非独立性:民国时期社会保障的混合形态》

材料三   “中国式减贫”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经济畅通内外循环奠定了基础。出口、投资以及内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为减贫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大规模工业化不断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通过大规模就业实现普遍式脱贫。第二阶段减贫的核心是由政府主导的精准扶贫。2013年中国政府启动了精准脱贫攻坚战,将保护式和开发式扶贫进行了有机对接,将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减贫在制度层面进行了整合,构成了中国扶贫的新实践体系。

——摘编自孙靓莹《“中国式减贫”照亮全球脱贫之路》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宋代和民国时期扶贫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现代扶贫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精准扶贫的现实意义。
2023-09-10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考(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0年,英国工业生产总额占世界的50%,以后虽因美国、法国和德国的兴起而比重有所下降,但直到19世纪后半叶英国仍处于世界工业、贸易、金融和海运中心的地位。1825年,英国废除了机器出口禁令。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博览会,向世界展示了大量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从此,英国向各国提供各种机器设备,承包许多国家的铁路建设,并借贷给各国政府和私人,用来购置英国的机器和工业品。1870年,英国工业制造占世界的32%,采煤量占世界的 515%,生铁产量占世界的25%,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2012年到202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由 225%提高到近30%,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500种主要工业品中,超过四成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最新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我国工业领域企业有73家入围。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力持续攀升,通信设备、工程机械、高铁等一大批高端品牌走向全球,光伏、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手机、消费级无人机等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稳固。

——摘编自张辛欣《制造强国筑牢发展根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制造业发展的经济因素,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制造业发展的共同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大国制造业的认识。
2023-01-19更新 | 280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中学2023届高三月考(五)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铁路是现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铁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材料一   “二战后,公路和航空运输发展较快,铁路亏损严重。美、英、德、法等大量封闭并拆除铁路,不少国家不得不将铁路收归国有。进入70年代,随着日本建成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除美国因传统的内燃牵引不易改造外,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决定采用噪音较小而不排放废气的电力牵引,并相继修建高速铁路。高速列车实现了和航空竞争的预期目标,但票价便宜且安全、方便、舒适,铁路获得新的生命力。

——摘编自江华《世界铁路发展的历程和启示》

材料二   199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广州—深圳准高速铁路,最初租用瑞典列车,后使用“蓝箭”国产动车组,为我国高速铁路做好技术前期准备。广深铁路一度因资金困难被迫停工,后通过股份制改造,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铁路运输企业。进入21世纪,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形成了“和谐号”动车组系列。我国铁路工业有较强的“造血能力”,没有把自己的企业变成他人的加工厂,自行开发生产的车型一度成为主力。至2015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9万千米以上,居世界第一。同时,对外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李克强总理被称为“高铁超级推销员”。

——摘编自王亦军《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回顾与发展思考》

材料三   2004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离,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尤其强调:要以西部地区为重点,新建一批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要把提高装备国产化水平作为“十一五”和今后铁路建设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据国务院《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特点,并简析特点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历史经验。
2022-12-29更新 | 473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