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形成三次现代化高潮:英国工业革命触发了第一次高潮,并在大西洋两岸形成现代化的始发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第二次高潮,它使欧洲核心地区迅速卷入现代化,并且向其他地区强劲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真正的全球性浪潮,世界一切地区几乎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现代化潮流。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封建旧王朝体制下的清政府谋求封建王朝的延续和资本主义的改革。从1911年到1946年,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实现了向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但处于自发的游离状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式。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和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西方人认为世界就像一部“自动扶梯”:各国根据其发展阶段的不同水平,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注定要像西方一样,站在自动扶梯的顶端。按照这种思维,现代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西方化。但问题在于它忽视了历史和文化,每个社会都被简化为在本质上与西方相同的社会。显而易见,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深刻地塑造了不同的社会,这反过来又决定了它们现代化的性质和现代性的特征。

——摘编自[英]马丁雅克《西方化不是现代化的唯-标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概述近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应对世界现代化潮流的。
(2)综合材料,谈谈你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0—2014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的变化——与美国及世界的比较


   

——摘编自[]关志雄《从GDP规模的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崛起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如今的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已经超越了欧美等老牌的发达国家。中国新兴经济已经在全球领先,欧美等老牌发达国家已经深陷泥潭。中国的政治体制曾不断受到西方国家的质疑,事实证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更为完善,甚至可能比美国的制度更具可持续性。根据经济和商业研究中心的数据,尽管美国经济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中国利用国有企业来提高其国内外影响力的能力,确保了这个新兴大国有望在2029年超过美国的经济总量。

——摘编自[]伊恩·布雷默《中国经济是如何赢得未来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2)根据材料二,简析促成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推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因素,并说明理由。
2023-04-20更新 | 280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广东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格,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推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统购统销制度,提高粮食和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至1985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对减贫扶贫做出巨大贡献。1986年,中央组建了专门的贫困治理机构,各级地方政府也随之成立扶贫机构。1994年通过划定贫困县缩小扶贫瞄准目标,使扶贫资源能够向贫困地区倾斜。1986—2000年,中央对贫困县投入专项资金累计达144.25亿元。到200年,贫困人口下降为46224 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到2253.4元。2013年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方略,到2021年中国宣布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989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据刘伟,韩喜艳《建党百年来的中国扶贫:历程、机制与成效》等

(1)根据材料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说明1978年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意义。
2023-04-19更新 | 455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考证分析数据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曾于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任职的朱偰在1948年写下一段话:83日,我到南京中央商场买了蚊帐一顶,凉席一条,价1290元。823日,我在上海购茶叶1斤,付80万元;毛巾袋一件,付120万元。(这是法币购买力的最后记录,接着就实行所谓金圆券了)。926日,我出去理发,价17000元;购皮鞋一双,价309000元。中央银行的《金融周报》公布929日至104日一周间上海批发物价指数,已为战前(1937年)的49000余倍。

——摘编自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回忆法币、金圆券与黄金风潮》

材料二   有学者把产业结构合理的标准定义为“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适应经济主体所处的经济环境,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

——摘编自岳映平《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本质标准》

19812021年产业占GDP比重的变化   

198120012021
第一产业33.4%15.3%7.3%
第二产业44.8%51.1%39.4%
第三产业21.8%33.6%53.3%

——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1)分析材料一数据的可信度
(2)概括如表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根据材料二,结合时代背景分析2021年产业结构的数据,并得出结论。
2023-04-14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51年至1958年,中国举办了全国农业展览会、全国铁路展览会、全国工业展览会、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等展会,并邀请外国来华参展。同时也参与了莱比锡国际博览会、莫斯科工农展览会、巴黎国际博览会等。展览与博览会体现了我国(     
A.经济发展的突出成就B.逐渐调整的外交策略
C.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D.贯彻工业优先的战略
6 . 2017年9月,中国军队完成了8000人规模维和待命部队在联合国的注册,其中包括步兵、工兵、运输、医疗等10类专业力量28支分队。目前,中国是联合国维和待命部队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的国家,同时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据此可知,中国(     
A.主导了联合国的维和行动B.保障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C.为世界和平贡献中国力量D.有力推动了联合国的发展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在平定巴蜀叛乱后,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通了西南夷的道路。张骞出使大夏归来,上书汉武帝描述其在大夏国见蜀布、邛竹杖,还“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邛、莋之君自愿归顺汉朝后,“(司马)相如以耶中将往谕,皆如南夷,为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公元前109年汉朝赐滇王印,置益州郡。到(东汉)明帝时,南方古道得以全线贯通,中原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的不断传播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朱舸、李广良《德润四海——董仲舒“大一统”思想与汉武帝“西南夷”经略》

材料二1938年8月,滇缅公路中国段全线通车。同年12月,满载6000吨苏联援助华武器弹药通过此路来到中国。这打破了日本的封锁.对国民政府获得外援、开展外贸、增强抗日实力和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谢本书《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在云南的四条“生命线”》

材料三中巴经济走廊是中方于2013年5月提出的。2015年4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基斯坦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加速发展。中巴经济走廊是具有针对性的“双赢”战略。经济走廊的建设贯通一方面可以扩大中巴两国的货物进出口和人员交往,促进巴基斯坦转口贸易发展;另一方面,能有效增加中国能源的进口路径——可以避开传统咽喉马六甲海峡和美方军舰频繁出入的热带海域,把中东石油直接运抵中国西南腹地,同时也能降低对正在建设中的中缅油气管道的依赖。

       ——摘编自邢广程《海陆两个丝路:通向世界的战略之梯》


(1)分别指出中国不同时期发展西部边疆的目的。
(2)简析中国不同时期注重西部边疆交通发展的共同作用。
2023-03-0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借助“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开启了当时举步维艰的中日关系;审时度势,通过“乒乓外交”推动了中美关系走上正常化;通过“互通有无”促进了与西欧国家官方外交的建立;提供经济援助,“细水长流,稳步前进”拉近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上述材料表明中国(     
A.积极完善全球治理机制B.不断丰富多边外交的内涵
C.努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D.倡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9 . 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至1951年5月,与19个国家建交。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迎来了第二次建交高潮,至1976年,已经与111个国家建交。两次建交高潮反映了新中国(       
A.没有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
C.积极参与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D.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形成
2022-05-08更新 | 967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