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决议把“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易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增加了“社会发展”的理念;此后,国家陆续提出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等发展理念。这表明(     
A.计划经济体制得到不断完善B.改革开放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C.国家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2024-01-29更新 | 414次组卷 | 7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福建专用)
2 . 特定的词语语汇记录和反映着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历史事物及其时代特征。如图为中共八大至十八大历次党代会报告中某四个高频词出现次数的统计趋势,下列选项中与表格中甲、乙、丙、丁四词依次相对应的一项是(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
752305522075252520101518
0000022108129
8020050140130170140160180190
180905511013070100120130140145
A.革命、香港、建设、人民B.阶级、战争、经济、专政
C.斗争、国际主义、改革、和平D.开放、小康、领袖、发展
2024-01-25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人民画报》封面女性形象(部分)据学者统计,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的封面女性为文体工作者,而90年代以来,大部分的封面女性为演艺明星。这一不同(     

A.适应了社会传媒的市场化趋势B.促进了“双百方针”的重新恢复
C.体现入世前后的价值观念转变D.不利于女性社会形象多元化发展
4 . 党的某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如下三大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二是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三是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下列选项中,同属于此次会议内容的是(     
A.实施“走出去”战略
B.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C.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
D.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23-11-25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大多鼓励人口增长,与之不同的是,商鞅注重人口调查,是历史上组织全国范围人口调查的第一人。他理性地看到了人口与土地之间存在着矛盾,强调人与地的对比关系。汉代徐干提出:“国以之建典,家以之立度,五礼用修,九刑用措者,其惟审民数乎!”宋以降,人口问题突显,苏东坡有“古者以民之多寡为国之贫富,……然以今之法观之,……非徒无益于富,又且以多为患。”的论断。马端临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人口质量问题,指出:“民之多寡不足为国之盛衰”。轮嘉时期中国人口快速膨胀,学者洪亮吉在其《治平篇》《生计篇》中,看到人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的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关系,提出“天地调剂之法”与“君相调剂之法”解决人口问题。

——摘编自吴洁生《中国20世纪以前人口资源环境思想探要》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在政策和舆论上主张积极、宽松的人口生育政策,创造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世界“奇迹”。“鼓励”性人口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过快增长与社会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凸显,19572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计划生育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持辨证地看待“人口众多”的两面性,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以人均水平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将提高人口素质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人口形势新变化,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作出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战略决策,我国人口工作思路和方法实现历史性转变。

——摘编自尚旭辉《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口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口思想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导致宋以后人口思想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七十年代我国人口思想带来的积极作用,如何理解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口思想的发展变化。
2023-11-13更新 | 124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24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上唱衰社会主义的声音不绝。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有一句话非常关键:“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他还强调发展是当前重中之重。由此可见,“南方谈话”(     
A.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B.推动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C.完成中共在思想上的拨乱反正D.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7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为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小明查找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一五”计划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较好地处理了经济建设中的几个重大问题。一是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把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逐步建设成为工业国,从何处起步?中共中央经过对政治、经济、国际环境诸多方面的利弊得失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以后,统一了全党认识:没有重工业,就不可能为轻工业提供必要的设备、燃料、原料和材料,也不可能为农业提供化肥和农业机械。特别是当时中国正遭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严禁封锁,也急需发展重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二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不放松农业、轻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材料三   


   
(1)材料一对研究该主题是必需的吗?简述你的理由。
(2)从材料二、三看,小明是从哪一方面研究该主题的?请具体说明。
(3)请指出小明对该主题的研究还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材料?
2023-06-02更新 | 30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人物特写】
奥地利作家茨维格在其名著《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以14篇历史特写描绘了人类历史上的14个重要人物的人生片段(特写:指聚焦于某一局部,将其突出放大)。
部分篇章摘录如下:

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架设首条跨洋电报电缆

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威尔逊和他的十四点原则

封闭的列车——列宁1917年从德国回国


请选择一个中外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聚焦其人生中的某一阶段,写一篇历史特写。要求:自拟论题,逻辑通顺,持论有据。
2023-05-31更新 | 217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自古以来改革就是完善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恰当的改革可以为国家发展提供新的活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安石说:“募兵未可全罢,民兵可渐复,……今中国募禁军往戌多死,此害于仁政。陛下诚能罢军职,以所得官十二三,鼓舞百姓豪杰,使趋为民兵,则事亦成……今所以为保甲,为其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见习其为兵。……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赋,事渐可以复古。”

——杨永亮《近世视域下的宋代社会变革研究》

材料二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近代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进程并未因袁世凯或其它军阀统治者的专制独裁而中断,相反却被作为强化其政治统治的一种手段而得以实施。从1913年开始,北洋政府陆续颁发了许多有关建立文官制度的法律法令,如《文官考试法草案》《文官任用法草案》《文官任用法施行法草案》、《文官甄别法草案》《文官惩戒法草案》《文官保障法草案》等等。这些法案明确“官吏是社会职业之一种。官吏与国家乃一种契约关系,……一切契约之成立,必须得当事人双方之同意。其变更、消灭,亦自非双方同意及有法定条件不可。官吏契约也应遵守这一规范"。

——摘编自林新奇《中国人事管理史》

材料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一步发展变化,这就决定着,深化社会治理制度改革,推进社会全面创新进步,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有效制度安排。

——包心鉴《深入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提出上述变法主张的意图。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官考试法草案》颁布的历史条件,并简析北洋政府时期官员选拔法案制定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说: “十八世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1912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进一步指出: “至社会革命(民生主义),原起于少数大资本家之压制多数平民耳。在各国贫富之阶级,相差甚远,遂酿成社会革命,有不革不了之势。”

——据《孙中山选集》

材料二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社会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恩格斯更明白地表达了类似看法,他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通过社会化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三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摘自《中共二十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孙中山所说的世界“百年锐于千载”?并简析孙中山重视民生问题的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渊源,并阐明其意义。
2023-05-19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