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文明的产生与交流。

材料一


材料二   亚历山大对波斯帝国的统治制度进行了改造利用。他重用归顺的波斯贵族,与东方女子通婚,建立波斯人的军队,这些人仍像过去尊奉他们的波斯国王那样来尊奉他。亚历山大戴波斯头带式的王冠,波斯王服,发号施令用“国王”称号,掌握军事、行政、立法、铸币大权,他个人的地位的确大大加强了。他接受了波斯的行省制,但削弱了总督的权力。埃及设上下两个总督区,亚洲的原波斯总督区不变。总督多由马其顿将军先后担任。与以前的波斯总督不同,亚历山大的总督只掌握民政权,无财权,无铸币权。各省另设独立的财政官。总督一般不掌握军队,至少非马其顿人任总督是如此。军队由国王直接指挥,另委马其顿人负责。至于他在远征路上建立的希腊式城市或殖民地,更是在他的掌握之中。

——摘编自杨巨平《试析“希腊化”时期君主制的形成与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公元前4千纪公元前3.千纪所涉及的古文明区域,概括这一时期古文明区域形成的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措施,归纳其特点。结合所学简析早期帝国扩张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2021-04-12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选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起初只是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城邦,生存空间十分有限,战争就逐渐成为罗马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在对迦太基的战争期间,政府向罗马人借款以支付巨额战争费用,然后以战争中掠夺的财富赔付。消灭了迦太基,罗马逐渐向地中海东、西部发展,开启了并吞希腊世界的活动。到了帝国时期,穷兵黩武仍然是罗马存在的常态。所以罗马人认为边界就是要使敌人恐惧。对于日耳曼人和帕提亚人等,不能对等与之谈判和平,而必须是由罗马赐给他们和平。用金钱求和,更被认为是耻辱。在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军力进一步下降。但罗马因不满意于之前要向达契亚交纳钱币以换取和平的协议,还是发动了对达契亚的战争;最终将达契亚变成罗马的一个行省。

材料二   汉朝建立后,高祖的注意力仍然是要扫平割据的中原诸国,当时驻守在代的韩王信投降匈奴,信的部将也和匈奴联合,所以才出兵击匈奴。尽管凭借完善的财政管理系统,由编户齐民组成的汉朝军士在组织、装备、物资力量等方面要胜过匈奴。但是,从高祖到武帝初年,汉对匈奴采取的是防守政策,希望以长城为界,双方各保平安。只有在汉武帝时有一段主动反击的时期。对于打胜仗的将军,也没有像罗马那样大张旗鼓地歌功颂德给他们修建凯旋门、纪念碑。总之,西汉一代的边防政策,遵守着“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的原则,这与罗马是完全不同的。到了东汉,南北匈奴分裂,方才出击,打败了匈奴,免除了匈奴对中原居民生产的骚扰破坏。

——摘编自马克走垚《汉朝与罗马:战争与战略的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朝与罗马在战争与战略方面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的战争与战略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2023-03-31更新 | 640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由于国情不同,各国的政治制度各有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   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雅典公民都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其予以政治放逐。……在“陶片放逐法”这座祭坛上,固然有独裁者的鲜血,也飘荡着无辜者的冤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明清两代“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影响。
2023-10-1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的描绘是:地中海周边是遥远而宽广的大陆,它们将无尽的商品流向你处。……人们可以看到来自印度的众多产品,还可以看到来自阿拉伯—费尼克斯的商品,巴比伦的服装以及蛮族国家的奢侈品。……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

——编者摘编自阿利斯提德的演说《致罗马》英文版

材料二:15—17世纪,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地理知识的积累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外来的病原体引发的传染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口大量减少。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杰里· 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世纪时罗马城的地位,分析当时罗马城该地位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的变化,概括15—17世纪欧洲航海探险对加强世界联系产生的影响。
2023-09-21更新 | 9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际关系体系在突破区域空间过程中向外扩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阶段

表现

超级互动区的文明和国际体系

(公元1200年前以前)

一、东亚的文明与国际体系
二、中间地带的文明与国际体系
三、欧洲文明与国际体系

第一次全球化浪潮的兴起

(公元1200年—1500年)

一、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
二、农耕世界的反应
三、原始世界经济体系和大航海时代

全球国际体系的雏型

(公元1500年—1750年)

一、现代国家和现代国际体系的兴起
二、农耕帝国的鼎盛和游牧帝国的衰落
三、殖民体系的兴起和全球国际经济体系的形成

全球国际体系的形成

(公元1750年—1900年)

一、欧美革命与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
二、工业化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
三、英国主导下的全球政治经济体系

——摘编自李春放《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公元1200前的超级互动区指哪里?并简要概括这一时期超级互动区国际体系交往的表现?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公元1500年之后国际体系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这一体系形成的原因。
2023-09-1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这一时期的中国、印度和希腊……深刻影响了此后整个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前,罗马的法律只针对罗马公民而言,居住在罗马城的外邦人不享受法律所提供的保护,此为公民法。随着接二连三的争霸与扩张战争的进行,罗马的统治疆域扩大,殖民城市的增多,臣民数量的递增,军团与当地民众的矛盾凸显,公民法已然不适用,因而逐渐形成了能够适用于罗马统治疆域内一切臣民的法律——万民法。

——肖丽《罗马海外殖民城市的建设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与标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处于“轴心时代”的东西方文明对外扩展的方式,并说明此时东西方没有建立直接联系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是如何对庞大帝国进行治理的?你如何理解文明扩张与世界帝国之间的关系?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的历史虽然已有三四百万年,但人类的文明史却仅有五六千年。人类从野蛮步入文明是一个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一步,……文明首先在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农业生产的亚非大河流域产生。这就是西亚、埃及、印度和中国的古代东方文明,随后在地中海区域又出现了一种带有鲜明海洋性质的古代西方文明,这就是希腊、罗马文明。

——川教版历史教科书《世界古代史内容标准解读》

材料二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三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之后,拜占庭文明终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朱寰《世界中古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东西方文明分别诞生于怎样的自然环境中。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对欧洲社会的影响。并据此回答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3)材料三中的拜占庭帝国是如何灭亡的?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得到怎样的历史启示?
20-21高一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公元前1000年直到公元500年,在世界史上往往被称为古典时代,这时欧业大陆上人类文明进步的格局有了很大的改变。冶铁技术的推广使农业生产力急剧增长,余产品大量增加。城市的发展,贸易的兴盛,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组织也和前一时期大为不同,出现了波斯帝国、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这样地域辽阔、组织严密、结构复杂的大帝国。……文明之间的交流大大加速了。随着各地区政治、军事、贸易接触的频繁,思想又化的交流也更为容易。


(1)写出材料一地图中2、3、4、6代表的古代文明的名称,并指出2和4代表的两种古代文明在政治体制上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典时代欧亚文明交流加速的条件,并分析这一时期欧亚文明交流的特点。
2021-04-12更新 | 15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必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遣掾甘英使大秦、条支,穷西海,皆前世所不至,莫不备其风土,传其珍怪焉。及安息西界,临大海,欲度,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乃止。

——摘自《资治通鉴》第48卷

材料二 (大秦)“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牛、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摘自《后汉书·西域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马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汉朝与西亚(安息)、欧洲(大秦)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作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利克里
材料二
国内长期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在当时雅典40多万人口中,只有4.2万人享有公民权,其中经常出席公民大会的人数只占公民总数的1/6左右,其余9/10的居民,包括11.5万奴隶、2.85万外邦人和占人口一半的妇女,都被剥夺了民主权利,据此,该观点认定雅典民主仅仅是奴隶主阶级的少数人民主,从而给予了否定和批判。很显然,这种以现代普选制民主为参照系的结论是有悖于历史主义原则的。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看,民主本是一个逐步扩大的长期缓慢的过程,即使作为民主宪政先行国的英国,晚至1831年时也只有土地贵族和商业贵族才拥有选举权,人数仅占全国人口的4.4%。选民比率还不及古代雅典的一半。
因此客观地说,在2500年前能有1/10以上的居民享有民主权利已经难能可贵了,……确信雅典是19世纪以前世界上最为民主的政治制度。
——程汉大《雅典宪政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政治制度的积极意义。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雅典民主政治两种不同的观点,这两种观点依据的同一基本材料是什么?为何产生这两种观点的分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