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对“西”的认识是渐进式的、最早的西域仅指帕米尔高原东西两侧的中亚地区,后来逐渐包括了南亚次大陆、西亚的波斯、地中海的东罗马帝国以及西南亚的阿拉伯,郑和时代又涵括了非洲东海岸。明清时期接触到欧洲人,知其所处地域比历业上所接触之地更靠西,则“西”的概念又扩展为欧西,并呼以“泰西”“远西“,以示与早年之“西”的区别。近代以来“西”的地理概念淡出,政治文化内涵加重并且比较明显地定格为欧美文化。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材料二罗马帝国建立的同时,也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罗马的多民族文明也辐射至帝国的四周,罗马人的足迹远涉帕提亚、印度、中亚,甚至到达中国。……与此同时,东西方文化也加快了交流的进程。庞贝古城有印度女神雕像出土,北欧的丹麦也有印度佛像的发现,而在印度半岛东海岸本迪治利城则发现一个罗马商站遗址,出土了大量意大利陶器和罗马帝国钱币,越南等地也有不少罗马钱币出土。许多研究者还认为庞贝壁画中的天神、英雄和王侯显贵所穿的迎风飘展的长袍大褂都是丝绸制成。而众多古典文献的记载更是中国丝绸大量输入罗马的明证。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材料三

近代化又称现代化,反映了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巨变。

时间

社会发展概况

14世纪

手工工厂出现,使用雇佣工人的租地农场形成;文艺复兴;

16世纪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宗教改革;

18世纪

英国《权利法案》;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联邦宪法颁布;法国《人权宣言》;

19世纪

《拿破仑法典》;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20世纪

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

材料四   历史上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冲突确实比比皆是,然而文化差异却并非一定要以冲突为指归的。与文化的差异相并立的文化现象,还有一种是趋同,与差异相比,趋同的现象更起着主流的作用……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在信息时代已迅速减缩,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趋同正在明显地加强,尽管目前世界上还有约6000种语言,但是人类一定会找到他们共同的语言:和平、进步与繁荣。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五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同有关各方多次深入交换意见。我高兴地看到,这一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欢迎和认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重要文件,我希望,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眼中“西”这一概念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东西方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以前西欧社会转型的背景。
(4)阅读材料四、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这一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535年,孔子17岁之后出仕为官,当时从事的是“季氏史”,也曾做过“司职吏”。后来先后在鲁国、齐国等地做官,其从政生涯的巅峰是出任鲁国大司寇。公元前498年,孔子开始周游列国,另谋仕途。十四年后,在其69岁时返鲁,从此专行教道直至老死。孔子的思想后来被其弟子辑录成《论语》一书。

——据《史记孔子世家》译编

材料二   苏格拉底经常在街头演说阐述自己的思想。他相信,关于人类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他们提出问题,并指出,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还说“美德即知识”,但他强调道德不是那种可以真正教授给你的知识,真正的知识是关于事物“本质”的知识。由于他善于刺激人们独立思考,被称为“牛蛇”。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政府处于死刑。苏格拉底的思想后来被其弟子记录进《理想国》《裴多篇》等书中。

——戴维罗比森《伦理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周游列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在传播上的异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罗马从建国开始,便与殖民结下了不解之缘,传说罗马城便是由殖民者建造的。早期罗马殖民地多位于具有较高战略地位的边境地区。至共和国后期,殖民地开始被用于安置雇佣兵团体和解决国内部分的土地问题,以争取雇佣兵和公民的支持。殖民者一般由罗马公民、拉丁人、土著贵族以及亲罗马的蛮族殖民者等构成。罗马帝国时期,统治者越来越多地把罗马公民殖民地或拉丁殖民地的权利和称号赐予外省的城镇,行省的罗马化。罗马殖民范围可以说:罗马的疆界有多大,罗马殖民地的分布范围便有多大,哪里有罗马的军队,哪里便有罗马的殖民地。

——摘编自刘佐《略论古罗马的殖民问题》

材料二   15世纪末,葡萄牙的海外探险为殖民扩张提供一个新世界。随着西欧在机械和工业能力、武器上的优势以及在海上冒险技能的提升,使“各个民族分开的历史熔合成全人类单一的经历”成为可能。在这一连续的过程中,因为有了商业资本主义的注入而改变了性质,成为以攫取原料、市场为特征的近代“殖民主义”。

——摘编自王立桩《中世纪拓殖运动与近代殖民扩张关系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殖民扩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与古罗马殖民扩张相比,近代欧洲殖民扩张的差异,并简述其原因。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期大多数罗马人一日三餐相当简单。他们甚至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早餐,不吃早餐的罗马人屡见不鲜。肉在罗马人的餐桌上是比较奢侈的东西。这时民众的主要饮料同样是水,有时人们也会喝葡萄酒,但是通常会掺上几倍的水。烹调器具大部分是用粗陶所制。罗马家庭没有专门的厨房、餐厅,就餐时坐在桌子旁,伴有祭祀神的仪式。

共和国末期,罗马在地中海地区扩张,被征服的行省向罗马缴纳赋税,罗马也深受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影响。水果的种类增多,东方来的柑橘也成为了他们常吃的水果之一;随着农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肉成为了罗马人的普遍食物;面包的种类增加了,还特别讲究烘焙技巧;他们根据参加宴会宾客数量的不等设置规格大小不一的餐厅,餐厅中不仅那些摆设器具及其讲究,就连墙壁都绘有各种壁画或是镶嵌各种好看的图案;私人宴会、宗教宴会、节日宴会等各种宴会频繁举行,而且宴会中主人都及其讲究排场,就连吃饭的姿势也由原来的坐着变成斜躺着,享受完美食后有酒宴,整个宴会还有娱乐活动助兴。

—摘编自田丽霞《试论共和国末年罗马人饮食文化与社会现状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饮食文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共和国末期饮食文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4-04-03更新 | 9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下学期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研究认为,雅典的城邦民主所规定的平等的发言权、提案权及担任公职的权利等,往往只有形式意义。原因在于,成千上万的公民要在一天之内完成繁缛的议事日程,显然无法详细审议每一提案,更不可能给每个人足够的发言机会。议题实际上往往被少数人垄断,公民难免成为民主的陪衬。这可以用来说明古代雅典(     
A.是寡头政治的典型代表B.公民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C.城邦公民责任意识淡薄D.民主政治运作存在缺陷
2023-09-24更新 | 925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行省起初是指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取代表中央行使权力之意。它滥觞于魏晋北朝、隋朝、唐初以及金初短期出现过的“行台省”。元初的行省仍属中央派出机构设置并不稳定。到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后期,行省制度基本定型,行省也很快转化成了固定、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行省作为从中书省“分”出去“治外”的机构,因而获得了与中书省一样相应集中的权力。总体而言,随着统一战争的进行,元朝的行省也从北方推广到南方,且在南方体现出更强的生命力。就中央与各行省的关系而言,我们很少看到双方发生权力冲突的材料,相反更常见的却是中央责令各行省充分发挥自主权。元朝行省主要由蒙古、色目官员掌握权力,这些人更多地是元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忠实维护者,很难成为地方割据势力的代表。因为这些人几乎全都属于皇帝(大汗)的世仆家臣,皇帝可以比较放心地对他们“委任责成”。元朝统治的民族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省主要代表朝廷的意志和利益行事,成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得力工具,而不会走向中央的对立面。

——摘自张帆《元朝行省的两个基本特征》

材料二:罗马帝国继承了波斯帝国的行省管理体制,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来统治当地人民。帝国的建立不但可以得到更多的领土和人力资源,而且还能获取更大的财政收入。韦斯帕芗元首时期(69—79年在位),仅埃及一地上缴的税收就超过了奥古斯都时期(公元前27一公元14年在位)罗马国库一年税收的总和。行省总督拥有该行省的军事、民政和司法全权,这就为行省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刮钱财,提供了便利条件。帝国时代,恺撒、奥古斯都对行省的治理加以改革和监督。比如,授予行省的居民罗马公民权,有了公民权可以上诉,总督就不能随便制裁行省的居民…另外,皇帝经常到各个行省去巡视。罗马人还采用其他的一些办法,致力于将其文化输出到行省,让行省接受罗马的文化,即我们通常说的罗马化。罗马扩张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公民权是相对开放的。那些被征服地区的上层,或者是有些没有被征服地区的上层阶级移居罗马,成为罗马的公民。罗马的公民权相对开放,能够吸收很多的外人,但也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即与氏族血缘关系有联系的具有闭塞性质的罗马公民集体,最终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

——摘自晏绍祥《古代世界文明的扩张与帝国治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制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说明元代行省“不会走向中央对立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行省制度对罗马历史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罗马行省制度和元朝行省制度的不同。
2024-01-2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撰写了《汉书》。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32年)。父亲班彪是一个史学家,曾作《后传》六十五篇来续补《史记》。《汉书》就是在《后传》的基础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89年),班固随从车骑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参与谋议。后来在上层统治者的内部斗争中失败入狱,永元四年(92年)死在狱中。那时《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补作。班昭对于《汉书》的功劳是不能泯灭的,她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有才华的女史学家,也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

——吴树平《二十四史简介》

材料二 《伯罗奔尼撇战争史》植根于希腊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沃土。作者修昔底德的历史观,与智者派提出的大部分观点相一致。……历史学家L·罗斑说他是智者派的学生。修昔底德受智者派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用怀疑的态度对待前辈和史学传统。他在著作一开始阐述自己的史学思想时,就批评希罗多德、狄奥尼修斯等前辈史家,认为历史学不应取悦流俗,而应该描述历史真实。第二,从人事活动出发来叙述战争过程,他在著作中引伯里克利的话说:“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他力图站在世俗的立场上总结这场战争的原因及其教训,用以垂训将来。第三,写作中吸收了智者派的演说、修辞手法,而且整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约有四分之一篇幅是演说辞。

——摘编自王晴佳《人写的历史必须是人的历史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班氏兄妹和修昔底德作为伟大历史学家所具有的优秀品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汉书》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产生的历史背景。
2022-02-14更新 | 331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将之置于与行政机构并列的位置。在历史演进中,监察机构的体系越来越严密,相对于行政机构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历代政府重视监察法规建设,坚持依法监察,监察法规逐步完善。监察机构职权涉及察德、察政、察能。同时,为防止地方分离,整肃吏治,历代统治者都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监察以常驻为主要形式,并辅以不定期的或定期的巡按制。此外,监察御史作为风纪之官,品秩虽低,权势却十分显赫,甚至享有“便宜从事”和“风闻奏事”的特权。但是,监察机关的独立是相对的,其监察功能的发挥受到皇权的极大制约。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   监察官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比较特殊的官职,其产生、职权伴随着平民和贵族的长期斗争。随着共和国历史的发展,监察官基于实践的需要,其权力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人口和财产调查权,到后来的公民道德监督权,再发展到元老遴选权,监察官的地位日益神圣和显赫。由此看出,监察官的权力扩张恰好对其他官员起着很大的制衡作用,从而推动着古罗马共和宪政的平衡与发展。

——摘编自连佳《浅议古罗马共和宪政下监察官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特点形成的原因。
9 . “人类社会具有一些基本特征,今日中国应用发展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审视人类各种不同的文明模式。

探究一中国的传统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


探究二雅典模式

苏格拉底批判说:(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大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探究三美洲文明

印加人通过征服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在常国中他们甚至不是主要的居民,大部分居民是被印加人征服的其他印第安人部落。这种状况与古代罗马人的状况相似。……加人创造了一套完善的帝国体系。……在世界古代历史上,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都曾修建过大规模的道路系统;亚述帝国和波斯帝国都采用过迁移居民的办法;罗马人曾在被征服的地区建立殖民地……印加人在创建帝国的过程中,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采用了和亚欧大陆上的古代帝国几乎相同的强化统治的措施。

——《中外历史纲要下》


(1)依据探究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总结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简析中国形成这种政治传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的主张。指出雅典模式产生的社会条件。并简要评价雅典民主。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政治文明的基本特性。
2021-07-09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的县出现在春秋时期……至战国时期,秦对外扩张活动不断加剧,县的数目也越来越多。……郡大概到春秋末期才出现……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公元前227年,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之后,随着罗马对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数目大为增加,行省制成为罗马的重要制度。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长期的战争以及行省需要重兵驻扎,从而为军阀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行省的发展,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即与氏族血缘关系有联系的具有闭塞性质的罗马公民集体……最终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

材料二 在秦汉帝国,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罗马帝国则长期残存。……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人员众多,但管理层次则是相当分明的……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性质……一是罗马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二是行省主要负责税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远不及秦汉郡县管辖得那样广泛。尽管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控制不断加强,但罗马行省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实行行省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建立的相同之处,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及产生不同之处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