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是古罗马奴隶制度的极盛时期,经济发达,技术空前进步……古罗马统一了地中海沿岸最先进、富饶的地区,接收了古希腊时期传承下来的优秀建筑以及能工巧匠……以罗马城为中心,各种大型公共建筑在古罗马遍地开花结果。

——邱枫《外国建筑史导读》

材料二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使基督新教与天主教的教堂建筑分道扬镳,各自发展,其中新教教堂建筑以“廉”“俭”明快为特点……而天主教则以“巴洛克式”教堂建筑来对抗,一度形成豪华、重彩、夸张、离奇的浪漫气派。

——卓新平《反思与会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建筑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教建筑追求廉俭特点的实质,并分析宗教改革的意义。
2023-01-19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的。世界各国政治制度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有君主制、贵族制、民主与共和制等几种主要形式。各国政治制度具有各自独特性的原因包括(     
①社会经济发展使然                                     ②历史传承不同
③自然条件起决定作用                                 ④文化传统各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罗马法律与国家发展】

材料一   罗马之所以繁盛乃至于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帝国而留给西方后来者一个永恒的帝国梦想,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政治意识通过立法而使之制度化和现实化,这个制度化的政治意识又不断地催生出更为杰出地政治家和立法者,直到它所征服的其他民族也最终在政治意识上成熟起来……

——赵明《罗马法与帝国政治意志之关系述略》

材料二   西罗马帝国,在蛮族日耳曼人的不断侵蚀下,于476年宣布了灭亡。罗马人同日耳曼人社会生活条件存有巨大差异:一是简单商品经济社会;另一则是刚从氏族社会解体的自然经济社会。因此,面对罗马人相对发达的精神层面一文化,尤其较发达的罗马私法则不可思议,领略不了罗马法及其精神。同时由于不断的战争、瘟疫摧残着西欧,致使田地荒芜,商品经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海上繁荣的贸易消失,城市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从此西欧进入了漫长的中世纪时期,罗马法也隐没不彰,步入了沉寂。

——苏彦新《罗马法在中世纪西欧大陆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对国家政治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西欧中世纪的社会特征,分析罗马法在中世纪前期衰落的原因。
4 .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材料一希腊文化.主要是指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希腊古典时代以雅典为代表的文化。发达的商品经济.宽松的政治氛围,使希腊城邦孕育、诞生了杰出的文化成就。在古代世界各个文明之中,希腊文化是最有科学性和民主性的古代文化之一。尽管希腊文化的文化基础是吸收东方文化发展起来的,但其文化成果却光辉盖世,获得“古典”的美名。古希腊的文化成就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希腊文化不但以其成果辉煌著称于世,而且以其.理性精神独树一帜。希腊文化形成以后,像一个高能量的“精神能源”,呈辐射状向地中海周围地区强劲地扩散,自古至今,以致影响着欧洲和世界文明。其影响是巨大的,以致有学者断言:“一切文明国家在一切有关智能的活动方面都是希腊的殖民地。”古典时代的希腊在文化的各个领域出现了全面繁荣:文学、艺术、哲学、史学和科学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短短几个世纪里创造出如此辉煌、如此灿烂的古典文明,这就是古希腊文化的迷人之处和光环所在。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希腊的兴衰》

材料二罗马征服整个巴尔干半岛之后,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希腊人被当作奴隶带到罗马,给罗马奴隶主贵族充当家庭教师、医生、仆人、建筑师、乐师等,奴隶教化了主人。同时,许多希腊艺术品被作为战利品运到罗马,各类哲学、文学和科技著作也源源不断地流入罗马,为罗马人所吸收和借鉴。有钱的罗马人,都要尽可能地让自己的子弟赴希腊留学。从文化方面来说,帝国的扩张使得它接触到希腊文化。与希腊人相比,罗马人没有太多的闲暇,他们四处征讨,兵戈扰攘,其精力更多地用于如何维护一个国土广袤的大帝国,而无暇顾及诸如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创造,相反,更注重于实际行动,他们所要求的是运用自身的智慧从哲学中直接找到为其运用的某种行为准则或治国方法,并将他们再进一步具体化。因而,他们用于辩论社会正义的时间少,用以投身国家管理的时间多。因此,古罗马人选择了借鉴。罗马人创建以地中海为中心的政治架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罗马建国到统一意大利半岛,再经三次布匿战争战胜迦太基,其后又逐一征服马其顿、希腊半岛、叙利亚,最终造就了罗马帝国。在这惨烈、持久的征战中,罗马人对异族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许多统治者和高官都师从希腊奴隶或希腊家庭教师,因为他们认为希腊语更优美,表达力更强。帝国建立后,希腊人的建筑艺术、雕塑和绘画、圆形剧场在罗马迅速蔓延。那些在军事上发迹的贵族发现自己的口才同自己的身份已是大不相称,于是他们纷纷拜倒在能言善辩的希腊人面前,希腊人的修辞学也因此特别走运。

——摘编自谢振玲《论古希腊文化对古罗马文化产生影响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文化对古罗马文化产生影响的原因。
2022-08-1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罗马帝国,中国丝织品物以稀为贵,以致不得不颁布一部限制奢侈法来禁止男子们穿丝绸衣服。在中世纪,元代中国的丝织品和绘画与意大利和文艺复兴的形成并非毫无关系。随着东印度公司的创立,东方的各种产品纷纷朝欧洲涌来,随之带来亚洲的各种艺术产品,尤其是中国某些艺术品。

——摘编自(法)艾田蒲《中国之欧洲》

材料二   地中海地区曾经使用的是一种横帆帆船,这种帆船在气候恶劣时较易于驾驶。阿拉伯人使用的是高大的三角形纵帆帆船,它操纵灵活,能逆风行驶。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纵帆帆船传入地中海地区,进而传到大西洋。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设计师结合两种帆船的优点。制造出三桅船,可在任何天气里航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历史的长河中,19世纪成为一个突出的时期,这个时期欧洲统治者和知识精英坚信他们处在进步的最前沿,体现了世界顶级文明——如此露骨的自信在19世纪前不曾有过,一战以来也未再出现。

——据(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中国传入欧洲的文明成果有哪些,并结会所学知识概括其传播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欧洲是站在东方的肩膀上崛起的”……说法的合理性。(至少举二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以来欧洲人自信心下降的原因。
6 . 【古希腊城邦与中世纪城市】

材料一   一般来说,城邦综合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而赋有“邦”或“国”之意,每个城邦都是由一个中心城区,加上周围的农村地区构成。亚里士多德指出:一个城邦最适当的人口限度是大到足以自给生活之所需,小到观察所能遍及。在城邦中,公民通过抽签形式产生管理者,公民大会与公民权力一步一步地得到加强,形成了特有的政治体制,这也催生了希腊思想领域的繁荣。古典时代(公元前5~4世纪中叶)希腊城邦发展达到极盛,与爱琴海的早期国家相比,政治制度与国家形式发展水平更高,到了马其顿统治时代,城邦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单位仍继续存在。

——摘编自张广智《略说古希腊的城邦文明》

材料二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紧邻古代城市、城邦、修道院的地方或村庄的郊区,开始出现商人聚集地。由商人组织成的经济活跃中心周围很快聚集了一批手艺人,而成群的工匠的手工业产品流传到远距离的他地就必须依靠商人。商人们保证了商品流通,促进了经济的专业化和城市中心人口的集中,因此其阶级权力不断上升。这些城镇由领主建立并保护,旨在招徕自由地租保有者,鼓励他们缴纳货币地租,也有一些领主让渡一些权利,如让与土地保有权,以有利于市镇发展。西欧中世纪将分封制、庄园制等作为其主要标志,城市则成为“封建海洋中的一片孤岛”,由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成为最早的反封建的力量,他们作为摧枯拉朽的力量源泉,不断噬咬着封建社会的内部肌体,孕育着自由和斗争精神,最先在封建体制内部唱响了资本主义的赞歌。

——摘编自朱明《重新审视西欧中世纪城市的“自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封建城市兴起的原因及意义。
7 . 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征服的扩大,帝国的逐步建立,他才感到要想征服、统治这广袤之世界,就必须对形形色色的当地民族作出让步。他到埃及以阿蒙之子法老自居,在波斯……让步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民族文化上的交流融合。公元前3世纪是希腊化文明的形成期。在亚历山大帝国废墟上建立起的三个王国以及后来分离出去的帕加马、巴克特里亚,这时进入了稳定发展、相互竞争的“治天下”时期。

——摘编自杨巨平《希腊化文明的形成、影响与古代诸文明的交叉渗透》

材料二   这一社会差异的严重性在俄国赢得对拿破仑大军的巨大胜利之后变得明显。1815年至1818年间,一支俄罗斯占领军驻扎在法国。当他们回到俄国时,发现沙皇的独裁是无法容忍的……起义不幸地失败了。当时俄国人的生活环境完全不同于西欧普遍的生活环境,更准确地说,俄国缺乏商业、工业。那时存在的是处于社会底层的、被束缚的、无生气的农奴群众,即通常所说的“黑民”与处于社会顶端的贵族和宫廷。因而,种种改革和十二月党人所向往的西方式社会皆得不到群众的支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虽然这些革命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14年以前的那些年里,但正是战争本身直接促进了革命……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个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居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同样具有破坏性。印度几个师在西线和美索不达米亚作战;许多身着法国制服的非洲人在法国北部作战;大批的中国人和印度支那人在后方的劳动营里服劳役。不用说,有过如此经历后返回家园的殖民地居民对欧洲领主显然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恭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作出让步”在波斯地区的表现。指出“帝国废墟上建立起的三个王国”中位于西亚的王国名称。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说明“拿破仑大军”对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解读“战争本身……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请结合战后印度斗争史实说明殖民地居民“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恭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的戏剧起源于酒神崇拜中的民问歌舞。据说,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技术是狄俄尼索斯传授给希腊人,他因此被早为酒神。在葡萄收获的季节,古希腊人会举行盛大的节庆来祭奠他。

材料二   雅典人热衷于看戏,因而依山而建的巨大的半圆形剧场常常挤满了人。雅典城邦提供专项资金用于戏剧公演活动的正常运作。在伯里克利时代,向公民提供观戏津贴已被制度化;演员和剧组会得到来自国库的补贴和私人的赞助;……雅典公民大会专门选出执政官来监督戏剧公演的组织和统筹等相关事宜。戏剧家的创作会敏锐把握公民群体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如城邦政务、社会矛质、人生困惑,等等。

埃斯库罗斯曾自夸道:“看过《七将追忒拜》的人,个个都想当兵打仗。”“戏剧开演前的一些仪式……比如,为国栖牲公民的子女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以前得到城邦抚恤金,然后这些遗孤又被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坐席。”

——王邵励、张季云《戏剧公演与雅典城邦政治》

材料三   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戏剧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为什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河流域四面多对侵略者敞开,易遭到攻击。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晏利人、亚述人和嘉乐迪人,各民族之间代代你争我夺,一切都是转瞬即逝和变幻无常的。虽然巴比伦人也敬奉神灵,但从根本上说,巴比伦是一个法制社会。《汉谟拉比法典》开始假借神的口吻说法,一旦转入世俗条文后,就把神抛到一边。这部法典不仅阐明了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使巴比伦人从心理上摆脱了生活变幻无常的阴影。

——摘编自刘文《古代西亚北非文明》

材料二:法老要向玛阿特(古埃及一位女神)敬献食物,由此获得“神力”,统治埃及。对农民来说,遵守玛阿特意味着诚实劳动;对官员来说,意味着秉公办事;对士兵来说,意味着忠于职守。在埃及这片土地上,尼罗河定期泛滥,人们丰衣足食,社会井然有序。在四千年的埃及文明史上,虽有外族入侵,但它基本上保持了法老文化的内核。

——摘编自赵克仁《两河文明与埃及文明的差异及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在社会整体面貌上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
2022-05-20更新 | 263次组卷 | 16卷引用:天津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早期的动乱在毁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严重破坏文化。这时的教育和文化知识为人数不多的教士所垄断。教会学校教授的内容是源自古典文化的“七艺”,但教会并不热衰于在学理上和精神上理解古典文化,学术活动集中在为读通《圣经》而进行的烦琐考证上。当时的哲学和神学是二位一体,完全脱离实际经验,被称为“经院哲学”,许多哲学家沉迷在炼金术和星象学之中。建筑方面盛行哥特式教堂建筑物,高耸入云的教堂尖塔和透过彩色玻璃从高处射进教堂内部的阳光象征着教徒期望接近上帝并最终进入天堂的愿望。

———摘编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编上》

材料二   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较晚,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16世纪末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经”。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黑上处于领先地位,中西方之间的对话处在相对平等的位置上,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影响。伏尔泰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有学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17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而转变之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

———摘编自褚冉冉(儒学的西传:历史和现状》等

西学东渐不仅直接影响着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近代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填补了许多中国文化中原来没有的元素。自然科学中的声、光、电、医学等科学技术随着西学东渐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当中,并且通过具有先进思想的国人的学习与研究,中国本地的近代科学也开始形成并且逐步发展。不仅如此,关于近代科学的分类也渐次趋向专门化,形成比较系统的领域。近代的中国随着西学东渐发生着改变,新式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改变了中国古老的思想文化领域,新领域的开拓和新科学的建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结构。

——摘编自王含含《“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早期欧洲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东西方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
2022-05-28更新 | 281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