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材料二   当时,阿拉伯地区因敌对部落和联盟的纷争而陷于分裂状态,大门洞开,对外来影响不加任何防备,像波斯、信奉基督数的埃塞俄比亚、叙利亚和拜占庭帝国所属的埃及进行殖民活动的种种努力打开大门。没有穆罕默德,它永远不会实现统一。

——编自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材料三   (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两大帝国的扩张。这两大帝国的扩张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人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材料二中布罗代尔说,没有穆罕默德,阿拉伯半岛“永远不会实现统一“.你如何评价这句话。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两大帝国的共同点。
2020-06-23更新 | 250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课时检测卷: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希腊文化传播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印度佛教传布中国的过程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不过,各种文化运动有它们自己内在的动力,并非完全依靠商人和商路。公元前二千年后期发明的简单的字母文字,就是影响除中国以外整个古典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在那以前,只有少数书吏能够阅读和书写美索不达米亚的结构复杂的楔形文字和埃及的象形文字……真正的音标文字是由腓尼基人完成……这一字母系统后经希腊人增补无音字母而进一步完备,形成希腊字母。希腊字母又经过一些改进后,由罗马人向西传播,由拜占庭人向东传播。

——摘编自斯塔夫 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可知,人类的哪些活动推动了文化传播?
(2)字母文字为什么能够迅速传播? 在字母文字的传播过程中,哪些人做出了贡献?字母文字的传播有什么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
2020-04-22更新 | 524次组卷 | 7卷引用: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主观题专项突破十年分类-专题05异同类主观题
4 . 下列为某校高一学生小刚搜集的古代文化交流的相关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小刚搜集的两则材料的史料类型。
(2)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的观点,并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3)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最主要的方式,并举一例说明。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通过对古代文明交流方式的了解,谈谈你对现代文明交流中我们应持的态度的理解。
2020-03-16更新 | 184次组卷 | 2卷引用:统编版 历史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致力于全国交通网的建设。得益于国家统一和雄厚的财政实力,秦朝形成了以公路交通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这一体系在六国自身交通体系的基础上,呈现出统一、静态、闭合的特点。与秦帝国修建道路以维护自身统治不同,罗马修筑道路与其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直接关系,通过战争的大肆掠夺,使罗马国库积累了大量财富,这又为修筑道路提供了充分的财力支持。最后罗马帝国形成了以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的交通体系,呈现出囊括性、开放性的特征。

——摘编自牛秋实《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1870—1900年的铁路网(单位:千公里)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帝国与罗马帝国交通体系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后期世界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019-09-2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19年9月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始皇时代,中央政府以极大的决心建立全国的交通道路网。凭借统一国家强大的组织力和雄厚的财政实力,秦朝很快建立起以公路交通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在六国自身交通体系的基础上,这一体系呈现出统一、静态、闭合的特点。与秦帝国修建道路以维护自身统治不同,罗马修筑道路与其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直接关系,通过战争的大肆掠夺,使罗马国库积累了大量财富,这又为修筑道路提供了充分的财力支持。最后罗马帝国形成了以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的交通体系,呈现出囊括性、开放性的特征。

——摘编自牛秋实、葛臻明《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乃及社会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帝国与罗马帝国交通体系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交通事业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间的关系。

7 . 【探索历史的奥秘】

人类起源于何处,一直是学者争论的问题。19世纪后期达尔文提出他对人类起源地的推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同大猩猩和黑猩猩关系密切的猿类,以前很可能栖居于非洲。由于这两个物种现今同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所以人类的早期祖先曾生活于非洲大陆而不是别的地方,似乎就更加可能了。

——达尔文《人类的起源及性的选择》

材料二大部分人类学家都肯定达尔文对人类起源地的推论。他们的依据有三:一是只有在非洲大陆发现了迄今为止人类进化各个阶段的化石;二是非洲地域辽阔,地形多变,对猿类进化在外部条件方面能起重要的促进作用;三是分子生物学最近的研究给达尔文的推论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摘编自李春元等主编《世界文化史500疑案》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达尔文对人类起源地的推论及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尔文在人类起源问题上提出的重要理论。

(2)据材料二,归纳人类学家从哪些学科的视角肯定达尔文的推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重要古人类化石。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达尔文对人类起源地推论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帝国时代秦汉帝国(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秦朝实行郡县制秦朝统一文字秦朝修长城防御匈奴,秦汉长期同匈奴作战秦朝修建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秦汉法律细密,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秦汉时期丝绸、漆器以及冶铁技术等领先世界汉朝出现农书《氾胜之书》
汉朝开通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公元476年)在新征服地区设立行省,权力向君王和将军集中
在不列颠修长城抵御外族入侵,罗马长期抵抗外族侵略修建以罗马城为中心通往帝国各地的硬面公路法律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法律体系日趋完备玻璃工艺、银器、铸币和采矿技术先进科鲁美拉写就名著《论农业》
海外贸易发达确定基督教为国教

——摘编自胡孝文等主编《秦汉与罗马:帝国时代的倒影》等


从上表中提取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一帝国时代”的特征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18-01-29更新 | 599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南昌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1月内部特供卷历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子为了振衰起敝,他想走政治改良的道路,主张复兴周礼,举纳贤才,吸收平民参与政权,使社会回到君子与小人各安其分的局面。这一思想反映在教育上,就以培养能够实现其政治理想的贤才,造就能“弘道”的君子为目标。在孔子看来,实现仁道政治的基础和关键是要靠那些具有仁德思想和才干的人才,教育就是培养从政人才,以道治国安邦。孔子所提倡的“举贤才”“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对于当时的世袭制度,具有一定的批判作用。
苏格拉底对当时的暴力统治深感不满,他的政治理想是社会正义和国家强盛。 在苏格拉底看来,教育也是政治,教人也是从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从政人才。 他认为人们应当为“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意见所支配和左右”,应敬畏有专门知识的人更甚于敬畏其他所有人,是非问题上,只能“站在专家一边”。苏格拉底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用于教育,培养懂得怎样统治的专门人才。苏格拉底的理论又是后来柏拉图的哲学治国论的思想渊源。

——摘编自王金娟《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比较》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影响。

10 . 材料一(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要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摘编自《民法大全》

(1)《十二铜表法》发表的原因是什么?标志着什么?

(2)《民法大全》形成于哪位皇帝期间?其目的是什么?又标志着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内容,你认为罗马法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