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帕特农神庙建于前447年伯里克利时期,在雕塑家菲迪亚斯指导下,由建筑师伊克提诺斯等负责设计,前后15年完工。神庙采用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回廊,灵活运用多立克柱式,柱式比例匀称,显得刚劲雄健。神庙造型有严格的黄金比例关系,体现和谐的形式美。帕特农神庙还成功运用“视差纠正法”,使建筑形象稳定、平直、和谐。神庙的雕刻代表着古希腊雕刻艺术的巅峰,正殿内部耸立着一座高约2米,以黄金、象牙制成的阿西娜神像;其他丰富的浮雕赋予石头血肉和灵魂,也给传说中的神附加入性的亲切感。于是,建筑真正拥有了友善的表情,不像金字塔,刻意表现神灵与人类的距离。

——摘编自北师大版《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纪念碑——帕特农神庙》,《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二   罗马的建筑师想让罗马市民欣赏他们创造的宏伟,同时也还想到让市民感觉到他们分享到了这种宏伟,而不是让他们在这庞然大物跟前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微不足道。面对这个巨大的建筑(大斗兽场),任何人可能感到气馁;但由于柱式的采用,人们不再与整个建筑物联系……当人同整个建筑相比时,人是多么的小,但当他只要同圆柱和框缘构成的单个矩形拱门相比时,他就显得大多了。通过这种方法,罗马公民能感到他自身是高大建筑物和建筑物所代表的巨大帝国的一个有意义的部分。

——苏珊·伍德福德等着《剑桥艺术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帕特农神庙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建造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大斗兽场与帕特农神庙的差异及产生的原因。
2023-04-2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多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把这 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这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一书的开篇之语。在此之前,对于希腊人而言,神话就是他们的历史。《历史》前半部分以追问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原因为起点,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后半部分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全过程。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如在埃及通过询问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的僧侣,掌握了大量历史和文化知识。书中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等

材料二   《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翟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希罗多德著述《历史》的历史背景。
(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
2023-07-2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择考)试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

材料二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摘编自《礼记·中庸》

材料三   希腊先民将“再过器不及”雕刻在德尔菲神庙。毕达哥拉斯《的前580—的前500)的专著《金言》载:“一切事情,中庸是最好的。”其建立的学派对于数字和音律都讲求和谐平衡,将世界看成相协的整体。赫拉克利特(约前544一前483)认为世间万物都处在对立中,世间万物保持和平发展态势的根源是“和谐”,“和谐”使对立面在斗争中得以向前推进。

——____摘编自王蕊《先秦儒学与古希腊哲学中庸观比较研究》

材料四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指出:(社会地位)过贵、过富的人和太贱、太穷的人都不符合中庸的原则,都不能顺从理性的指导。社会中,极富和极贫各趋极端,他们远离中庸,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极富阶级是寡头势力,他们本性狂暴,只愿发号施令;极贫阶级是平民势力,他们认为一事相等则万事都应相等,提倡绝对的民主和自由;唯有以中产阶级为基础才能组成最好的政体。亚里士多德把中庸看作适用于一切政体的公理。他认为,富人拥护寡头政体,穷人拥护平民政体,中产阶级最具中庸的美德,最能顺从理性而不趋向极端。

——摘编自王岩《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论》


(1)从内容及思维方式等层面,比较先秦儒学与古希腊哲学中庸观的异同。
(2)简述亚里士多德中庸思想形成的背景,并简要评价这一思想。
2023-04-20更新 | 315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4 . 有学者研究认为,雅典的城邦民主所规定的平等的发言权、提案权及担任公职的权利等,往往只有形式意义。原因在于,成千上万的公民要在一天之内完成繁缛的议事日程,显然无法详细审议每一提案,更不可能给每个人足够的发言机会。议题实际上往往被少数人垄断,公民难免成为民主的陪衬。这可以用来说明古代雅典(     
A.是寡头政治的典型代表B.公民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C.城邦公民责任意识淡薄D.民主政治运作存在缺陷
2023-09-24更新 | 927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先哲曾质疑:人们在天性上热衷于实现自己的欲望,而不是率先考量公众的利益。绝大多数人不具有美德,他们追求的是有用性而不是善。

启蒙思想家主张的“主权在民”“天赋人权”等学说,高扬了人权的旗帜;新教伦理主张众生平等的“平权主义”,认同个人自由与判断权利;而市场经济、工业文明又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于是现代民主应运而生。

西式民主在对抗和取代独裁专制上,具有历史进步性;在实现形式上,却存在极大的历史局限;在路径选择上,更是存在极大的历史空间。任何国家都没有资格宣布,本国的民主是普惠民众的唯一选项,更无权干涉他国探索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径。

——摘编自徐青民《西式民主的局限性》

材料二   民国初年的西式民主实验,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特定环境下罕有之个案,为后人留下了非常值得研究总结之遗产。此次实验虽有其重要意义,如普及了民主观念,实践了民主操作,但最后的结局并不成功。

——摘编自汪朝光《辛亥革命开启共和时代:民主政治实验需实力支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式民主制度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的西式民主实验“结局并不成功”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思想对于儒家学说的最大发展在于开始探讨人性问题,并提出了性善论的主张。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在于具有道德意识,他称之为四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因为这种道德属性是善的,所以人性是善的。因此他肯定: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他所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观念更是后代志士仁人所遵循的道德标准。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北师大出版社)

材料二: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使苏格拉底 深为忧虑。他永无休止地和朋友们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即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考查一切已有见解,直至确立普遍公认的真理。他坚持认为,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从哪些方面发展了儒家学说,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
2023-09-23更新 | 66次组卷 | 4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诊断考(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希腊医学的萌芽产生于荷马时代。古希腊地处地中海北岸,东与小亚细亚半岛隔爱琴海相望,南与埃及隔海相望,同时由于商业发达与古老的两河流域、印度文明联系密切。(k荷马史诗》记载,“埃及肥沃的大地上……居民个个精通药理”。在希波战争后的“黄金时代”,与奴隶制经济的高度繁荣相对应的是古希腊医学在希波克拉底手中达到了理论和经验方面的完全成熟。“人是万物的尺度”,古希腊的医学开始以人为中心,治病不再是神的功绩而是人的努力。哲学家阿尔克迈恩是当时有名的生理学家,发现了耳咽管、视神经等。《荷马史诗》中记载着“他一个人值数条命,因为他可以无可匹敌地从伤口处拔除箭,用药草药膏治好伤”。统治者对于医生的态度也很友好,在亚历山大时代的博物馆中就有专供解剖和实验用的房间。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才诞生出了古希腊医学。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的解体和希腊奴隶制经济的全面衰弱,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罗马移动,而耀眼的古希腊医学也随之走向停滞与衰亡,继之而起的是古罗马的医学。

——摘编自聂精保《试论古希腊医学繁荣的社会因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希腊医学繁荣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医学繁荣的影响。
2023-04-02更新 | 13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选择考考前演练(三)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君士坦丁堡城内,来自东方的丝绸和黑海北都各草原民族的商品进入,珍贵的队服装、土著纺织品、首饰珠宝、梳柔毛皮、皮革等调剂着新罗马贵族们的口味。查士丁尼一世派人成功地从中国获取育蚕制丝的秘密,在君士坦丁堡建立起国家拉制的丝绸出口使之逐渐成为拜占庭帝国最兴盛的手工业。“黄金角”沿河地带的巨大商业区汇集着全国各地的商品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珍奇货物,各种肤色的商贾身着各国服装来来往往,人们用各种语言进行交易。

——摘编自陈志强《古罗马的文明传承——千年明珠“新罗马”君十坦丁保》

材料二   8世纪中期至9世纪,在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和马蒙执政时,扩建巴格达城,使该城进入全盛时期,成为阿拉伯帝国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和索教中心。经济繁荣,交通四通八达,商贾辐辏云集,市场店铺林立,开设有专卖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市场。830年,哈里发马蒙在巴格达创建因家学术研究机构“智慧之宫”,聚集不同民族及宗教信仰的著名学者,将希腊、波斯、印度等国的古典著作加以收藏,整理并翻译成阿拉伯文。

——摘编自何新《巴格达城曾经的辉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君士坦丁堡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格达城市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022·浙江·模拟预测
9 . 疾病是“文明”的伴生物,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瘟疫一方面给雅典造成巨大的人员损失和混乱无序的社会秩序及信仰和道德的沦丧;另一方面则暴露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错误的战略决策,造成雅典同盟的分崩离析、经济来源的切断和远征海军基地的丧失。雅典瘟疫全方位地影响着雅典历史的进程。这次瘟疫的发生直接导致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雅典流行的瘟疫对雅典帝国的垮台有影响,而战争本身也极大地削弱了希腊城邦的力量,使得进入公元前4世纪之后的希腊诸邦面对北方马其顿王国的入侵时,毫无还手之力,对其后东地中海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摘自刘榕榕《试析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瘟疫问题》

材料二   这场瘟疫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恐惧,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教会失去了精神上的权威,失去了人们的支持。许多人的信仰发生了动摇和变化,禁欲主义逐渐退出,人文主义逐渐兴起,人们把目光从对天国的期许中转向了对现世的关注。人类自觉地意识到自身生命的存在,探索人性结构中的理性与非理性,追求平等与自由权,张扬人文主义,提倡社会的主宰是人而不是神。一些具有推动意义的新思想得以酝酿和传播,促使中世纪向近现代社会发展。

——李荷《灾难中的转变:黑死病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材料三   历史学家早就注意到,当致病性的微生物进化到一个活跃骚动的时期,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15世纪随哥伦布船队来到北美新大陆的各种传染病几乎杀死了90%以上的土著居民。……20世纪以来,人类历史上发生了多起全球流行的疾疫,有西班牙流感、亚洲流感、流行性脑炎和霍乱,以及埃博拉病毒等,这些疫情危害了千百万人的生命。疫病的无国界传染所呈现的全球化态势,促使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携手合作寻求疾病的原因、制定应对与预防措施,共享研究成果。

——高晞《疫病的全球化与人类文明进步》


(1)结合所学指出掌握雅典国家最高权力的机构,并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城邦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黑死病对欧洲思想观念的影响,结合所学,简析新思想的“酝酿和传播”是如何为欧洲“向近现代社会发展”创造条件的。
(3)结合所学,简析新航路开辟后传染病在美洲传播所引起的连锁反应。结合材料三指出全球化时代面临的挑战和人类的应对之策。
2022-11-30更新 | 512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湖南A卷)- 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辛勤的小农所从事的生产使汉帝国的粮食储备极为丰盛。与此相反,罗马帝国居民的粮食有三分之一来自埃及。与汉帝国相比,罗马的城市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大。在政治机制上,汉帝国的国家机器靠庞大的官僚机构来运转。从中央到地方,皇帝的触角可伸至每个角落。罗马帝国由元首(皇帝)和元老院治理,其统治中心实际上只限于罗马本土。意大利半岛以外的行省基本上呈半独立状态。他们有各自的议事会、军团和城市自治权,和帝国机器的运转很难同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汉民族强烈爱国意识的写照。罗马公民对国家政治不太过问,关心的是个体,是自己的冒险和发财。

——摘编自张齐政《也谈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兼与汉帝国比较》

材料二   235285年,“罗马前后更迭二十六位皇帝,废立皆决定于军队”,甚至出现了“三十僭主”的分裂局面,军队哗变,各地区割地自据。自4世纪中叶开始,罗马帝国内部奴隶反抗斗争不断,帝国外部大批蛮族入侵,两股力量里应外合冲击着帝国的统治。瘟疫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直接导致罗马军队参军人数的下降,面对源源不断的外族入侵,罗马军队不得已征召了大量的蛮族雇佣兵,从而使罗马军队的蛮族化程度加深,这间接导致了罗马政治局势的动荡。在大灾难面前,人显得十分渺小与无助,人们开始逐渐丧失对皇帝的信任。再加上罗马人自身的传统民族精神随着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弱化,在这种情况下,罗马人民的社会道德体系逐渐崩塌。

——据邢国峰《蛮族入侵与罗马帝国的衰亡》整理

材料三   在对匈奴的斗争中,汉帝国文武兼备,通过武力征伐基本上解除了匈奴的威胁;通过政治联盟和文化渗透,很好地配合了军事斗争。西汉统治者综合运用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运筹帷幄,制定并成功实施了一整套战略,最终实现了北拓边疆的战略目标。

——摘编自张韶梅《西汉北拓边疆战略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帝国与罗马帝国在国情上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浅谈外来侵略对罗马帝国与汉帝国的影响。
2022-05-02更新 | 742次组卷 | 1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