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说:“尽管吠陀时代的君主大多要经过选举产生,但是民众选举他们的理由是在于他们获得了神赐子的禀赋——力量、勇气、智慧和慈爱。君主加冕时必须宣督效忠于法律。”该学者意在强调,古印度(     
A.国家因契约的缔结而形成B.王权的合法性受多重制约
C.宗教信仰维系着种姓制度D.外族入侵造就文明多样性
2 . 黑格尔在解读古希腊一命题时指出:“它表现出一个非常显著的转变,就是一切内容,一切客观的东西,只是在与意识的关联中存在。因此,思维在一切真理中被宣布为基本环节。”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相对主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我们的活动或情境——认识相对于我们的情境。据此可知,黑格尔所谈及的这一古希腊命题(     
A.带有一定理性主义的色彩B.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
C.凸显集体利益至上的理念D.源于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3 . 上古时期的埃及,帝国国王掌握着官僚的任命、军事大权和神权;两河流域王国时代,阿卡德王国君主萨尔贡自称“正义之王”,维持着庞大的常备军;西周时期,周王设置事务官管理天下,诸侯均要向王承担义务。据此可知(     
A.区域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文明发展B.亚非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基本趋同
C.大河文明各区域均采用官僚政治D.农耕文明早期国家治理的同一性
4 . 在雅典城邦,凡是被认可为公民的男性成年人都有权利在政治决策中发表意见和投票表决。他们以集会的形式参与政府事务,对议案和政策进行辩论并作出决策。此外,公民均有权担任陪审员、执政官等职务。这说明雅典城邦(     
A.政治决策体现公平公正B.直接民主提高公民参政热情
C.公民看重自身政治素养D.民主制度的核心是公民参与
2023-10-28更新 | 1110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历史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在苏美尔城邦时代,作为神在人间的“牧者'——城邦统治者,他的首要任务是使土地丰饶,国家富有,人民得享安康。为此,修筑运河、发展农业为王之大事。据此可知,在苏美尔城邦时代(     
A.君权神授理论趋向完善B.经济活动影响君主权威的构建
C.国家治理凸显神秘色彩D.基础设施建设广受民众的关注
6 . 《汉谟拉比法典》第五十三条规定:“倘若自由民怠于稳定其田之堤堰,而因此堤堰破碎,水淹(公社之)耕地,堤堰发生破碎处的自由民应赔偿其所毁损之谷物。”此规定(     
A.利于增强人们的责任意识B.反映了当时自然灾害频发
C.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D.激化了国家与自由民矛盾
7 . 公元前5000年左右,埃及出现了城镇政体,各自控制着泛滥平原的某一条带,狭小的生存空间,迫使野心勃勃的地方统治者,极力通过扩张活动扩大自己的统治范围,由此征伐战争不断,最终导致统一集权国家的形成。这可以用来佐证(     
A.自然经济容易造成分裂割据B.国家统一促进了农耕文明的进步
C.自然地理因素影响政治走向D.中央集权有助于奴隶制国家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古印度《摩奴法典》规定,如果青年女子爱上比她种姓高的男子,国王应使她缴付哪怕是最小的罚金;但若她恋上一个低种姓的男子,则应被幽闭家中,严加看管。这说明古印度(       
A.文明发展水平落后B.社会等级制度森严C.法律观念深入人心D.女性社会等级低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长安城布局示意图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卫城布局示意图

材料二   巴黎……也配套建设了放射状的新道路,把火车站与商业中心连接起来,给人以一种处于新的秩序、清洁、高效和美观标准控制之下的印象。超过165公里的新街道——宽敞、笔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街旁点缀着纪念性的新教堂、市场和行政办公楼。私人建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其精致优雅前所未见,既具有外貌的端庄,也具有内部的舒适,很快就在林荫大道两旁鳞次栉比地拔地而起。一个世纪以前的改革者所梦寐以求的城市,现在如此完整地沐浴在一种进步的神采当中,甚至城市的下水道,也在特殊设计的观光车中,向游人开放。

——(美)巴里·伯格多尔著,周玉鹏译《1750-1890年的欧洲建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唐代长安城与雅典卫城城市布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城市发生的重大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城市发展的共性因素。
2022-11-10更新 | 286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印度《梨俱吠陀》(成书于公元前1500——900年间)与中国《佛国记》(法显作于公元416年)和《大唐西域记》(玄奘作于公元前646年)中关于印度四大种姓的记载对比。这说明(     
《梨俱吠陀》《佛国记》《大唐西域记》
婆罗门祭司净行(祭司)
刹帝利武士王种
吠舍农民商贾
首陀罗奴隶农人
贱民___恶人
A.中国僧人对印度社会理解不全面B.中印之间道路不畅文化交流较少
C.社会发展推动种姓制度内涵变化D.种姓制度因历史久远而难以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