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


(1)根据材料一说明希腊的地理特征。这种地理特征对其政治体制造成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初,由于人口密度的增大,渴望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到海上去当海贸商人、殖民者。……这种贸易使希腊本地的经济急速发展,农业生产迅速商品化。与此同时,希腊商船队在运返运送货物方面也获取得很大成功。


(2)据材料二,分析古希腊的海外殖民活动对希腊经济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农业商品化不仅意味着获利,也不可避免地导致激烈的阶级斗争,使群众吵吵闹闹的要求废除债务、重新分配土地。同样城市里新的富裕家庭也要求获得与他们经济力量相符的政治地位。于是所有这些对现实不满的人一道奋起反对由拥有土地的贵族掌权的传统政治制度。


(3)结合材料三分析古希腊政治领域发生哪些变化?其结果如何?
2020-04-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的三省中,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令,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如认为不当,可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尚书省负责贯彻各种政令,“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

材料二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1)据材料一,有人认为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及其造成结果的差异。
(3)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古代中国和雅典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简要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当时雅典40多万人口中,只有4.2万人享有公民权,其中经常出席公民大会的人数只占公民总数的1/6左右,其余9/10的居民,包括奴隶、外邦人和占人口一半的妇女,都被剥夺了民主权利,雅典民主仅仅是奴隶主阶级的少数人民主。

——程汉大《雅典宪政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雅典民主仅仅是奴主阶级的少数人民主”这一观点的理由。

材料二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刘杰《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3-07-0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的故乡、欧洲对外贸易的发源地,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

——吴邦国:《在中希经贸合作论坛上的演讲》

材料二:中国古代的丞相经历了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独相”阶段,到常常七八个宰相在一起议事的“群相”阶段,再到兼相——丞相没有了。这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历程中的一个典型特征,更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读史札记》

材料三:万民法是“市民法”的对称。又称“各族人民的法”。罗马法中调整非罗马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法律。在法的渊源上,主要采取裁判官告示或司法文件、法学家解答、皇帝敕令等形式。在内容上,更多的涉及财产关系和商业关系。体系较市民法更加完备,程序上较为简便灵活,更适用于维护罗马奴隶制和社会经济关系的要求,具有某种国际法和自然法的性质,现代国际法的语源就直接来自万民法,产生于公元前242年。

材料四: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各创立的政治制度。并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罗马《万民法》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5 . 古希腊、罗马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雅典的民主制和罗马的法律更是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领导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材料三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①》第6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希腊两个最重要城邦国家及其国家性质。
(2)写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三次改革的名称及其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贡献。
(3)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制的特点。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罗马法体系完成过程中重大事件
2020-08-1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国家机构虽有分工,但权限的划分比较笼统且权力互相交错。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并非平行关系,行政、司法处于立法监督之下,要对立法机关负责。同时,它又不是一元政治,没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机构,即使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也要受到一定的权力制约。例如,公民大会的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五百人会议主要是一个行政机构,但它又拥有一定的立法权和司法权。

——摘自禹露《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及利与弊》

材料二   唐代,中书门下是制令机关,被称为“机要之司”。门下省的职权主要是“封驳”。“封”即封还诏书,“驳”即驳正百司奏抄。尚书省六部等机构的上奏公文,首先须经门下省给事中的审核,给事中如认为不妥,可以驳回重拟。同时,中书省对百司奏章的拟答批文,给事中如认为不妥,也可驳回修正。给事中的这种职权对尚书省等政务机构的施政行为起到了较好的事前监督作用。

——摘自艾永明《关于中国古代有无行政法之我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机构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唐代三省制与雅典国家机构分工的异同。
7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以“陆地之间”的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它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

堕落的海

“在这千年之中,人类的意识处于梦寐或半睡醒状态”,有史家认为这一时期是“黑暗的时代”,地中海成为“堕落的海”。

材料一   “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公元600年的欧洲和公元1000年或1400年的欧洲有着截然不同的景象。”

——朱迪斯·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二   

      

   图A                                                                                                                        图B   层层分封的等级秩序


      
               图C     教皇为查理曼大帝加冕                                图D   英国贵族市民代表开会
(1)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联系史实谈谈你对“堕落的海”的认识。

贸易的海

古希腊和古罗马人都知道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丝国”(古罗马称中国为“赛里斯”,意思是产丝的地方),并且对丝的生产进行了种种猜测和想象。

材料三   赛里斯人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名震遐迩。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和织布。……罗马的贵妇人们才能够穿上透明的衣衫而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

——老普林尼《自然史》(作者为1世纪博物学家)

材料四   赛里斯人用作制作衣装的那些丝线,并不是从树皮中提取的,而是另有其他来源。在他们国内生存有一种小动物……与树上织网的蜘蛛相似。赛里斯人制造了于冬夏咸宜的小笼来饲养这些动物。这些动物作出一种缠绕在它们的足上的细丝。

——包撒尼雅斯《希腊志》(作者为2世纪学者)


(2)材料中两位作者对丝绸来源的认识有何不同?推测两位作者认识不同的主要原因。

结语

“地中海是世界历史的中心。……地中海是世界的心脏,中圈、印度没有分事海洋所赋予的文明而被合理排除于世界之外。”

——黑格尔《历史哲学》


(3)结合以上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黑格尔观点的认识。
2023-11-1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历史学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他对皇帝、宗室贵族、外戚和官僚在政治方面的残暴行为,生活方面的奢侈腐朽,有所揭露。他为陈胜、吴广作“世家”……为古代、当代的著名学者、医者、商贾以及其他各行各个阶层的代表人物立传,又对天文、历法、礼乐、水利、经济、少数民族,以专章论述。比较具体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正在形成的多民族国家的面貌。《史记》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据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等整理

材料二希罗多德说:“我的责任是报道人们所说的一切,但我自己不一定就相信这些全是真实的。我的这项声明适用于我的全部著作。”公元前五世纪时,他写成著名的《历史》(亦称《希波战争史》)。在他看来,希波战争实际上就是雅典的民主政治与波斯的独裁政治之间的战争:雅典之所以击败波斯帝国,主要就是因为雅典的公民享有民主和自由,而波斯则是一个专制国家。他以纯粹人性化的术语阐释了这场战争和它的影响,他坚决反对任何天神干涉人类事务的想法。在他看来,男人和女人的命运不论好坏,都是完全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的。

——据(美)贝内特。希尔等《西方社会史》等整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司马迁和希罗多德在史学观方面的共同点。

(2)《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能否据此判断历史学等同于文学艺术?为什么?

2017-10-2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