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稷下学宫是中国历史上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办大学堂。它与差不多同时出现在雅典的希腊学园(又称阿卡德米学院、柏拉图学院)堪称双璧。它们是世界上最早的集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思想学术文化中心,分别在世界的东、西方以相似的方式展现出人类早期文明的智慧之光。20世纪初,国学学者邓实在《古学复兴论》中说:“周秦诸子之出世,适当希腊学派兴盛之时,绳绳星球,一东一西,后先相映,如铜山崩而洛钟应,斯亦奇矣!”希腊学派中,最负盛名的“希腊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与希腊学园紧密联系在一起,而稷下学宫则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所在,“周秦诸子的盛况是在这儿形成了一个最高峰”(郭沫若语)。

——摘编自王志民《稷下学宫:文明史上的奇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中国稷下学宫与古代希腊学园兴盛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稷下学宫与古代希腊学园的共同作用。
2021-11-1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神话中的所有人物,无论是神职、人类还是鬼怪,都是根据人的生活习性和性情为模板塑造出来的。从人类对神祇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希腊神话孕育了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哲学,由此人们开始了对世界的本原、宇宙起源等问题的理性思考,并促使古希腊人注重个人权利、个体荣誉感,勇于抗争,思维开放。这些表现人文主义的神话后来通过罗马文学输入欧洲,对欧洲文艺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高寒《浅谈希腊神话中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古希腊无神论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趋乐避苦是人的自然属性。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由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经济的发展使得物质条件得以改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受到影响,走在了反对禁欲主义,追求世俗享乐生活的前沿。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不少人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深入、更直接地追求快乐、享受世俗生活。

——摘编自唐齐粒《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享乐之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神话中人文精神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享乐之风盛行的原因。
2021-11-0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材料二 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内容涉及经济法、婚姻法、民法和刑法等多个领域,严格保护私有财产,竭力维护奴隶主等剥削阶级的利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它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历史资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改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如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埃及的一例文明成果。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法典”的名称。根据材料二,分析该法典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历史资料”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名称。
(4)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三个古代文明的共同点。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荀子认为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四时寒暑、阴阳万物等都有自己的规律,指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但如果“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第一次从理论上把人与神、自然与社会区分开来,是对天命论的有力批判。他还强调人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材料二   普罗泰格拉认为,人与动物不同,人类拥有技术和智慧,并凭借其智慧发明了音节、语言和概念,创造了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不仅如此,人类还拥有政治智慧和品德,以便结成城邦、社会。同时,人人都有参与一切公共政治与社会事务的权利。这是一种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人的力量与价值的张扬,人作为主角开始登上社会历史的舞台,并迅速占据中心位置。

——摘编自龚桂明《人的主体地位的首次确立——普罗泰格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阐释》


(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产生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荀子与普罗泰格拉思想的主要相同之处,并说明其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神话中众神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他们与人一样,具有人的形象、人的优点和弱点。他们表现出来的正是人的千姿百态、喜怒哀乐、气质性情,甚至于人类的癖好。他们表现出的不仅仅是人性善的一面,也有人性恶的一面。他们不过是大写的“人”而已。

——《外国文学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都是先进知识分子,他们是新兴阶级的代表,他们的思想和理念,反映了新兴生产力,对步履蹒跚、长夜无歌的旧社会,扮演着启蒙和掘墓人的角色。文艺复兴时代,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先进知识分子是博识奇能的多面手。例如,但丁既是文学家,又是著述《论世界帝国》的政治家;达·芬奇不仅是大画家,还是驰名的力学家、大数学家兼工程师;哥白尼是近代天文学的创始人,又是数学家;德国的阿丢勒既是雕刻家、画家,又是建筑师。

——《欧洲文艺复兴的“以人为本”与各国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文学中诸神形象所反映的特征及古希腊这种文学表现形式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哪些。根据材料指出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的特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子为了振衰起敝,他想走政治改良的道路,主张复兴周礼,举纳贤才,吸收平民参与政权,使社会回到君子与小人各安其分的局面。这一思想反映在教育上,就以培养能够实现其政治理想的贤才,造就能“弘道”的君子为目标。在孔子看来,实现仁道政治的基础和关键是要靠那些具有仁德思想和才干的人才,教育就是培养从政人才,以道治国安邦。孔子所提倡的“举贤才”“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对于当时的世袭制度,具有一定的批判作用。
苏格拉底对当时的暴力统治深感不满,他的政治理想是社会正义和国家强盛。 在苏格拉底看来,教育也是政治,教人也是从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从政人才。 他认为人们应当为“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意见所支配和左右”,应敬畏有专门知识的人更甚于敬畏其他所有人,是非问题上,只能“站在专家一边”。苏格拉底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用于教育,培养懂得怎样统治的专门人才。苏格拉底的理论又是后来柏拉图的哲学治国论的思想渊源。

——摘编自王金娟《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比较》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商君书·农书》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宋代)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忘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读希腊史笔记》(希腊)在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邦,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围绕材料,结合中外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所写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债务简单地被宣布无效了。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材料二……规定全体雅典自由民,不问他们属于贵族还是平民,一律按财产多寡分为四个等级。凡土地所得年收入达500麦斗者为第一等级,称为“五百麦斗级”,可担任高级官职……

——摘自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2)上述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苏格拉底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材料二 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画上画着

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
材料三  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1)有人说苏格拉底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概括其反映的宗教思想,并指出其实质。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4)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