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希腊化时代各个王国的希腊城市仍然保持了一定的自治传统,有些城市中甚至依然存在着诸如公民大会、陪审法庭以及公民的各种公共活动场所,但作为希腊城邦本质特征的公民团体的集体自治权已不复存在.封闭和狭隘的城邦观念逐渐消失。这反映出希腊化时代(       
A.政治上出现走向统一的趋势B.基本上沿袭了城邦时代的传统
C.城邦仍保持原有的自治状态D.城邦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明确
2024-04-03更新 | 195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023·浙江·模拟预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共和国晚期,庞培最终占领并摧毁海盗的所有要塞,在三个月内基本平定地中海地区的海盗,之后20多年内海盗没有大规模进行海上劫掠。庞培非常重视撒丁行省的粮食供应,奖励撒丁岛托运人公民权。罗马城的粮食供应依赖海港,将来自地中海的物资转运到台伯河的码头。港口设施为粮船停靠、粮食的卸载、储存提供了便利。为此,罗马修建和改建了普特奥利港和奥斯提亚港。

——王茹《共和国晚期罗马城粮食短缺及解决措施研究》

材料二:19501953年,我国出口的大宗产品均为初级产品,1950年、1951年和1952年粮油出口比重分别达到50.4%43.4%47.3%;土产畜产分别占了32.8%23.6%25.8%1950年粮油食品出口额为2.79亿美元,1952年达到389亿美元。当时需要进口的物资较多,但可供出口的产品并不多,粮食首当其中担当了大任。1953年出口的粮食中,出口苏联大豆20亿斤,主要用于换回机械设备,出口锡兰5.4亿斤用于换橡胶。大量的粮食等农产品换取了宝贵的外汇。

材料三:1985年我国粮食净出口271万吨,1986年净出口181万吨。但随着粮食政策的调整,特别是价格政策的调整,粮价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刺激有所减弱。其中,粮食统购加价政策改为粮食合同定购价格,合同定购价格水平有所下降,加上粮食市场价格回落,农民粮食出售价格实际上是降低了。由于经济作物比较收益较高,市场需求旺盛,种植结构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粮食产量出现下降。1987年粮食回到了净进口的局面。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树淼《中国粮食进出口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罗马保障粮食贸易举措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初期我国粮油出口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粮油出口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粮食进出口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说明其成因。
2023-12-14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新高考研究(五)历史试题
3 . 据考证,随着罗马社会的发展,罗马法中只为保持家父地位的持续性而确立的继承制度,逐渐演变出了在承认市民法指定的继承人的同时,裁判官也可允许已脱离父权的和已出嫁的直系晚辈亲属对死者的遗产享有相应占有权的制度。这一演变反映出古罗马(     
A.裁判官拥有司法终审权B.继承权范围呈扩大趋势
C.家产继承人员复杂多变D.父权家长地位长期稳定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以来,统治者为补充内地劳动力和加强军事实力,招引或强制边疆少数民族入居内地,同时由于我国天气有了逐渐寒冷的趋势,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逐渐南下,到了魏晋时期,出现了少数民族内迁、汉族南迁的高潮,最终"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户口,戎狄居半"。"汉胡共政"的局面也逐渐确立,有些胡人政权的主政者是汉人,如氏族君主苻坚重用汉人谋士王猛,一些汉人政权的决策层中也有不少胡人。许多少数民族上层极力推崇汉文化。如后赵的建立者羯人石勒"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训十余小学于襄国四门",安排贵族子弟学习汉语和儒学。汉人的各方面也深受胡人影响,比如汉人头上戴冠旧习逐渐改为使用头巾。少数民族政权还十分重视族源的追溯,如匈奴人刘渊建立汉国(前赵),因当年刘邦曾以公主"妻冒顿",因此匈奴成了"汉氏之甥"。

——摘编自李学勤等编著∶《碰撞中的民族的大融合—魏晋南北朝》

材料二  公元元年前后,日耳曼人开始逐渐南迁,罗马人允许甚至鼓励日耳曼人越过边境来当兵和务农,罗马的产品、技术和思想也影响着日耳曼社会的许多领域。3世纪,在西迁的匈奴人压迫下,日耳曼各部族被迫西移,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民族大迁徙由此而生。在这场"蛮族入侵" 中,日耳曼人逐渐成了罗马的军队将领、政府官员,罗马帝国在蛮族的冲击下最终走向瓦解。在这个过程中,欧洲的人种分布发生剧变,西欧为日耳曼人各分支所占据,包括哥特人、汪达尔人、伦巴第人、法兰克人等,他们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西欧的语言也随之改变。形成日耳曼语、拉丁语两大语系。日耳曼人对旧罗马帝国文明发

达地区的统治结果是产生了一种新的文明。它既不是罗马文明,也不是日耳曼文明。正如恩格斯所言;"日耳曼的文明固然效仿了罗马人的样式,然而却完全独立地发展起来。"

——摘编自李秀珍主编;《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民族迁徙和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相比,魏晋民族迁徙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民族迁徙的意义。
2022-03-23更新 | 515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3+3+3”2022届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公元前509年,古罗马人在废除王权之后,建立了共和国。在古罗马,共和国被理解为是“人民的共同事务”,它不是在某一个地域中的人的偶然聚合,而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这一理解
A.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统治逻辑B.维护了国家多数群体的根本利益
C.彰显了政治思想发展的进步趋势D.实现了罗马法制体系的最终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研究表明,公元前225年,意大利的总人口约为400万,而奴隶约有60万,约占总人口的15%。到公元前31年,意大利的总人口约为600万,而奴隶人口则达到200万,约占全部人口的33%。这一变化(     
A.反映了罗马对外扩张的现实B.直接导致罗马帝国的灭亡
C.激化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D.推动罗马法律走向万民法
2024-04-3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有学者认为,罗马帝国时期的角斗活动“与其说它意味着用糖衣来掩饰强制力,还不如说是罗马统治者自身正在进行逼真的表演。竞技场上的仪式是皇帝通过直接的个人态度变化来控制的方式,以此来造就和操控大众情感的反应”。由此可见,角斗活动具有(       
A.等级性B.政治性C.群众性D.娱乐性
2024-04-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古罗马社会把妇女视为未成年人,法律规定妇女不能拥有债务担保、拥有财产等方面的经济参与权。公元前2世纪前后,不但拥有财产的女性迅速增多,而且她们的财产拥有量也不断增大。这一变化说明(     
A.罗马社会正在转型B.民主政治全面确立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女性已获得公民权
2024-05-2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学考大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公元前366年,罗马共和国选举出历史上第一位平民执政官鲁克尤斯·塞克斯提乌斯。此后,其他原来被贵族垄断的高级官职也陆续对平民开放,平民的身影陆续出现在独裁官、监察官、大法官等职位上。这一变化推动了(     
A.共和国统治基础的巩固B.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消解
C.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D.成文法的适用范围扩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早期罗马法明文规定,普通士兵私自缔结的婚姻不受法律保护,他们的子嗣也无法获得罗马公民权。罗马帝国时期,哈德良皇帝在巡视北非后则修改了法律,不仅承认士兵缔结婚姻的权利,还赋予其眷属及其后代的合法地位。这一变化(     
A.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B.反映了罗马法开放性和务实性
C.适应了增强军队军事战斗力的需要D.旨在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
2024-05-2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密卷(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