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日常饮料的由来


啤酒
是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第一批农业社会用驯化的谷物直接制造的产品。很长时间内,它一直是城市社群中最受欢迎的饮料,因为水的质量并不太可靠。20世纪真正成了一种世界性饮料。

红酒
是地中海希腊和罗马文化的象征,曾长期是西方精英所偏爱的饮料。红酒后来成为世界贸易的一部分,并突出体现于非西方世界精英“西化”上。

蒸馏是阿拉伯人的发明。许多种烈酒在欧洲扩张时期得到传播,特别是用甘蔗酿造朗姆酒。

咖啡
由阿拉伯人引入欧洲,这种异域饮料首先经由咖啡屋在精英中得到普及。19世纪时取代啤酒成为最流行的饮料。咖啡与茶、巧克力一道,推动了对另一种“异域”产品——糖的需求。
由英国人和荷兰人从东方进口,在18世纪变得十分流行。
可可可可树原产于中南美洲,16和17世纪时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纪时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
可口可
跟许多流行饮料一样,可口可乐最初是一种药用饮料。可口可乐是美国的“国民饮料”,象征着20世纪的美国化、商业化和全球化。

——摘编自【比】埃里克范豪特:《世界史导论》,沈贤元译

从上述表格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信息,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一种历史叙事模式,“西方中心论”把西方文明说成唯一正确的文明,把西方历史等同于世界史,未能呈现世界历史的完整性以及文明的多元性、等价性。长期以来,受“西方中心论”的影响,我们教科书的编写内容跳不出以西方为中心,多数研究项目也跳不出西方话语体系,知识结构多取自西方历史书,由此而导致错误的历史认知不胫而走。要破除“西方中心论”,构建中国自己的世界史理论体系,关键在于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形成”的理论,这个理论强调:“世界历史”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形成的机制一方面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方式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是各地、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不断扩大,最终打破了彼此间的壁垒。这就意味着:人类社会既是从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过程,也是从分散到整体的融合结果。

——摘编自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

依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4-2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本土文明的生长,加上包括印欧人在内的民族大迁徙的外来刺激,促进了欧亚大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变革……最早的东西方文明互动,部分发轫于印欧人特别是吐火罗人的民族大迁徙。印欧人拖家带口,坐着当时最先进的兵车(战车)兵分数路,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分批完成迁徙。到公元前500年,从印度河流域到不列颠岛,整个西欧亚大陆都被带入青铜与铁器时代。

——摘编自张国刚《人类的童年与文明的边疆》

材料二   距今4000年前后,西亚传来的小麦在黄河流域日渐推广,粟、黍、小麦等逐渐成为中原腹地的主要粮食……农业和水源为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基本保障,进而也为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一万年黄河文化史和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逐渐形成的基本认识。夏商周以来,黄河流域形成了稳定的以农为本的社会,塑造了人民坚韧耐劳的气质,涵养了人民安土重迁的心态,造就了人民爱好和平的观念。

——摘编自侯卫东《黄河文化:成就中华文明赓续不辍》


有学者认为,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的发展使农村居民安土重迁,而战争、掠夺和占领使印欧民族治下的欧洲社会具有强大的进取心和积极性。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印欧人和中国人对文化交往的不同态度,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有观点均可,并阐述理由)
2023-12-2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12月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换句话说,决定人类不同发展水平的关键是各民族之间的可接近性。最有机会与其他民族相互影响的那些民族,最有可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围绕“文化的交流学习”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中海沿岸各个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借鉴和影响的现象,早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就已经被学者们注意到了。德国著名古史学家迈耶的《古代史》本来写的是西方的古代史,但他把地中海地区视为一个整体,因此,从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开始叙述。20世纪初出版的《剑桥古代史》的主编伯里也认为,西方文明的根源不能到西欧和北欧的凯尔特人和森林中去寻找,而要到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那里寻根。因此该书写的是西方古代史,却也是从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开始的。

——摘编自《文化交流与传播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堕落之海”一说源自柏拉图的著名论断。柏拉图认为一个理想城邦应远离海洋这个又咸又苦的邻居,……海洋会使城市充斥商人和小贩,培育的灵魂具有易变和多疑的习惯,从而使公民不仅相互之间不信任和不友好,也对全人类不信任和不友好,并由此产生出众多精巧的罪恶。不唯柏拉图对海洋持有消极看法,古希腊哲学家大多倡导城邦的自给自足。为了减少海洋给城邦带来的恶劣影响,他们所构建的理想城邦大多离海岸有一定距离。换言之,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便捷的交通不利于维护城邦的正常秩序。

——摘编自陈思伟《微观生态视角下的地中海研究——评地中海史研究》

材料三   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作为欧洲主要的远距离贸易商脱颖而出,就把欧洲经济力量的重心由意大利和地中海永远移到了大西洋。由于被剥夺了作为东方贸易主渠道的地位,热那亚成为西班牙的银行家,威尼斯逐渐成为旅游城市,大西洋诸港口则船只往来不断,以其财富声名远扬。

——摘编自(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赵丰等译《世界文明史(上)》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学者从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开始写西方文明的原因。
(2)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在交往学习中提升的规律是指人们通过交往,使文明相互交流、学习、促进。交往有两种形式,一是正态交往,即和平友好的交往。这种交往方式本身就是文明的体现,或曰文明的交往。二是负态交往,即非和平友好的交往。其极端形式,就是侵略、征服。这种交往方式本身就是非文明的、野蛮的。与上述两种交往方式相联系的学习也有两种,一是主动学习,即在正态交往中,交往双方被对方的文明之美所吸引、所感动,从而相互仿效。二是被动学习。所谓被动学习,即在负态交往中,吃亏的一方为求得自我保存,被动吸收对手之长,以求击败对手的一种学习。

——摘编自陶富源《文明冲突,还是文明互鉴?》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30更新 | 452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三月段考历史试题
7 . 在人类传播史上经历了五次革命——语言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五次传播革命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不仅有力地改变了人类在过去的所感所触和所见所闻,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在现今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开始时间

开始标志

第一次传播革命

10万年前

语言的产生

第二次传播革命

公元前约3500年

文字的发明

第三次传播革命

唐朝初期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传播革命

1844年

摩尔斯发明电报

第五次传播革命

1946年

第一台电脑“ENIAC”诞生

——摘编自邵培仁《论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

依据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运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是指组成文明的诸因素,如语言、宗教、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组织、风俗习惯等,在不断地进行传播和接受,文明在纵向发展的同时,横向上也在相互运动,这是文明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会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结合世界史或中国史相关知识,评述材料中马克垚关于人类文明史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3-07-15更新 | 292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四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蕴含了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影响重塑了我们。慢慢流淌的世界长河中,衍生出多姿多彩的文化浪花。不同的国家、地域和民族,在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化艺术、价值观念、思维习惯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甚至在同一区域的历时性发展中,文化的阶段性表现也都不尽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各个文化之间是隔绝的、断裂的、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交通的改善都给文化的传播延承提供了契机。不同风貌的地域文化支流交汇,才可成就“世界文化的长河”。

——摘编自孙旭《文化交融的美丽结晶》

提取材料中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历史的角度看,任何一种文明出现之后,它既要向外传播,也要输入借鉴,不可能拒绝、排斥其他文明而独立存在、独自发展。它要么吸收外来文明使自己得以演化,要么融入其他文明使自己得以延续。实际上,一种文明都是在不断向外传播和吸收外来文明基础上新生的文明。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之间,往往能够做到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吸收,共生共存,本土文明不仅能够为外来文明留下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而且能够同外来文明融合,促进本土文明的演化。任何文明都不是最初的文明形态,而是融入了大量其他文明因素的新生文明。

—一摘编自聂珍钊《论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建构和谐世界》

阅读材料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