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图为某学者整理的腓尼基字母传播谱系图。该图可用于说明(     
A.西亚文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B.蒙古西征促进了字母文字东传
C.古罗马在文化上被腓尼基所征服D.腓尼基字母成为字母文字的源头
2023-10-06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布托地区(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史前考古层,考古学家发现了两件极具价值的考古文物,一个是泥钉,另一个是抛光的圆锥体,它们都与埃及史前考古层的其他文物和建筑风格迥异。尤其是抛光的圆锥体,很像两河流域乌鲁克时期装饰神庙门脸的手工制品。这表明(     
A.不同文明区域间有一定交流B.世界早期文明逐渐走向联合
C.两河流域文明早于埃及文明D.两河流域的手工业世界领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地球村的出现极大地缩小了居住在世界各地各文化系统内的人们之间的距离,使原本属于各个村落的世界居民“走到了”同一个“村庄里”,经济、技术、文化等等在这个缩小了的地理空间中汇聚在一起,各种相异的文化现象出现在某种同时性的空间中,同时,相异性、多样性、传统性和地方性的文化也在“全球化”中面临着重大而严峻的挑战。因此,在全球化与自身化的双重视野中思考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便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摘编自李建盛《全球语境中的文化多样性与保护问题》


围绕“文化多样性”的主题,从上述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进行阐释。(要求:紧扣主题,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卢浮宫博物馆的一件文物——戈贝尔·艾尔一阿拉克刀柄,属于埃及王朝的创立者,该刀柄是象牙材质,长约25.5厘米,宽约4.5厘米,刀柄正面上方图案中一名成年男子双臂分别搏击两头狮子的主题毋庸置疑来自两河流域,男子连面蓄须、头系宽边发带、上身赤裸、下身着过膝长袍的形象,同样具有显著的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的特色。这件文物(     
A.象征着古埃及王权至高无上B.说明古埃及与古西亚文明相互交流
C.体现出古西亚文明最为发达D.反映出战争加强了文明之间的联系
5 . 帝国

材料一 东征过程中,亚历山大为驱逐波斯铜币而发行带有个人风格的钱币。这种钱币以古希腊阿提卡币制为标准,正反面均有神的肖像,并以希腊语铭文“亚历山大”表明钱币所属,世界原本有多样的货币体系和类型,后来大多放弃了自己的钱币类型,开始仿造亚历山大型钱币。

上图是贵霜帝国时期的钱币。贵霜帝国存在于约1——3世纪中亚和南亚地区。图中钱币上的铭文是希腊语,人物是贵霜国王)。

材料二       当国家不断扩大,并开始统治大量人口之后,它们可以被称为帝国。

阿拉伯帝国简史                                                                 

       
7世纪
阿拉伯国家形成       
半岛基本统一
大规模向外扩张
8世纪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9——13世纪帝国被划分为若干行省,由哈里发任命的总督管理
在蒙古铁骑的进攻下灭亡

英帝国简史

16——17世纪初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建立东印度公司
17——18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
18——20世纪初工业革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成为“日不落帝国”
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印度、南非等英属殖民地相继独立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亚历山大型钱币的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比较阿拉伯帝国和英帝国兴衰历程的差异。
2023-05-08更新 | 590次组卷 | 1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赛里斯”是古代罗马对中国的一个称呼,原意指丝绸。“大秦”是汉朝人对罗马帝国的称呼,认为“其人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这两个称呼能够说明(     
A.古代罗马与古代中国相互间认知准确B.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都已经相互闻名
C.赫梯人的迁徙推动东西方文化间交流D.新航路开辟增强了罗马与汉朝的往来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三个中国”说】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7月1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指出:“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材料 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提出,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三个中国”:

阶段

时间

特征

“中国之中国”

黄帝以迄秦之一统中国民族自发达自争竟自团结之时代也。其最主要者,在战胜土著之蜜族,而有力者及其功臣子弟分据各要地。由酋长而变为封建,复次第兼并。

“亚洲之中国”

秦一统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繁赜、竞争最烈之时代也。又中央集权之制度,日就完整,君主专制政体全盛之时代也。

“世界之中国”

乾隆末年以至于今日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时代。

——摘编自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编《从考古看中国》


“三个中国”并非截然断裂或相互隔绝,而是在发展与变迁乃至断裂中仍旧顽强呈现自身连续性。围绕“三个中国”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清晰,史论结合。)
2023-05-07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国都省考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瑙克拉提斯城曾是埃及第26王朝时期的希腊据点,在这里出土了希腊式陶碗,碗的边缘有斯芬克斯神的头像。这表明了(     
A.埃及文化与希腊本土文化的交融B.古代希腊神话对埃及文化的影响
C.古代埃及通过战争征服了古希腊D.希腊的制陶技艺传播到古代埃及
2023·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图是某学者研究古代世界文明交流与传播时所做的示意图。从图中可知古代世界文明具有(     

注:古典文明指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①相似性       ②多元性       ③互鉴性       ④继承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023-05-06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23届高三选考科目押题(三)历史试题
10 . 以下关于世界古代史的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结论
A公元前8世纪,亚述对外扩张,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有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
B《摩奴法典》规定:“(人类始祖)命婆罗门学习和传授吠陀,执行祭……身低贱的人,若从事高贵种姓的职业,国王应该立即剥夺其一切所有。说明当时印度人职业世袭,生活界线分明。
C阿富汗出土的犍陀罗佛像,创作于公元2至3世纪,五官和头发造型都与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极为相似。印证了古希腊文化开始传入西亚地区。
D今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的一座陵墓中出土了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瓷器云龙纹青花梅瓶片。15世纪左右东非国家与中国贸易往来频繁。
A.AB.BC.CD.D
2023-05-01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