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印度)及玛雅人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板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情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材料二   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明,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加大,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以及谈谈你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天,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地发现古代伊斯兰帝国与现代的联系:文化贡献、数学和科学发明等。这些持久的贡献是穆斯林从被征服的民族那里借来的,并打上了自己独特的印迹。阿拉伯语不仅变成了从波斯到比利牛斯山的主要日常用语,而且代替了波斯语、希腊语等帝国境内多种语言,成为主要的文化工具,是有力的文化融合剂。伊斯兰教作为阿拉伯半岛和阿拉伯先知的产物,它不仅要求人们顺从新的信仰,而且要求人们顺从新的社会-实际上就是顺从麦地那政府和先知以及后来的帝国。8世纪初,穆斯林从中国工匠那里学到了造纸术,纸张日渐普及,不久所有大城市都建立了学校和图书馆。

——摘编自【美】罗宾.多克《伊斯兰世界帝国》

材料二 阿拉伯文明对中世纪西欧的文明,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当阿拉伯文明兴盛之时,西欧正处于“黑暗时代”,古典文明这时已大半不为人所知,只有教会还保留着些关于亚里士多德的知识。阿拉伯人翻译了许多中世纪西欧几乎已无人通晓的希腊文著作,并创造出自己的文化,这些后来都陆续传回西欧,使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从落后中逐渐苏醒过来。阿拉伯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促进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交流。印度的数字,中国的三大发明,都经由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而后推行于全世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摘编自马克连《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文明的主要特征。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伯文明的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学著作中关于“世界古代文明”的目录

第一章   人类的史前时代第二章早期的文明第一节早期埃及
第二节   两河流域的最初文明第三节印度河流域文明第四节爱琴文明的产生
第五节   黄河流域的夏王朝第三章早期文明的发展
……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第一编   农业文明时第一章古代西亚文明第二章古代埃及文明
第三章   古代印度文明第四章古代中华文明第五章古代希腊文明
第六章   古代罗马文明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一起,连成了一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从而使各帝国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响。当然,即使早在古代文明时期,也始终存在着某种地区之间的相互接触,如游牧部落向四面八方的入侵就是一个证明。但是,在古典时代,技术进一步发展,使农业和文明的扩展大大超过过去,商队的路线已遍绕整个欧亚大陆,欧亚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更为紧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权。……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两部著作对“世界古代文明”叙述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典时代欧亚联系加强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途径。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三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1)材料一中的①②③④是世界代表性的文明古国。其中,以水生植物晒干制作成“纸草”的古文明区域是_____;在泥板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_____。用众生平等、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产生于_____;提倡用儒家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阿拉伯人在对古代文化继承和发展后,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贡献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中古时期朝鲜是如何从中国“吸取营养”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图所示

(注:古典文明指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摘编自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结合世界古代史相关知识,从“文明的汇聚与传播”角度对材料进行说明。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在交往学习中提升的规律是指人们通过交往,使文明相互交流、学习、促进。交往有两种形式,一是正态交往,即和平友好的交往。这种交往方式本身就是文明的体现,或曰文明的交往。二是负态交往,即非和平友好的交往。其极端形式,就是侵略、征服。这种交往方式本身就是非文明的、野蛮的。与上述两种交往方式相联系的学习也有两种,一是主动学习,即在正态交往中,交往双方被对方的文明之美所吸引、所感动,从而相互仿效。二是被动学习。所谓被动学习,即在负态交往中,吃亏的一方为求得自我保存,被动吸收对手之长,以求击败对手的一种学习。

——摘编自陶富源《文明冲突,还是文明互鉴?》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30更新 | 455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至1世纪希腊世界与中国部分大事简表

时间事件
希腊世界中国
公元前460年-
公元前446年;
公元前431年-
公元前406
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爆发两次战争
公元前403三家分晋
公元前379年-
公元前387
底比斯与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
公元前354魏齐桂陵之战
公元前338马其顿与雅典、底比斯之间爆发战争
公元前334年-
公元前324
亚历山大东征,建立起希腊化的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318(第一次)五国联合(合纵)攻秦
公元前260秦赵长平之战
公元前323年-

公元31

亚历山大病逝,帝国分裂。巴尔干半岛混战重启,最终被罗马人征服。秦逐渐统一天下;汉建立并巩固大一统帝国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材料二 从文化上来说,希腊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而我们中国是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两个国家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从文化底蕴上来说二者有着同样的经历。在进入国家文明之后的第一时期中,两国的历史脚步所表现出的国家文明特质,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古希腊国家文明的突然中断性,与古印度文明的突然中断性极其相似,都是强势异族入侵,都是原生文明毁灭,都是陷入黑暗与深渊。早期中国的国家文明的发展脉络清晰、轮次分明、记载翔实,国家行为非常有力而活跃,国家制度的体系化已经形成了坚实的独立文明根基。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国家文明的发展,表现出了鲜明的主体传承性与连续性递进的发展性。

——摘编自孙皓晖《早期中国与古希腊文明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中国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历史演变的共性与差异。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文明特质、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思想文化等角度简析当时中国和希腊历史发展趋向出现差异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罗马帝国,中国丝织品物以稀为贵,以致不得不颁布一部限制奢侈法来禁止男子们穿丝绸衣服。在中世纪,元代中国的丝织品和绘画与意大利和文艺复兴的形成并非毫无关系。随着东印度公司的创立,东方的各种产品纷纷朝欧洲涌来,随之带来亚洲的各种艺术产品,尤其是中国某些艺术品。

——摘编自(法)艾田蒲《中国之欧洲》

材料二   地中海地区曾经使用的是一种横帆帆船,这种帆船在气候恶劣时较易于驾驶。阿拉伯人使用的是高大的三角形纵帆帆船,它操纵灵活,能逆风行驶。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纵帆帆船传入地中海地区,进而传到大西洋。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设计师结合两种帆船的优点。制造出三桅船,可在任何天气里航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历史的长河中,19世纪成为一个突出的时期,这个时期欧洲统治者和知识精英坚信他们处在进步的最前沿,体现了世界顶级文明——如此露骨的自信在19世纪前不曾有过,一战以来也未再出现。

——据(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中国传入欧洲的文明成果有哪些,并结会所学知识概括其传播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欧洲是站在东方的肩膀上崛起的”……说法的合理性。(至少举二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以来欧洲人自信心下降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各个古代文明的发展,因此在文化上也表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大体说来,印度人重视宗教,中国人重视伦理教化,希腊人追求理性,罗马人注重实用,埃及人讲求来世。当然,这些特点不是绝对的,有些是各文明所具有的,有些则相互渗透。如佛教前传入中国、东南亚、日本和朝鲜,希腊人曾统治埃及和西亚,罗马人曾领有东地中海和高卢等地区,并给这些地区的历史发展以巨大影响。不过,所有这些对当地原有的文明来说,很难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当地原有的文化。

——摘编自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各个人群之间的互动反过来产生了规模空前的交流,这些交流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区域。有一些交流是生物种群方面的: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以及病菌都传播到未曾到达边远的地区。航海探险唤醒了商业贸易的繁荣,为了寻求贸易机会,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8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建立起环球贸易和交通网络。

——摘编自【美】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战后欧洲实现联合的原因很多。冷战的国际背景是欧洲联合重要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则是法德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政治基础。一方面,残酷惨烈的二战促使欧洲人对民族国家和战争的反思达到了空前的程度,直接催生了欧洲联合的许多思想和理论。另一方面,欧洲人在战争期间就进行了欧洲联合的实践活动,战争结束后又陆续在军事、外交、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尝试开展合作,把欧洲联合运动推向了高潮,并且以建立煤钢共同体为开端,开始了欧洲一体化的漫漫征程。

——摘编自姜南《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欧洲联合运动的兴起》


(1)依据材料概括古代文明的特点。
(2)指出推动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的重大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分析该事件带来的影响。
(3)依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联合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中国外国
距今约1万年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约公元前3100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约公元前2900苏美尔地区产生一系列城市国家
约公元前2070—约前1600夏朝时期
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基本统一两河流域
约公元前1600771商朝和西周时期
公元前770—前221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开始兴起
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产生一系列国家: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
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入侵波斯帝国,后灭亡波斯,建立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221秦朝建立
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统一地中海地区,建立帝国
25东汉建立
12世纪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受阻返回罗马帝国空前繁荣: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