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罗马帝国,中国丝织品物以稀为贵,以致不得不颁布一部限制奢侈法来禁止男子们穿丝绸衣服。在中世纪,元代中国的丝织品和绘画与意大利和文艺复兴的形成并非毫无关系。随着东印度公司的创立,东方的各种产品纷纷朝欧洲涌来,随之带来亚洲的各种艺术产品,尤其是中国某些艺术品。

——摘编自(法)艾田蒲《中国之欧洲》

材料二   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黄邦和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三   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中美主要展品对比

国家代表性展品
中国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蓝等
美国世界最大的1400马力蒸汽机、电报机、电话、照相机等

——据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中国传入欧洲的文明成果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传播途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起始于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给东西方文明带来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1876年费城博览会中美两国展品的不同之处,据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024-05-1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材料二 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就与贫穷为伍”。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这样的条件并没有阻碍古希腊的文明化进程。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而强大的东方邻国本可以轻易地把这些不速之客们赶回大海,但他们对希腊人的到来却表示欢迎。他们认为,商贾云集,有利于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摘编自陈燃《简明希腊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华文明“不主张远征”的原因和这种特性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古希腊进行海外殖民活动的原因,以及这种活动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3)综合以上两则材料,你认为应怎样看待亚欧文明的差异?
2024-04-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自19世纪中叶起,中亚地区陆续出土了大量巴克特里亚王国钱币,根据钱币出土信息,该钱币为公元前3世纪中叶发行。钱币一面为塞琉古王国安条克二世的头像,另一面为手持雷霆枪的古希腊宙斯神像。该钱币可用于说明(     
A.亚历山大东征对文化的影响B.古希腊文化中心的东移
C.希腊政治制度在中亚的移植D.东西方贸易的繁荣程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至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材料表明大秦(     
A.尝试与汉朝建立直接联系B.编订了《查士丁尼法典》
C.基督教成为其国教D.与中国处于联系隔绝状态
2024-01-01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腓尼基字母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材料说明腓尼基字母是(     
A.世界字母文字源头B.玛雅文字源头C.非洲象形文字起源D.中国文字起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前 522一前 486 年),波斯帝国几经扩张,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大流士一世把波斯帝国划分为 23 个行省,每个行省相当于一个被征服的独立国家或民族。各行省在保障中央的主权和国家统一的前提下,享有较多的自治权,这些被征服地区“都保留着它们自己的特性、风俗和法律。有些邦国甚至有它们自己的国王;同时每一国都有它的明显的语言文字、军备、生活方式和风俗礼制”。大流士还进行过法典的编纂工作,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法典,《贝希斯敦铭文》(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的石刻,以古波斯文、新埃兰文和巴比伦文三种文字写就)中多次提到“国王的法律”

——摘编自亓佩成《去代西亚文明》等

材料二   秦始皇废诸侯,立郡县,郡下设县,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县以下设乡、里和亭。秦朝还将人民改称为“黔首”。在政治空前统一的情况下,始皇帝启动了致力于“书同文”的文字整合提升工程,将书体各异的文字校正、规范为小篆,并推出规范文本,颁行全国,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秦统一后,还以商鞅变法以来的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明法度,定律令”,缘法而治,朝廷希望用律法统一人们的思想,使“万民皆知所避就”。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大流士一世与秦始皇在巩固疆域辽阔的大帝国方面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世界大帝国建立和巩固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人类学家弗朗兹•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在此,作者强调(       
A.社会群体的进步主要不靠内因推动B.文化交流对文明发展进步意义重大
C.群体之间的影响是多样而且相互的D.发展滞后的群体亟需打破闭塞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犍陀罗艺术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时带去的古典希腊文化与中亚、印度次大陆文化融合的结果。近年在甘肃地区发现的佛教遗存,其中部分遗物反映出犍陀罗艺术的踪影。这表明,在古代(       
A.战争加速文明衰败B.希腊文化领先世界
C.文明因交流而多彩D.文化重心不断东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图体现了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B.文字记载的主观性限定解读历史的边界
C.历史文化记忆的传承性塑造族群身份认同
D.历史资料的多元性推动历史认知的进步
2023-12-19更新 | 16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十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