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   城市居民主要都是从富裕的农民阶层走来的,但也包括流浪者、逃跑的农奴,还有小贵族们那些野心勃勃的子女。总之,就是快速增长的人口中多余的人全都聚集到城市里。城镇最初也受其地区内的贵族、主教或修道院的管制,因此,地主可以向城市居民征收各种赋税,也可以维持城镇的秩序。但是,城市里最富有的居民——商人们,早早地就开始反对这样的操作。他们强烈希望能够拥有更适合商业人士的特权:免付一些费用、行动上的自由、免费过路(过桥费和过堡费)拥有城镇财产,以及自治的自由。到12世纪时,地主们已经开始赋予商人们上述权力的一部分,甚至全部。这些规矩被写进“自由特许令”里,或称“城市特许令”。有的贵族是迫于城市暴动和反抗的压力;有的认识到他们辖地内这些繁荣的商业中心能带来的经济利益,而自愿发布这些法令;还有的贵族则主动在新城镇发布特许令,通过给予优惠条件的形式吸引商人们的到来。要求城市自治的呼声如此之高,有的历史学家甚至写道,在12世纪发生过一次“自治运动”。实际上,每一个城市特许令都造就了一个半自治的政法实体,在欧洲的许多地方被称为“市自治体”。市自治体有自己的政府、法庭、税务机构和关口。城市居民通过他们自己的法庭来实施他们自己的法律,有自己的税收方式,简单地说,他们有了处理自己事务的权力,这才是最有意义的。

——摘编自【美】朱迪斯·M·本内特、C·沃伦·霍利斯特著《欧洲中世纪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城市自治的原因并指出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城市自治的意义。
2023-06-28更新 | 7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1521年,王阳明在任南赣巡抚期间,对当地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社会治理。王阳明采取行动,先后平定了横水、桶岗等处盗乱。为有效管理当地户口和百姓,他颁布了《十家牌法》,规定:十家为一牌……遇面生可疑之人,即行报官究理;或有隐匿,十家连坐。面对盗贼猖獗,他实施了在当地挑选骁勇绝群、胆力出众之士的政策,有效地解决了军力不足的问题。为解决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难题,他以“良知”说为思想武器,通过阐明是非曲直、人性善恶,直击盗贼心灵软肋,进而将之感化。及至清代民国,王阳明的治理模式依然沿用不辍,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制度。

——摘编自陈海斌《从王阳明与海瑞赣南施政看明代基层社会治理》

材料二“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是对法国分封制度最好的诠释。较为独立宽松的政治体系使得小领主们各自为政并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管理制度,其辖区相较于大领主便构成了早期的自治单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土地的流转,再加上自由民数量的增加,以乡绅为基层领袖,以自由民为重要参与的法国乡村自治初见雏形。13世纪在许多教区出现的以数百户村民构成的社区便是法国乡村自治的真实写照。

——摘编自沙家辉《乡村振兴中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结构性保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阳明治理南赣地区的主要措施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时期法国基层自治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同封建领主斗争的过程中,由于本身力量软弱,往往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城市就向王权寻求有力的支持……而国王要同大封建主斗争,加强王权,也需要城市的支持。……联盟的结果,一方面使主权不断加强,王室领地不断扩大,国家逐渐统一。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取得了自治权,保证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终于在13世纪末14世纪初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李勤等《中古西欧城市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奥斯曼帝国的工商业曾达到一定的繁荣程度。中央政权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有计划地统一开辟边境自由贸易区,大力扶持和促进对外贸易和过境贸易。东方的丝绸、香料、瓷器经由这里输往西欧,而西欧的毛织品等也借道转输中亚等地,帝国则从转口贸易中获利匪浅。为维护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在城市里国家严格控制生产,消费、流通等领域,盐、肥皂、蜡的贸易由国家垄断,利润一般严格控制在10%-20%之间。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以及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奥斯曼帝国经济繁荣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商品交换的繁荣和百业兴旺,宋朝官府为了便于管理、征收货币税和实物,于是将大小商户按同行归口组织起来,当时称为“行”、“团”。此时的工商业团行不是工商业者为维护自身利益,在与封建势力的斗争中自发组织起来的团体,而是封建官府为了便于对工商业者进行科索、派役乃至掠夺,强制工商业者参加,主要为官府服务的组织形式…….宋代行会也是一种垄断性组织,如不是本行中人,即不得在当地营业。会员间在工商业上发生纠纷时,须交由行会仲裁,仲裁结果具有强制性。

——摘编自刘营《宋代行会初探》

材料二   中世纪以来,西欧城市中的各行手工业者为了维护本身的利益,应对外界的压迫。威胁及各种不利因素斗争,有必要结成一种团体。如在意大利的佩鲁贾市,当警钟响起时行会成员应立即放下手中工作,在执事率领下,成战斗队形在指定地点集中,准备战斗。同时,行会逐渐形成完整的组织系统,由全行大会选举行长及其他执事人员,讨论并决定重大问题,并决定对一些违犯行规者的处分。在市政管理上,行会往往负有某种义务,通过它组织市民进行选举,征取税款,建立城市武装等。为保护其成员的经济利益,某些方面虽有一定的保守性,如等级颇严,要求均等,反对竞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行会为工商业者在封建社会中的立足与发展,起到了相当积极且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摘自杨师群《宋代城镇工商阶层述论——与西欧中世纪城市市民的比较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行会组织出现的原因,并指出这一时期行会基本职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世纪西欧行会组织的特点,简析其影响。
2023-04-18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协同体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伊斯兰的遗产》中道:“伊斯兰(医学与)科学映射着希腊的光芒,当希腊科学的白昼流逝,伊斯兰(医学与)科学的光辉犹如月亮,照耀着中世纪欧洲最黑暗的夜晚。”这说明(     
A.古代希腊文化走向衰亡的原因B.中世纪欧洲文化的宗教色彩浓
C.阿拉伯文化促进欧洲社会进步D.欧洲近代科学的产生过程曲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早期的城市,古代繁华都市尽遭破坏。残存的城址,只含有政治、军事和宗教意义。期间,偶尔可见贩卖食盐、刀剑和奢侈品的行商小贩,其经济意义无异于乡村,具有浓厚的自然经济性质。……10世纪前后,一大批古罗马大城市如罗马、米兰、巴黎、马赛、里昂、科隆、特里尔等相继复苏,成为西欧中世纪城市中的佼佼者。更多的工商业城市完全是新兴的。据统计,1100-1300年,英国新兴的大小城镇达140个。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对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纷繁复杂的广泛影响。12世纪以后,西欧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地方集市、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区域逐步形成。各地经济联系普遍加强,为西欧一些国家从封建割据走向集权统一创造了物质前提。领主们在庄园内部弃农经商,以谋厚利,使庄园自然经济为货币经济所排挤。

——摘编自晏绍祥、李隆庆《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根据材料,概括中世纪早期城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归纳中古后期西欧城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兴起对中古西欧的影响。
2023-04-17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城市获得各种不同程度的自治权,是西欧中世纪的普遍现象,它是由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决定的。许多城市经过反复的斗争与谈判,最后总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和自治权。

意大利的城市经济繁荣,历史上的民主传统,工商业的发展,促使城市居民要求政治自由。城市居民在同管辖城市的主教斗争中,与皇权结成同盟,被皇帝授予城市特权,准许城市自治。11世纪后期,意大利的一些城市首先获得了自治权,并建立起城市自治政体。其市政长官由选举产生,并且沿用古代罗马执政官的称号。

——摘编自邹敏《论民族区域自治权的源与流》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获得各种不同程度自治权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的主要历史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代各类民事诉讼案件中,以田讼最突出,其中扬州、淮南、福建等地邻里之间、族人之间、主客户之间等土地之争频发。自北宋初年起,官府就不断修订与田产相关的条法。南宋宁宗年间,有吕氏兄弟二人分户而立。弟死无嗣,其兄吕文定向官府讼告堂叔占据其弟田产。经审理,堂叔已实际购得该田产,但吕文定事先不知情。官府根据“凡典卖物业,先问房亲。不买,次问四邻”条法,判田产归吕文定所有。

——摘编自牛杰《宋代民众法律观念研究》等

材料二   中世纪的西欧庄园里,份地受让人须经庄园法庭将土地先“交还”给领主,再经领主“接纳”后才能取得土地。领主与份地受让人的约定条件、交换过程以及相关义务都载入庄园法庭的卷档中。农民拥有的土地不能随意交换和买卖,但领主也不能随意收回。在一个案件中,领主试图剥夺一个农民的某些土地,理由是农民超过了其有权持有的数量。该农民争辩说“此前一直根据习惯法持有几份地产,而无需特许状,也未受罚和受到指控”。庄园法庭审理的最后结果是“将这个问题搁置起来,直到达成更充分的协商”。

——摘编自肖培栋《浅析西欧中世纪农民对土地的合法占有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社会田讼现象频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土地制度的特点,说明庄园法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两则诉讼案例体现的不同法律理念。
2023-02-28更新 | 769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常熟市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阶段检测(1月)历史试题
9 . 公元2世纪末,阿克苏姆王国的阿杜里斯港成为红海贸易的重要集散地,在此后数百年里富甲一方;但该港口自7世纪中叶起迅速衰落,百余年后被彻底废弃。该港口衰落的原因在于(     
A.班图人的大迁徙B.丝绸之路的中断
C.蒙古帝国的西征D.阿拉伯人的扩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帝国兴起之初即形成了较为强大的中央集权,以皇帝为中心的庞大官僚机构层层控制着包括教士在内的社会各个阶层,教、俗两大主流文化在拜占庭帝国不是作为对立物存在的,而是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拜占庭文化在其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尚古倾向,兴建的“新罗马”城无论从整体规划、具体建筑样式,还是内外装修、建筑材料都模仿古典希腊罗马建筑。同时,拜占庭文化还兼收西亚、远东民族文化营养融合在自身之中,以满足新的需求和弥补自身的不足。在4世纪到15世纪的千余年期间,拜占庭文化一直是该地区发展水平较高的文化之一。

——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文化的特征》

材料二   纵观拜占庭历史,其文化科学受到历史的传统对人们思想的束缚,使人们更乐于因循传统而不思进取;国家和教会对人们思想和文化活动的干预性太强,皇室成员虽积极参与拜占庭文学和史学创作活动,但这种参与却一向以“罗马地中海世界一统”的正统思想为基础,着力于恢复“往日的”辉煌和中央帝国的强大,并不十分鼓励人们的创造性。因此,真正使古代典籍重获新时代的生命力的,还是那些属于文艺复兴新时代的意大利人而不是古代希腊人,也不是那些已经习惯于僵化教条思维模式的拜占庭人。

——摘编自徐家玲《拜占庭与西方世界的文化联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文化的特征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拜占庭学者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在继承古典文化过程中的不同表现及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