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646年1月1日,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规定: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效仿唐朝制度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对官吏实行“食封”和“俸禄”。这表明日本(     

A.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B.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C.全面效仿唐朝政治制度D.谋求中日关系的对等
2024-02-20更新 | 330次组卷 | 57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2 . 基督教认为,人的灵魂不死,人人都有来世,并为现世的恶人与善人建构了不同的彼岸世——地狱与天堂。基督教一方面承认人有原罪,另一方面指出任何人都不是因为原罪而是因为自己作恶才坠入地狱的。这说明基督教(     
A.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B.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C.有劝善抑恶的社会功能D.严重束缚人们个性发展
2023-06-30更新 | 172次组卷 | 37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往中世纪经济社会史研究中,西欧的城市总是象征着自由和进步,由资产者缔造的城市也被认为是孕有自由的资本主义的母体。但通过对1113世纪西欧城市的具体考察,可以发现情况恰恰相反。因此对于西欧中世纪城市“自由”的说法,需要给予更多的批判和认识。

——朱明《城市的空气不一定自由一重新审视西欧中世纪城市的“自由”》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围绕“中古时期的西欧城市”,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独立的提出观点,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史观得当,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10-26更新 | 177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巨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如图为11-15世纪欧洲大学分布图。其本质上反映出当时欧洲
A.人文主义获得广泛传播B.社会经济趋于活跃
C.世俗教育突破王权束缚D.商业中心发生转移
2021-05-11更新 | 41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罗马共和国时期,上层人物都以学法为荣,以不懂法为耻。要想做大官,一定要先当一段时间的法官,退职的大法官则多进入元老院或被派到外地去当总督。由此可见,罗马法的发展是因为
A.统治阶级的重视B.经济发展的需要C.法律体系的严密D.公民意识的觉醒
6 . 中世纪的欧洲孕育着近代的曙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三   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立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依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欧洲中世纪所持的观点,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阐释。
2021-04-25更新 | 2020次组卷 | 55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9世纪时,英法等国国王为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书,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因此选择支持国王;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逐渐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再是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西欧城市的这一变化
A.导致了封建国家的分裂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兴起
C.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D.制约了代议制民主发展
2021-04-21更新 | 2315次组卷 | 60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名城锡耶纳被誉为"中世纪城市的化身",其城市结构形态在中世纪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意大利乃至西欧的某些历史现象。其变化如下∶512世纪,锡耶纳最辉煌的建筑是教堂,大教堂及其前面的广场成为城市的中心。除了大教堂作为宗教中心外,还有分散在城市各处的权贵家族私邸,这些权贵各据一处,私战不已。从12世纪开始,整个欧洲的商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而锡耶纳在13世纪下半叶成为欧洲经济最耀眼的明星。经济的发展推动锡耶纳平民阶层迅速崛起,并作为一股政治力量,在市政府中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13世纪末开始修建的锡耶纳市政厅及其塔楼逐渐成为整个城市的中心并占据了全市最高的位置。教会开始被置于市政府的庇护之下,一方面,大教堂成为市政府和市民用来宣扬城市荣耀的手段,另一方面,市政府也充分借助教会的权威以维护自身统治。

——据朱明《从大教堂到市政厅∶中世纪晚期锡耶纳的城市空间转型》


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的知识,从上述简介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进行简要评述。(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述准确全面。)
9 . 培养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下列事件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罗马共和国的建立②土耳其攻占了君士坦丁堡
③克洛维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④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在西欧盛行
A.②④③①B.②③④①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产生,东西方国家都完成了由神权建筑(宗庙)向皇权建筑(皇宫)的转化,但两者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异,在西方城市主要是“并存”,而在古代中国则主要是“融合”。在古代西方城市,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结构。相比之下,在中国,“天子”即“上天之子”,皇宫建筑或官府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最宏伟的建筑物。

——摘编自黄志宏《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变》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古代东西方国家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的不同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