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权、教会与城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的时代”,是契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醉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下列史实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有(     
①封君封臣制度     ②庄园与农奴制度     ③各国王权的加强     ④各地兴起众多城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4-05-1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工业革命以来,都涉及到城市的发展变化,而城市的发展反映出不同时代社会经济与人们观念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城市培育了很多新的经济理念。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的主体们(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新兴的市民阶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他们认为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财富被当作不断地逐利的意识并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同时,市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他们将所获财富部分地用于改善生活,大胆积极地消费,而这种享受生活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后,这些新的经济理念也正是15、16世纪以来欧洲实现社会转型的内在因素。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材料二   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了不到80年的时间,城市化率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1851年的人口普查表明,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1%,而同期的法国是25.2%。事实上,英国城市化的速度之快,城市化率之高与其经济结构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压倒性优势,如雨后春笋般崛地而起的工厂需要大量劳动力,同时工业革命也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大批农民脱离土地,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在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受工业革命影响最大的制造业和采矿业城市发展速度最快,如曼彻斯特、伯明翰,而以纺织工业为主的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更是起了先锋的作用,同时,英国的一些传统老城却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甚至消失……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后,由于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英国对劳动力和科技人才的需求,外来移民逐渐增多,所以英国大城市吸收的大量的外来移民,如德国人、希腊人、瑞士人、法国人以及各国的犹太人,他们集中移民至大城市,尤其是伦敦。……但是工业革命推动新兴工业城市的出现和人口的大量聚集,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环境的急剧恶化。

——摘编自《英国19—20世纪城市发展演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城市培育的新的经济理念。并结合15、16世纪相关史实说明这些新的经济理念在近代欧洲文明成型过程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500-1500年,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作为东方儒家文明与欧洲基督教文明交流的桥梁,其本身的辉煌成就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美]斯图亚特·戈登《极简亚洲千年史》

材料二   11-12世纪,西欧文明赖以存在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个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以活跃的货物交换为基础的经济逐步恢复,以及随之而来的货币流通量的增加。这些新现象对中世纪文明的各方面——政治、文化、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李腾《秩序重构下的11-12世纪欧洲政教之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古时期亚洲伊斯兰文明的代表国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1-12世纪西欧出现的新变化的表现及其主要影响。
2023-05-10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中古后期的欧洲,城市逐渐成为政治活动的主战场,“最激进的运动总是最先出现在城市”“从12世纪起出现的异端邪说,无一不是在城市中有人皈依”。这一现象说明(       
A.文艺复兴运动促进社会变革B.对外贸易促进思想文化交融
C.城市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D.社会结构因经济发展而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9世纪时,英法等国国王为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书,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因此选择支持国王;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逐渐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再是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西欧城市的这一变化(     
A.适应了资产阶级的需要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兴起
C.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D.制约了代议制民主发展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1-13世纪,封建制度已经成为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上层建筑,从国王开始,用封建君臣关系和"下级联系在一起。国王下面是大封建主,然后层层封授土地,封建君臣构成等级连锁,下级对上级的义务主要是军役,上级对下级的义务主要是封赐给他一块土地。

——摘自佛朗索瓦·冈绍洛夫《何为封建主义》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西欧,称雄一方的封建领主掌握着城市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他们想方设法地加强对城市的榨取和勒索……在英王亨利二世同封建领主的斗争中,英国市民坚定地站在了国王一边。在那些国王无力实现统一的国家里,中世纪城市则采取了城市同盟的形式与封建割据势力抗衡。米兰市民发动了武装起义,将领主米兰大主教及其所属军队逐出城外,取得了自治地位。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为争取自治权采取的手段并分析其对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
2021-05-08更新 | 18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是楔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二   “秦汉以后无‘封建’”是当今学术界常见的一句话,言外之意是秦汉以后的中国与“封建制度”下的西欧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较明显的差异。


(1)请用相关史实来解释说明:材料一中作者对欧洲中世纪所持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和西欧的社会差异。
2021-05-0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