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权、教会与城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中世纪的西欧“如果有革命思想,公开反对教会和封建统治,则会被教会扣上'异端”的罪名,送进宗教法庭接受审判,甚至被钉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据此可知,中世纪的西欧(     
A.基督教会控制着人们思想B.革命思想得到了蓬勃发展
C.封建势力依附于基督教会D.宗教法庭取代了世俗法庭
2023-04-06更新 | 1562次组卷 | 2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让罗马教会必须要适应新的环境,寻求新的政治保护和依靠,以振昔日的权势。而法兰克王国从克洛维到查理大帝,为了巩固统治和进行扩张,也深知需要罗马教会这样一个有力的精神工具。这表明,法兰克王国时期(     
A.教会的权力大于世俗王权B.基督教控制了西欧精神世界
C.国王利用教会扩大了疆域D.教会与王权相互需要与利用
3 . 774年,查理大帝率军前往罗马,解救罗马教廷免遭伦巴德人的吞并。800年,查理大帝再次出兵意大利帮助莱奥三世教皇清除教廷内部的帮派斗争,摆脱了意大利世俗贵族的控制。这从侧面反映了
A.欧洲的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增强B.教权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占据上风
C.罗马教廷是维护君权的重要力量D.基督教会与世俗王权的利益一致
2022-02-19更新 | 1915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1至12世纪,欧洲城市兴起了两类不受教会控制的新型学校:一类是专门学习拉丁语的学校,另一类是学习阅读、写作、商业代数和簿记的学校。第二类学校不但常常人满为患,而且经常会冲击第一类学校的生源。这主要因为欧洲(       
A.各国教权不同程度削弱B.自治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多
C.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发展D.世俗统治者对教育的重视
2024-03-21更新 | 666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平高教育集团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9世纪时,英法等国国王为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书,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因此选择支持国王;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逐渐成为国王统治机构的重要成员,教士已不再是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西欧城市的这一变化
A.导致了封建国家的分裂B.得益于宗教改革的兴起
C.有利于封建王权的加强D.制约了代议制民主发展
2021-04-21更新 | 2315次组卷 | 60卷引用:湖南省邵东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
6 . 百年战争时期,英国的城市和商人为国王提供了大量巨额的贷款支持国王的战争,国王也给予他们不少的利益,如免征关卡税、摊位税等市场特权,授予城市自治特许状等。在王权与教权对抗的过程中,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国王有力的支持者。这说明,中世纪后期的英国(     
A.解决了王权与教权的矛盾B.国王与城市相互支持
C.统治者支持民主化的进程D.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表所示为欧洲中世纪教育的演变过程(节选)。据此可知,中世纪欧洲教育演变的根本原因是(        
时间表现
中世纪早期主要是在修道院或教会学校里进行,课程以神学经典和宗教信条为核心,几乎不涉及现实生活
11世纪在城市中兴起了新型学校,这些学校与教会的联系削弱了,而直接与城市的世俗生活紧密结合。这种学校有两类,一类是城市或行会的拉丁语学校,另一类是城市或私立的写作和算学学校
12世纪中世纪的大学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文化中心城市中兴起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基督教会权威的下降
C.城市市民阶层的壮大D.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易十一统治时期(1461—1483年),一些封建贵族结成“公益同盟”,反抗国王。路易十一用战争与外交手段摧毁了贵族同盟,收回了不少贵族领地。1491年,查理八世又通过联姻合并了布列塔尼。至此,法国领土基本统一,近代法国版图轮廓初步确立。与此同时,封建地主制逐渐取代了封建领主制,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经济关系上的差异性渐渐缩小。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已经觉醒,民族文化发展。路易十一时,不仅军权、财权在握,而且疏远大贵族,从社会下层选拔贤能之士为官,设立行省高等法院,强化了统治体系。在他的统治之下,三级会议仍然召开,但一切都仰承他的意志。

——摘编自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在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所使用的强有力的武器是理性。在理性的引导下,启蒙思想家运用自然法理论批判现存的专制制度,抨击“国王就是国家的化身和象征”这一专制统治的传统理论基础,要恢复人的自由、平等和权利,并使之成为构建新型民族国家的基本内容。在王朝国家中,国王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着自身的王朝利益,侵害着国家的公共利益,并且人民身为国王的臣民,深受专制统治之苦,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没有“祖国”,也不会产生爱国热情。只有当人人都成为公民、获得实际利益的时候,他们才会拥有一个祖国,并且热爱祖国,献身于祖国,这里实际上也就包含着这样一种深刻的含义,要建立这样一个新的“祖国”必然就是专制旧制度的推翻,君臣关系的改变,新秩序的降临。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15世纪后半期法国社会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对近代西欧民族国家产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2023-05-23更新 | 432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13世纪时,法国巴黎羊毛织工在行会章程中写明:“如果没有从国王处购买手工业执照,任何人不得在巴黎做羊毛织工。”法国国王腓力二世依靠城市提供的军队夺回了诺曼底等封建领地,使法国王室的领地扩大了三倍之多。这说明
A.王权阻碍了城市经济发展B.王权与市民根本利益相一致
C.中世纪后期城市开始兴起D.城市推动了封建王权的加强
2022-01-20更新 | 910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753年,伦巴第人威胁罗马,教皇斯蒂芬二世亲自为丕平涂圣油、加冕(下图),并宣布今后禁止任何人从非加洛林家族中选立国王,违者将受到剥夺神职、逐出教门的处罚。作为回报,丕平出兵打败伦巴第人,将夺得的拉文那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给教皇。这表明,当时(     

教皇斯蒂芬二世为矮子丕平实施加冕礼
A.欧洲孕育着社会转型因素B.教皇与世俗君主相互借重
C.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具备D.独立的民族教会有望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