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权、教会与城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统计,从诺曼征服到1191年,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多任院长在国王干涉下更换,院长职位空缺期长达两年以上的就有三次。而按照传统,在院长空缺期,修道院的收入是归国王的。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天主教弊端丛生亟待改革B.政府面临着严峻的财政危机
C.王权增强冲击了教会权力D.修道院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面对封建领主无节制的盘剥,城市市民与封建主展开斗争,通过从封建主或国王那里获得特许证书实现城市的自治地位。这一现象(     
A.改变了领主与国王的力量对比B.促进了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发展
C.瓦解了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D.使城市居民都拥有了市民地位
2024-03-02更新 | 35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文明的多元和交流

东北非的埃及地处干旱地区,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1)依据材料,指出古代埃及文明的特点。

(2)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模式是否适合古代希腊地区?说明理由。

阿拉伯帝国的阿巴斯王朝(750—1058年)在巴格达创建了由翻译局、图书馆和科学院等机构组成的智慧宫。在历时约200年的翻译运动中,阿拉伯学者将古代希腊、罗马的大量哲学著作、自然科学著作以及波斯、印度的一些文学、史学、数学和天文学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例如,罗马医学家盖伦《解剖学》的希腊文原本遗失了,幸亏有阿拉伯文译本,这部珍贵的著作方得以流传下来。

天文学家白塔尼(858—929年)在希腊天文学理论基础上,根据长期的天体观测,发现地球的近日点运动,所著《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曾被哥白尼等科学家多次引用。

伊本·西那(980—1037年)把希腊和阿拉伯的医学思想加以总结,编成《医典》,

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欧洲大学医学教科书。

数学家伊本·穆萨(800—847年)将印度的数字和计数法引入到阿拉伯世界。12世纪时10个数字符号由阿拉伯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后经由拜占庭、埃及、摩洛哥传入欧洲;指南针、火器等在13世纪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天方夜谭》中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后来,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

(3)依据材料,概述中古时期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琅城是法国北部一个比较富裕的工商业城市,为了摆脱主教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又要重新统治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年,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1128年,路易六世向琅城颁发特许状,承认城市自治权力和工商特权,明确市民的权利和义务。

(4)依据材料,概括琅城获得自治权的方式。结合所学,指出城市自治对西欧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024-02-18更新 | 218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课上,讨论中世纪欧洲封建王权强化的问题,同学们征引史实,各抒己见
甲说: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是:我......效忠我的主人.....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乙说: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三天三夜后,教皇才给他一个额头吻以示原谅。
丙说:1302年,法王腓力四世因向教会增税与教皇冲突,召开第一次三级会议,得到“民众支持”;1308年教皇被迫前到法国南部的阿维农,史称“阿维农之囚”。
丁说: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宣称“(英王应被)拥立,承认和称为英格兰国教会的尘世唯一至尊领袖......上述尊位的一切荣誉、威严、有越权、司法权”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甲说、乙说B.丙说、丁说C.甲说、丙说D.乙说、丁说
2024-01-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民族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中世纪,拉丁语被视为“普世语言”,享有信仰、政治和文教上的特权。15—17世纪,拉丁语地位衰落,英格兰、西班牙纷纷出现了以宫廷语言和文人语言为标准的“君主语言”,这种语言逐渐成为官方语言。这说明,当时西欧(     
A.天主教会势力分裂B.古罗马文化开始复兴
C.分裂割据局面加深D.世俗政权日益崛起
6 . 14-15世纪,西欧地区城市星罗棋布,发展迅速。市民上层不仅拥有了可观的财富,而且以出席等级会议、担任国王官吏等形式加入国王政府,成为国王最重要的官吏来源之一。这一状况(     
A.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B.表明等级君主制开始建立
C.导致官职恩赐制的形成D.成为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
2023-12-14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重点中学5G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欧洲古典城市大多只是人文地理意义上的人口聚居地,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则不一样,它同时又是一种社会共同体,城市市民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构成欧洲政治结构中的一种主体单位,代表本城及市民利益,并非上级政治权力的代表。这一变化(     
A.动摇了封建领主的统治B.得益于人文主义的兴起
C.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削弱了专制王权的力量
2023-12-06更新 | 17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历史名城锡耶纳被为“中世纪城市的化身”。5—12世纪,锡耶纳最辉煌的建筑是教堂,大教堂及其前而的广场成为城市的中心。13世纪末,锡耶纳市政厅及其塔楼逐渐成为整个城市的中心并占据了全市最高的位置。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商业发展促进城市兴起B.天主教会完全退出政治舞台
C.君主专制统治的逐渐建立D.宗教改革大大削弱教会地位
2023-11-2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A9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1164年,英王亨利二世通过《克拉伦登法》,规定:凡涉及教职人员的案件,国王法庭有权审理。但是,这一规定遭到宗教界的否定。1170年,尽管亨利二世不得不向罗马教廷表示放弃对教职人员的世俗审判,但英国教会仍享有向罗马教会申诉的权利。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A.封建分裂割据加剧B.君主专制制度已形成
C.宗教信仰更加虔诚D.王权与教权矛盾加深
2023-11-26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有学者称,法兰克王权理论很大程度上就是法兰克王权基督教化的历史演进。借由教务会议,墨洛温国王不仅在族群众多的高卢论证了自身统治权力的合法性,而且逐渐成为法兰克主教团认可的正统基督教君王。这反映出当时的西欧(     
A.教权依附于世俗王权B.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
C.王权与教权矛盾缓和D.王权借助宗教维护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