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基督教诋毁非洲历史、亵渎黑人尊严不同,伊斯兰教最大限度地维系了非洲习俗和制度完整性,其倡导止恶行善、施舍济贫、和平安宁及平等观念,为非洲人提供了莫大的心灵安慰,使伊斯兰教在非洲得以迅速传播。在前殖民时期,非洲已经形成了伊斯兰教、基督教、传统宗教三足鼎立的宗教格局。近代以来,交通的发达使得穆斯林人员深入到过去所不能到达的地方。随着贸易商路由纵贯撒哈拉沙漠改为沿着西非沿海,穆斯林人数开始增长。殖民者除了利用基督教徒作为殖民扩张的引导外,还启用大量的穆斯林教徒作为向导、代理人与办事员。

——摘编自A.阿杜·博亨《非洲通史·第七卷(殖民统治下的非洲1800—1935 年)》

材料二 在非洲,各个殖民宗主国及殖民地当局对待伊斯兰教的政策不一,而且同一殖民地当局在不同时期对待伊斯兰教的政策也不尽相同。英国一直坚持与穆斯林合作的态度,法国起先打压伊斯兰教,而将基督教文明的“好处”带给他们的属民。但随着统治区域的不断扩展,打压方式已不能运用到整个法属区,法殖民当局倾向于采取拉拢、合作的态度。由于西方殖民化进程的迅猛和伊斯兰教本身的封闭状态,穆斯林集团在非洲国家的政治生活已处于守势,尽管他们开展了针对西方殖民者的马赫迪起义和哈马利雅运动,但结果以失败告终。后来虽然出现了改良主义运动,以抵御西方殖民对其信仰的挑战,但所起的作用与影响微不足道。

——摘编自柴玲玲、周海金《论西方殖民主义对非洲伊斯兰教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伊斯兰教在西方殖民前后得以在非洲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在非洲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3世纪雅古特的《地名辞典》中“巴格达”条目言:“‘达’义为‘赐予’、‘礼品’。据说,中国商人带着货物到巴格达(原本是个市场)经商,遂获巨利。当时中国国王名叫‘巴格’(伊朗语)。因此,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国家时,就说‘巴格达’,意思是,我们得到的这些利润乃是国王的恩赐。”这种对“巴格达”的解释(       
A.证明了“巴格达”城名得名于中国的商人B.无法与中国的史料相互印证而显得荒诞
C.可以成为中阿之间贸易往来的历史佐证D.彰显了阿拉伯帝国兼收并蓄的文化气度
2024-05-2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伊斯兰文化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波斯、突厥等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它立足自身文化传统,在吸收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是西方古典文明和现代文明之间的重要纽带。据此可知伊斯兰文化(     
A.使世界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B.促进了阿拉伯帝国经济的繁荣
C.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D.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提供条件
2024-05-1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公元751年,唐军在怛罗斯战役中失利,许多通晓造纸、纺织、绘画、丝绸加工等工艺的士兵被俘,之后中国的这些先进技术经阿拉伯西传,远至欧洲。在此过程中,阿拉伯和西方的科技、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这体现阿拉伯帝国(       
A.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B.经济和文化领先世界
C.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D.引领世界的发展潮流
2024-05-1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时代,哈里发欧麦尔二世命令基督教徒将叙利亚文医学著作译为阿拉伯文版本。伴随阿拉伯语的推广,波斯的文人学者开始使用阿拉伯语进行翻译。这些现象(       
A.反映出阿拉伯的翻译水平领先世界B.表明被征服地区文化更为优越
C.说明阿拉伯文通行于整个西亚地区D.体现了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前一百年,国力逐步发展到鼎盛,阿拉伯帝国逐步兴起了一场从外语向阿拉伯语翻译的运动。这些来自阿拉比亚的统治者移居城市,与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希腊、波斯文化乃至更悠久的古文明遗产相遇,沙漠所孕育的豪放粗犷的闪族文明的枝干插播进城市文明、河流文明的土壤里。统治者也借鉴原先拜占庭帝国、波斯帝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阿拉比亚人自觉地将自己融入新疆土的大文化语境中,这些土地上原来的文明都被赋予了一层显著的阿拉伯特性,这种特性来自半岛孕育的《古兰经》和它的语言——阿拉伯语所蕴含的文化基因。

——摘编自潘潇寒《阿拔斯王朝百年翻译运动》

材料二   洋务派作为当时社会的进步力量,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洋务派设立了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等译书机构,大量西方著作被翻译介绍到中国。翻译的选材主要是兵工技艺、声学、光学、化学、电学诸书,并且反对翻译国外有关“男女平工等”等内容的书籍。这一时期对社会科学题材的著作,虽然也有一些介绍,但却是附带的、零星的,不占主体地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与自然科学的介绍相比。

——摘编自陆伟《鸦片战争对中国翻译活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洋务派翻译活动开展的背景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7 . 区域文明及其扩展

人类最初的文明犹如茫茫大海中的几座孤岛,创造的文明成果各具特色。

(1)根据所学,将下列文明成果(或制度)与相关区域匹配。(填写字母)

A.苏格拉底(雕塑)

     B.种姓制度图

        C.玛雅神庙壁画

        D.金字塔

       E.楔形文字

                 F.甲骨文

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⑥__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选“A”,错的选“B”。
①古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
②波斯等帝国的崛起阻碍了文明的交流。(      )   
③拜占庭帝国都城罗马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   
④阿拉伯人融合东西方文化,在多个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
⑤古代日本曾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
(3)综合本题信息,概述古代和中古时期文明发展的特征。
2024-04-3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业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8 . 9世纪,阿拉伯帝国建立智慧宫,对从各地搜集来的几百种古希腊哲学、科学著作的原本和手抄本进行翻译、整理并收藏。12世纪末,东征的十字军攻陷托莱多城时发现大量阿拉伯文的古希腊著作。据此可知,阿拉伯帝国(     
A.保存传播了欧洲古典文化B.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
C.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繁荣D.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
9 . 《天方夜谭》故事集中的《辛巴达的航海故事》中提到,主人公“在中国境内遭遇海难,流落到荒岛之上”,另一则《戛梅禄太子和白都伦公主的故事》之中则写为“中国境内的海岛,那是国王埃尤尔的国土,他是那群岛和七幢宫殿的主人”,这说明当时的阿拉伯人(     
A.并未与中国有直接的交往B.讨好中国以加强贸易往来
C.对中国了解还不够深入D.仅通过航海与外界联系
2024-04-1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阿拉伯帝国著名医学家铿迭著有22部医学著作,所谈及的药物中,约33%来自两河流域、23%来自希腊、18%来自波斯、13%来自印度、3%来自埃及,而源自阿拉伯的药物仅占5%。这表明,阿拉伯帝国的医学(       
A.注重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B.忽视了民族药物学的创新发展
C.融合了东西方的医学成果D.源于帝国境内繁荣的商业贸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