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有同学研究古代中外交往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若虚羡慕“别人经商图利”,便买了一些橘子,跟着“专一做海外生意”的同乡出海。橘子在吉零国大受欢迎,文若虚净赚近千倍利润。返航时,水手“扯起半帆”,漂至一无人岛躲避风暴。文若虚在岛上捡回一个龟壳,后由在福建经商的波斯人玛宝哈出价白银五万两收购,二人“议定立契”,“合同为照”。从此,文若虚“家道殷富不绝”。

——摘编自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材料二   《一千零一夜》故事多处涉及“中国元素”。如辛伯达第七次航海时抵达了中国,并得到一位善良老人的帮助。在《阿拉丁与神灯》原版故事中,主人公阿拉丁是一位中国人,其日常生活充满了沐浴熏香等典型的阿拉伯色彩,也出现了饮茶、喝交杯酒等中国习俗。

——摘编自《一千零一夜》

材料三   在广州象岗,考古学者从西汉初年南越王墓中发掘出犀形璜、犀角杯、陶犀角等制品。这些制品,有学者认为是从东南亚、南亚等产犀地,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输入中国。

——摘编自王子今《西汉南越的犀象——以广州南越王墓出土资料为中心》等


(1)从材料一中提取故事情节,分别概述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一千零一夜》“中国元素”的史料价值。
(3)有学者反对南越王墓犀牛制品系舶来物,认为其恰恰证明了西汉初年岭南本地产犀。如果要确证这一问题,你认为还需要哪些类型的史料?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的历史虽然长期之间战乱频仍,兵戈扰攘,但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看,却又一个从小到大、由弱及强、持续发展、一脉相承的演变过程。而罗马共和国和帝制相对稳定的统治,则又使得历史学家和有识之士得到一个总结历史经验、反思当前政治的较好机会。由此说来,罗马历史的一线发展为历史学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罗马社会内部的统一和内聚的要求,又成为历史学家寻求历史启示的动因。

——摘编王晴佳《西方的历史观念》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所处的东部地中海地区,多属古代东方文明的发祥地,又经希腊化时代文化的长期浸润,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类型。罗马人虽曾从军事和政治上占有这个地区,却从未能最终在精神文化方面取而代之,实际上帝国的东部行省对罗马一直维持着文化上的独立性。所以,后来希腊化的帝国东部与拉丁化的帝国西部相分离,似乎体现了某种基于文化、心理和传统的力量催化的结果。当西罗马帝国在蛮族入侵浪潮的冲击下罹遭覆亡、经济文化全面衰落之际,拜占庭却依然维持不堕,终致渡过难关,恢复生机,保存并继承了古典文化遗产,创建成自己特有的文化范型,一直存续近千年。拜占庭在本质上大致是一个罗马帝国的政治模式、希腊的文化传统和经过希腊文化改造的东正教体系的多元混合体,这正是它极具魅力的特色所在。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三   阿拔斯王朝期间,巴格达城是一个著名的科学文化中心。波斯人、希腊人、犹太人、叙利亚人和阿拉伯人都在这里相遇,他们中的许多人热心文化交流,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不同文本的文献书籍进行整理,翻译成阿拉伯文,他们的工作得到了阿拉伯君主和贵族的支持。哈里发马蒙统治时期(813833年在位)也许是哈里发历史上最光荣的时代。马蒙不仅移都巴格达,而且还在城里成立一个学府,专门翻译希腊文、叙利亚文、波斯文和梵文的哲学、文学和其他科学著作。译文相当精审,其中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不仅进行了翻译,而且还进行了译注……他们还翻译了许多波斯和印度的书籍,但这些书籍不曾再译成拉丁文,因此没有传到西方。

——摘编自【美】菲利普·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代表古罗马史学最高成就的两位史学家及其代表作。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拜占庭帝国文化的特点及其原因、影响。
(3)依据材料三,评析阿拉伯帝国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2022-06-0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