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646年,日本进行大化改新,全面模仿隋唐的政治体制,儒家思想对这次改革影响显著。701年,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日本天皇年号也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渗透到日本政治、道德意识、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

——摘编自谢放《中外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   17~18世纪欧洲掀起了一股巨大的“中国热”浪潮。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典章文物风靡欧洲。欧洲思想家们将孔子和儒家具有自然倾向的天道观、无神论以及伦理道德吸收过来,成为他们批判封建神权的思想武器。他们非常欣赏中国的教育制度和官吏选拔制度,因为官吏主要来自于通过考试选拔的优秀读书人,这些官吏没有世袭的特权。

——摘编自姜林祥《儒学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

材料三1941年贺麟在《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中提出“新儒家”概念,他认为新儒学就是“吸收转化、利用、陶熔西洋文化以形成新的儒家思想、新的民族文化”“儒家思想的新开展,是在西洋文化大规模输入后,要求自主的文化”。

——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中国近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18世纪儒学在欧洲传播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
2 . “大和的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争战使矛盾日益尖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此时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于是天皇决心实行改革。”此则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
A.背景B.内容C.性质D.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庄园制是古代日本中世纪社会的重要经济基础。应仁之乱(1467年)后,大部分庄园趋向没落,名田进一步解体,与庄园体制不同的新的租佃关系开始出现。加上15世纪农民的反年贡斗争不断高涨,频繁的农民暴动如“土一揆”“国一揆”“一向一揆”和“德政一揆”等也成为加速庄园制解体的重要因素。土豪与富农成为这一时期“地下请”的主体,加之“守护”和“战国大名”的存在,使庄园制越来越有名无实。武装大名代官逐渐支配了农村,取代了原来的庄园机构。一般认为,镰仓末期至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恶党”应属于瓦解庄园制度或具有一定变革性质和作用的势力。这一时期,各庄园均普遍出现了村民百姓反对领主的力量。这种自下而上的群众性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表明庄园制从基础上遭到瓦解,并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摘编自王军《日本庄园公领制初探》

材料二   在西欧早期的封建体制下,以庄园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本能地抑制商业的发展。从理论上讲,中世纪欧洲的庄园是自成一体、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大小土地贵族为了各自的利益逐渐结合起来,达成了一种被称为“封君封臣”制的契约。大地主作为封君把自己的土地作为“采邑”,县赐给投奔自己的下级地主贵族,使之成为自己的封臣。作为报偿,封臣要为封君提供武装支持。这种“采邑”或恩赐地,起初是可以废除或以其他名义取消的,但不久就成为世袭的“封土”了。这些“封土”成了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它是西欧当时最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

——摘编自田红贺淑俊《浅析日本与西欧封建庄园制产生的异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庄园衰落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庄园的特点,并说明其与日本庄园在本质上的相同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