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古时期的印度、日本、朝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日本大化改新时期,天皇宣布全国土地为“公地(天皇的土地)”,自由民为国家“公民”,并授予“公民”一定的土地;15世纪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把全国分为31个省250个县并委派官员进行管理。这些举措旨在(       
A.维护奴隶主的利益B.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C.削弱国王专制权力D.结束长期地方割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存在一个奇特的政治现象——历代幕府将军都想架空皇室与朝廷,却无不标榜自身血统的一脉相承,且始终以“朝臣”自称。幕府将军这些做法意在(     
A.捍卫贵族世袭秩序B.提高武士阶层地位
C.维系统治的合法性D.震慑封建割据势力
3 . 公元646年,日本中大兄皇太子发布了新的诏令,先后废除了皇室和豪族的私有地、私有民,实施“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废除贵族世袭制,实施官僚政治体制;推行统一赋课制度等。这些措施(     
A.建立起单一的土地国有制B.借鉴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C.旨在打击豪强地主的势力D.标志日本大一统的封建制度建立
2023-10-09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等5地(稳派教育)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公元8世纪,日本在大化改新后,仿效中国的科举制建立了贡举制,及第者可以授予官阶。902年,太政官奏曰:“建法以降,殆向百岁,二色(秀才、明经)出身,未及数十。”10世纪以后,贡举制“唯以历名(以往的名声)荐士,尝不问才之高下,人之劳逸。”“不依门风偶攀仙桂者,不过四五人而已。”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A.贡举选拔流程趋于完善B.封建化改革最终失败
C.贵族势力影响人才选拔D.全盘照搬中国科举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7世纪,日本参考唐制进行了官制改革。其一是荫位制,五位阶以上位阶贵族的嫡子庶子甚至养子孙子都可以荫袭祖父的位阶;其二是科举制,通过科举的秀才、进士等人授予相应位阶。但这些人所授位阶明显较低且大多只能终身担任最底层级的技术型官吏。据此可知,日本的官制改革(     
A.确保了政府的决策的合理性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保留较大的贵族政治的特征D.削弱了社会阶层流动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表格为高丽王朝成宗时期(982—997年)的政治改革内容。据此可知,成宗改革(     
(总管全国财政),尚书省下
设吏部、兵部、户部、刑部、礼部和工部等六部

全国分置十道和十二州,各道由
中央派遣的节度使总管军民行政大权
A.促进君主权力强化B.造成地方分裂割据
C.推动儒家经典传播D.仿效中国唐朝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德里苏丹国的上层统治阶级都是来自印度以外的封建主。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组成的军事贵族集团成为这个国家的社会基础……侵入印度的伊斯兰教统治者既具有统治阶级和侵略者的特征,又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一状况造成了(     
A.德里苏丹国统一了整个印度B.婆罗门教最终走向瓦解
C.印度社会宗教状况错综复杂D.印度教逐渐为主要宗教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朝鲜在15世纪以前使用的文字是汉字,读的是中国的“四书”“五经”;日本公元7世纪起,开始持续且大规模地向中国派出遣唐使,并有计划地引进隋唐文化,从而推动了大化改新的发生。这可用于说明,中华文化(     
A.使东亚经济快速发展B.被日本政府全盘照搬
C.对周边地区影响深刻D.影响力辐射整个世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两汉时期,日本统治者经常派使者到中国朝贡并接受册封。隋朝时,日本企图侵占朝鲜,并在使隋提交的国书中使用“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之语,后又表述为“东天皇敬问西皇帝”。这反映出(     
A.日本的自大和扩张野心B.日本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大化改新强化中央集权D.朝贡体系维系东亚和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德里苏丹国的上层统治阶级都是来自印度以外的封建主。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组成的军事贵族集团成为这个国家的社会基础。……侵入印度的伊斯兰教统治者既具有统治阶级和侵略者的特征,又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一状况造成了(     
A.婆罗门教最终走向瓦解B.印度社会宗教状况错综复杂
C.给外敌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D.德里苏丹国统一了整个印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