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8 道试题
1 . 美国史学家克罗斯比在《哥伦布交流》序言中说:“历史学者在探寻新旧世界重新接触的真正意义之时,受到传统的局限。生态学者或地理学者在粗略浏览了16世纪的原始资料之后会发现:哥伦布航行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在本质上是生物意义上的。但连经济史学者也会偶尔遗漏这一点。”这表明作者(     
A.否定哥伦布发现新大陆B.从生态视角解释殖民活动
C.为欧洲殖民者进行辩护D.以欧洲为中心来评价哥伦布
2023-04-25更新 | 222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2 . 人物流动。

下表为1493年后美洲与欧亚大陆的人口流动和物种交换情况   

1493年后迁移到美洲的新物种
人种欧洲白种人、非洲黑种人、亚洲黄种人
动植物家畜马、牛、猪、羊、鸡等
农作物小麦、燕麦、大麦、稞麦等
水果橄榄、葡萄等
疾病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病原体
1493年后迁移到欧亚大陆的新物种
植物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可可等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及《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整理


(1)整理者为何会以1493年作为重要时间节点?
(2)原产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品种传入,对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3)请按示例简述表格所提及的人种在15—16世纪向美洲的流动情况。   
人种流动情况
欧洲白种人
非洲黑种人
示例:
亚洲黄种人
明中后期,中国东南沿海私商贸易兴起,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黄种人经过西班牙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等途径,迁入美洲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种流动的影响。
2023-04-1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两份国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96年(万历二十四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亲笔给中国万历皇帝写了一封信,内容如下:

天命英格兰诸国之女王伊丽莎白,致最伟大及不可战胜之君王陛下:

呈上此信之吾国忠实臣民约翰纽伯莱,得吾人之允许而前往贵国各地旅行。

彼之能作此难事,在于完全相信陛下之宽宏与仁慈,认为在经历若干危险后,必能获得陛下之宽大接待,何况此行于贵国无任何损害,且有利于贵国人民。

彼既于此无任何怀疑,乃更乐于准备此一于吾人有益之旅行。吾人认为:我西方诸国君王从相互贸易中所获得之利益,陛下及所有臣属陛下之人均可获得。

此利益在于输出吾人富有之物及输入吾人所需之物。吾人以为:我等天生为相互需要者,吾人必需互相帮助,吾人希望陛下能同意此点,而我臣民亦不能不作此类之尝试。

如陛下能促成此事,且给予安全通行之权,并给予吾人在于贵国臣民贸易中所极需之其他特权,则陛下实行至尊贵仁慈国君之能事,而吾人将永不能忘陛下之功业。吾人极愿吾人之请求为陛下之洪恩所允许,而当陛下之仁慈及于吾人及吾邻居时,吾人将力图报答陛下也。愿上天保佑陛下。

注:信使约翰纽伯莱和海船在前往中国的途中遭遇大风暴而遇难。中国和英国第一次官方沟通就此告终。

材料二: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并给乾隆帝递交了一封国书,内容如下:

乔治三世蒙天主恩,英国、法国及爱尔兰国王海主卫道者恭祝乾隆皇帝万万岁。

本王国自登基以来,事事以仁慈为怀,除了注意保障本土的和平和安全,使臣民得到幸福、道德和知识之外,在尽可能的能力范围内使全世界同受其惠。本着这种精神,即使在战争时期,我国在世界各地取胜之后,我们仍然让战败的敌人在公平条件下同享和平幸福。现在除了致力于在各方面超越前人,本国王也曾数次派遣本国优秀的学者远航,探索未知的之地这并不是为了占领或者扩张我们已有的足以满足我们需求的辽阔领土,更不是为了掠夺外国的财富,甚至不是为了本国臣民的对外经商行为,而是为了了解各地出产的产品,同落后地区交流幸福生活知识。我们同时还派遣船只运送动植物给贫瘠地区需要帮助的人。对于古老文明国家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本国王更是注重探询研究。

在皇帝陛下的统治下,贵国国家兴盛,为周围各国所敬仰。如今我们国家同世界各国和睦相处,本国王认为正是谋求我们两大文明帝国友好往来的好时机。本国民曾经常常到贵国经商,无疑双方都能因此受益。但双方往来需要行为规矩而不至于违反对方国家的法律和风俗。希望我的臣民不会在外生事。当然,我也希望他们不会受委屈。故此希望特派一位有权柄之人常驻贵国,管束我国臣民的行为,有委曲也可以保护他们。这样的办法可保诸事平安。

此次我所派去的乔治马戛尔尼是本国王的亲戚。他是位勋爵,一位忠信善良的大臣,伦敦皇家学院的会员,曾代表我国去过很多重要国家,比如:俄罗斯、孟家拉任职。恳请皇帝陛下如同接待我一样地接待他。为避免特使出发后有变故,我另外委派了副使乔治-史当东。他同特使一样,也是德高望重,博学之人。再次恳请皇帝陛下能像接待特使那样接待他。

我知道皇帝陛下公正仁爱,恳请准许所差之人在贵地观光沐浴,以便回国时教化本国众人。至于所差之人,如皇帝陛下需用他们的学问,要他们办事,只管差使他们。对于住在贵国或去经商的我国臣民,如果他们遵守你们的法律法规,求皇帝陛下加恩。若有不是,即该处治。

特使临行之前,我特别嘱咐他一定要在皇帝陛下面前谨慎从事。我们由于各自的王位应象兄弟一样,希望能有一种兄弟般的友谊能够在我们中间常存。祈求天主保佑皇帝陛下常享太平之福。


(1)概括英国发出两份国书所处的时代背景。
(2)从国书的内容看,两位英国国王对与中国交往的态度是(单选)(     
A.诚恳B.谦卑C.平等D.迫切
(3)从作者意图的角度,概括两份国书的异同。
(4)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这两封国书?
2023-04-1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海洋事业

古代至近代,东西方海洋事业呈现出不同的历史轨迹。部分学生开展了以“海洋事业”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活动一:小晨同学搜集到一些图片,以呈现西方海洋事业的发展历程。
(1)将下列图片对应内容填入时间轴中相应位置。(填字母)

A.雅典卫城遗址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内海D.马尼拉大帆船

(2)雅典卫城的建筑布局颇具特色,集中了议事大厅、公民大会会场、神庙和体育场等标志性公共建筑。这类建筑反映出(单选题)(     
A.寡头政治的历史现象B.雅典居民的共同信仰
C.依山而建的城市布局D.民主政治的历史特征
(3)与图中D处同一时期的历史现象还包括(三选题)(     )
A果阿、澳门、长崎等地成为国际贸易枢纽
B.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苦力贸易
C.玉米和马铃薯传入欧洲
D.蒙古西征引发较大规模民族迁徙
E.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活动二:为探究中国古代经略海洋的特点,小曦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

中国古代不乏向海洋谋求民生利益的卓越人物,但他们主要着眼于鱼盐之利,较少侧重航运的展开。中国人自古即注意发展交通事业,但侧重点在陆上而非海上,海洋交通未能提到国家兴亡的高度。……明人郑开阳在《海防图论》、胡宗宪在《筹海图编》中提出“经略海上”的构想,但主要也是集中在近海,且主要出于防范倭寇侵扰的目标。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古代经略海洋的成就与局限》

(4)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经略海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活动三: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在许多方面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行,但却未能持续下去。针对这一历史现象,小明同学搜集到如下材料,并对此进行思考。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5)根据活动一至活动三所搜集的材料,尝试回答为何西方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达嘉马”,而中国“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2023-04-12更新 | 165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地图中的世界观念
从地图中可以管窥不同时代、不同文明对世界的认识。

图1 阿拉伯地理学家伊德里西的世界地图册(1154年)   

图2 明朝绘制的世界地图《大明混一图》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

图3 德国地理学家马提勒斯绘制的世界地图
(1)图1和图2两幅地图对地理空间的认识有何异同?
(2)直接影响图3绘制的历史事件是(     
A.亚历山大远征B.郑和七下西洋
C.迪亚士绕过好望角D.哥伦布到达美洲


图4 利玛窦和李之藻在中国合作绘制刊印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明万历年间,1584-1602年)
(3)促成图4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三选)(        
A.新航路开辟B.蒙古西征
C.启蒙运动D.明代解除海禁
E.早期西学东渐


图5 清朝绘制的世界地图《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明清时期中国人世界观念的变化。
2023-04-12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写道:“欧洲商人的远航不仅刺激了东半球的商业发展,还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体系的诞生。”这里的“远航”是指(       
A.新航路的开辟B.早期殖民扩张
C.开展三角贸易D.争夺海上霸权
2023-03-22更新 | 119次组卷 | 17卷引用:【区级联考】上海市闵行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西方商贸回眸。

从丝路兴盛到海路大通,不仅带来中西方商贸变化,同时也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


(1)根据提示,将时间轴补充完整。

(2)如果从地理环境的视角去理解“(陆上)丝绸之路”,以下名称中最合适的是(单选)
A.沙漠绿洲丝绸之路   B.草原丝绸之路   C.游牧地区丝绸之路   D.中亚丝绸之路
(3)以下关于“丝绸之路”的两种历史观点,在观察视角上分别有何侧重?综合两种观点,简要谈谈“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

阅读以下某学者绘制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4)当时最能体现这一功能的代表性船只当是(单选)
A.马可·波罗来华搭载的商船   B.西班牙“马尼拉大帆船”
C.麦哲伦船队的“维多利亚号”   D.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汽船
(5)该赋税制度应是(单选)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6)“储藏”,体现明代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单选)
A.商品经济活跃   B.朝贡贸易主导   C.白银资本雄厚   D.小农经济主体
(7)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全球海路大通”对传统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
2023-03-20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盛衰”的背后

“盛衰”非仅“刺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成书于13世纪的《马可·波罗行纪》载:“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一个商人,必须自付投资总额10%的税收,所以大汗从这个地方获得了巨额的收入……对于上等商品,须付该货价值的30%的运费……对于檀香木、其他药材以及一般商品,运费是40%。据商人们计算,他们的花费,包括关税、运费在内,总共达到货物价值的一半。

材料二:哥伦布曾认真阅读1485年出版的《马可·波罗行纪》,并作出详细的批注:“它(刺桐城)有一个极其著名的港口……大汗从此港获得巨大收入,因为每船需付10%的货税。细货(上等的货物)要向船东支付30%的运费,其他大宗货物如芦荟和檀香木的运费是40%。因此,加上国王的税收和运费,商人运货至上述港口要交纳所有货物价值的一半。”


(1)哥伦布详注《马可·波罗行纪》这一行为,能折射(     
A.时人热衷檀香贸易B.哥伦布对东方的渴望
C.时人对殖民的热衷D.哥伦布敬畏马可·波罗
(2)哥伦布的批注与《马可·波罗行纪》中对刺桐城的记载________,说明这一阶段可能________(     
A.天差地别;中欧货物差价极大B.天差地别;欧洲对东方的认识日新月异
C.基本相似;刺桐港口长期繁荣D.基本相似;欧洲对东方的认识基本停滞
(3)1492年,哥伦布带着西班牙国王致“大汗”的信件出发寻找“契丹”。综合时空要素,结合所学,你认为哥伦布此行能找到“契丹”政权吗?简述理由。

材料三:今刺桐城内尚有包括建于唐代的文庙和开元寺,寺中还残留刻有古印度教内容的石柱。不仅如此,城内还有始建于宋代的清真寺、祭祀妈祖的天后宫、老子像及供奉关羽、岳飞的庙宇。南宋赵汝适《诸蕃志》记载,与刺桐港有贸易关系的海外国家及地区近60处,范围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及东非沿岸。


(4)依据材料三推测,“刺桐城”当是以下哪座城市(     
A.上海B.大都C.开封D.泉州
(5)刺桐城自唐代至元朝尤其繁荣主要得益于(     )(双选)
A.海外贸易发达B.白银大量流入
C.政治局面稳定D.社会风气开放

材料四:明朝官员郑晓于《今言》载:“洪武初,设太仓、黄渡市舶司……寻(考虑到)以海夷黠,勿令近京师,遂罢之。已复设于宁波、泉州、广州。七年九月,又罢。”


(6)明清时期刺桐城繁荣不再,至近代国门被列强打开后,刺桐城亦再未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港口城市。你认为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为何?
2023-03-17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将材料二中所示的古代文明成果与其在材料一中的诞生地一一对应。(填字母)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⑥D

材料三:



(2)在材料三的示意图中,“发现”美洲的航行路线是    (填字母)。
(3)依据现行教材编撰单元主题分类,材料三的图片所涉及的内容属于(     
A.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B.中古时期的世界       
C.走向整体的世界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023-01-31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10 . 图片承载着一定的历史信息,如表是某位同学收集的历史教科书中有关图片,请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西欧耕种的农民
(绘画)

苏美尔人战车

波斯浮雕

1787年美国宪法签
署时的场景(绘画)
ABCD

马尼拉大帆船

印加马丘比丘城遗址

大津巴布韦

麦哲伦船队中的“维
多利亚”号(绘画)
EFGH
1.请依据现行教材编撰单元主题将上述图片分类(填写字母)。
①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____________       ②中古时期的世界____________
③走向整体的世界____________       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____________
2.请将下列表述与上述图片反映的有关历史相对应(填写字母)。
①可能在楔形文字中找到相关记载____________
②可佐证古代伊朗高原国家的税收系统____________
③充分展现了古代美洲人高超的建筑艺术____________
④见证了明清时期中国梦与世界贸易的情况____________
3.你如何理解图片的证史价值?。
2022-11-29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