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0 道试题
1 . 物种大交换某历史小组在研究物种大交换时,收集到以下一些史料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换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下列物种产自美洲的是
A.咖啡   B.葡萄   C.小麦   D.烟草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三   《哥伦布大交换》目录

第一章发现新世界

第二章细菌战役

第三章旧世界植物、动物移居新世界

第四章……

第五章新世界作为旧世界的农场

第六章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2)材料中的旧世界和新世界分别指哪里?
(3)从材料二、三来看观察物种交流的视角有(双选)
A.经济视角   B.生态视角   C.文化视角   D.政治视角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特点。

材料四   他们借此有机会先蒙受远程生态交流的好处……比如说,把制糖业移转到在美洲的殖民地,或在自己的掌控下创制新的香料。欧洲人因而得以从各种奇妙的环境收集动植物,这种权力激励了欧洲初期的“科学革命”……读者在后文将见到,新世界作物的引进也令中国获益匪浅,但是世界性的生态交流大大地造成世界知识和权力出现长期的转变:逐渐向西方倾斜。

——摘自【英】菲立普·费尔南多一阿梅斯托著,韩良忆译《文明的口味》


(5)根据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影响?
2022-06-19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2022届高三4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 . 文化之旅人类文明起源的多样性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多样性。伴随这人类活动区域的扩大,文化在交流中充实和发展,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1)将下列古代文明区域成就与其发源的国家或地区相匹配。
①那尔迈调色板②苏美尔人战车(绘画作品)
③羽蛇神金字塔④万神殿

(2)公元前15世纪—公元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某人群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逐步传入中亚、北非和欧洲等地。该人群是(________)(单选)
A.苏美尔人   B.赫梯人   C.雅利安人   D.波斯人
(3)下面图片为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雕塑群像(局部),从群像造型看,它主要反映的是(________)(单选)

A.儒家文化   B.道教文化   C.佛教文化   D.基督教文化
(4)16世纪以后,中国传统饮茶文化逐渐传入欧洲及美洲等地,其背景是(________)
A.奴隶贸易   B.奥斯曼帝国勾连东西   C.新航路开辟   D.工业革命
(5)综合上述内容,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视角,以实例谈谈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

有学者认为,“译者,易也,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翻译是“文本通过译者到达更多的读者,从而产生一些事先完全无从估计的相遇”。

3 . 教科书中的图片
以下是小褚同学收集的历史教科书中有关图片,请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西欧耕种的农民
(绘画)


苏美尔人战车


波斯浮雕

美国宪法签署的场景(绘画)
ABCD


马尼拉大帆船


印加马丘比丘城遗址


大津巴布韦


麦哲伦船队中的“维多利亚”号(绘画)
EFGH
(1)依据现行教材编撰单元主题分类,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分别归属于(填写字母)
①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②中古时期的世界(     
③走向整体的世界(                  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请将上述图片中反映的史事主要发生地与世界轮廓图中的大致位置一一对应(填写数字)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3)请将下列表述与上述图片反映的有关历史相对应(填写字母)
①也可能在楔形文字中找到相关记载(     
②可佐证古代伊朗高原国家的税收系统(     
③充分展现了古代美洲人高超的建筑艺术(     
④见证了明清时期中国参与世界贸易的情况(     
(4)若要深入学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单元,除上述有关图片中提供的史事外,我们还可以增补哪些方面的历史内容
2022-05-31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整体世界的形成

马克思说:“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自15-16世纪起,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某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1)填入恰当的内容,完成下方学习提纲。

(2)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已然连成一个整体。其具体表现为
A.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C.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3)结合材料(提纲)与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马克思“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的观点?
5 . .教皇子午线是教皇为了调节以下哪两个国家的矛盾而设置的(     
A.西班牙和英国B.西班牙和葡萄牙
C.西班牙和荷兰D.葡萄牙和荷兰
6 . 最早开始新航路开辟的两个国家是
A.英国和葡萄牙B.法国和葡萄牙
C.葡萄牙和西班牙D.英国和西班牙
7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饮食与料理嬗变表

时间历史时期重要事件
公元前16000—592年先史时代稻作技术传入日本
公元592—1185年古代               
公元1185年—1568年中世日本料理格局初步诞生
公元1568年—1868年近世               
公元1868年至今近现代               

(1)结合所学,将下列现象填入上表相应位置。(填写字母。)
A.茶叶、豆腐等食物生产制作技术传入日本。
B.天皇亲自率先试食牛肉,并解除肉食禁令。
C.天妇罗(一种油炸食品)由葡萄牙人传入日本。

材料二:(欧美人和日本人在体格上有明显差异)其原因的大部分乃在于日本人和欧美人食物的差异。欧美人食用人类最重要的滋养品——禽兽之肉,而日本人则吃滋养不足的草实菜根,不喜好肉类。

——(日本)福泽谕吉《应该吃肉》


(2)推测福泽谕吉所撰《应当吃肉》发表于材料一表格中哪一“历史时期”?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材料三:天妇罗作为日本料理的代表,在日本关东地区的制作方式大多是由鱼、虾、蔬菜等食物裹面浆下锅油炸;而关西地区的天妇罗则多以鱼肉磨成鱼浆后再下锅油炸。后来,这种关西的料理方式又传到了中国台湾地区,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小吃——“甜不辣”。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6世纪以来日本饮食与料理的嬗变过程的看法。
2022-03-08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世界的马铃薯

材料一   马铃薯源于美洲,被尊奉为“丰收之神”,见证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



(1)请将下列物种与上图中的原产地相匹配。
玉米、甘薯(   )水稻、粟(   )小麦、大麦(   )驯化骆马(   

近代以来,马铃薯传播到世界各地,从“魔鬼的苹果”演变为“便利食品”。

材料二   ……西班牙人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作为回报,印第安人贡献出玉米和马铃薯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导致“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上丝路开辟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开辟   D.工业革命

材料三   马铃薯传入欧洲之初,大部分欧洲人对它持非常不友好的态度。甚至认为其会导致麻风病和.不道德;……甚至在马铃薯被称为“魔鬼的苹果”的苏联,农民在最初的犹豫不决之后开始大规模栽培马铃薯。拿破仑战争时,马铃茅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那时工业革命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

——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的社会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欧洲对马铃薯态度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

材料四   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囫如鸡卵,肉白皮黄,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

——【明】徐光启《——?_》


(4)结合所学,材料四画线处应为(   
A.《神农本草经》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材料五   20世纪以来,马铃薯被学者誉为“未来食物”。

2007年马铃薯全球产量


收获面积(公顷)产量(吨)单位产量(吨/公顷)
非洲15414981670657310.8
亚洲/大洋洲873296113734366415.7
欧洲747362813022396017.4
拉丁美洲9637661568294316.3
北美洲6158782534530541.2
世界1932773132530244516.8
资料来源:FAOSTAT

(5)根据上表,2007年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产区是(   
A.非洲   B.亚洲、大洋洲   C.欧洲   D.拉丁美洲
E.北美洲
(6)以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的国际组织是(   

A

B

C

D
(7)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你如何看待马铃薯从“丰收之神”“魔鬼的苹果”“便利食品”到“未来食物”的变化?
2022-02-20更新 | 27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16世纪开始的大西洋国际贸易中商品交换的主要种类。如果经由欧洲输出,再进行交换或生产,最后将获利再输入欧洲,其顺序应是(     
组别
商品内容盐、酒、火器
布匹、五金
糖、烟草、稻米
白银
奴隶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甲、乙D.丙、乙、甲
2007高三·上海·专题练习
10 . 在法国受到英国人入侵的危急时刻,圣女贞得挺身而出,号召人民英雄参战,赶走英国人。圣女贞德的壮举促进了法兰西民族意识德形成。英法之间这场战争是
A.十字军东征B.玫瑰战争C.百年战争D.三十年战争
2021-08-2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07年上海地区历史复习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